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甘肃省疏勒河灌区信息化系统是针对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现实,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总结传统水资源管理经验并准确掌握流域相关信息基础上,开发完成的包括流域三大水库联合调度、地下水三维仿真、洪水预报调度、灌区闸门监控、灌区水量数据采集、办公管理信息等综合内容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涵盖了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与优化调度、生态环境保护、防汛抗旱、远程监控、自动计量等管理内容,实现了灌区水资源一体化集成管理,全面提升了流域水资源现代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莒南县陡山水库灌区现代化管理过程中计划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调动广大农民、用水者协会与灌渠管理站点共同参与灌溉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及时掌握用水户水量需求信息,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3.
系统开发的必要性为实现灌区信息化管理,必须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构建水资源信息查询、调度系统——灌区水位管理系统。实现灌区水位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通过对水资源的优化调度和科学决策,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淠史杭灌区信息化需求与建设层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淠史杭灌区是我国3座特大型灌区之一。灌区水资源总量有限,配置调度情况复杂,由于运行管理技术滞后,计量设施不完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已不能满足灌区社会发展的需求。启动于2003年的灌区信息化建设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灌区水资源需求矛盾的重要手段。只有基于灌区管理运行特性的优化配置、调度控制、科学计量等信息化需求,以满足这些需求并按信息化建设规律开展信息化建设,才能真正实现灌区信息化目标。  相似文献   

5.
杜榜清  李欣  杨岗民 《人民黄河》2004,26(12):30-32
通过多年对黄河水资源管理的实践探索,深感宁蒙灌区取水量大,退水口多,退水过程、变化规律复杂,给黄河取水许可统一管理和水量科学调配带来了极大困难,为提高宁蒙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黄河水量实时统一调度监测技术手段以及优化黄河水资源配置模式,采用资料分析、大田实验、灌区监测和模型计算等研究方法,研究出宁蒙灌区退水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宁蒙灌区退水量实时预报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黄河水量实时调配计算软件,服务于宁蒙灌区农业生产和黄河水量统一调度。  相似文献   

6.
结合都江堰灌区水资源调度现状,针对灌区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和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灌区水资源调度关键因素的分析,基于灌区整体经济效益函数和作物阶段分水函数的构造,对制定都江堰灌区实际水量调配方案进行了探讨。该方案通过模拟运行取得了预期效果,为都江堰灌区水资源优化调度提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成果概况"汉江流域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调度保障技术"由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完成。该技术统筹汉江流域内外用水和控制性水库群、引调水工程等的调度,建立了完善的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体系。通过干支流控制性水利工程调度及分河段水资源调度配置,实现了水库群—引调水工程—区域水量联合调度。以该技术为基础,开发了功能齐全的水量调度管理系统,信息化程度高。该技术在汉江流域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调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玛纳斯河流域管理处成立50多年来,已建成水情自动测报点多处,它给灌区的防汛抗旱和发电兴利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针对水利工程应用信息化技术以后,为灌区水资源的优化调度提供了依据,从而促进了灌区各用水单位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合理地管理和调度灌区的水资源,有效地管理和维护相应的基础信息,提高灌区的整体管理水平,设计研发了一种灌区智能监测系统。系统的前端设备将采集的人员考勤、日常巡查情况、调度运行情况、水位、雨量、流量等关键数据以及水位尺图像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中控室服务器端,在软件平台上显示各项数据,并形成报表进行打印等,上级主管部门可以通过Web网络访问软件平台,进行实时数据的查询与监督。配合手机APP,方便工作人员随时随地查看和操作,使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掌握灌区运行情况,大大降低灌区管理的人力和物力投入,逐步提高灌区的管理水平和水资源配置效益,实现灌区管理信息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茨淮新河灌区重要沿河取水泵站不同取水灌溉方式和现场环境的分析,合理选取相对合适的水量监测方式,以准确掌握灌区实时用水情况,为茨淮新河水资源综合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