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河套灌区七排域明沟排水效益监测研究和对明沟运行现状,排水、排盐、侧渗情况的监测分析,表明在引黄水量逐年减少、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的新形势下,排水量逐年减少,排水任务相对减轻。节水灌溉实施后,节水灌溉必将成为灌区水利工作的中心;排水的方式、作用及规划设计标准、灌排关系将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
郝爱枝 《内蒙古水利》1998,(3):29-31,39
田间浅明沟排水工程是在实践运用过程中,从理论上对灌区水盐动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浅明沟排水工程具有(比深沟)占地面积少,沟边坡坍塌少,耗费能 少,水流通畅等优点,容易被生产部门所接受,目前已成为河套区田间排水的主要形式。结合河套灌区长胜万亩试验区田间阐明沟排水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河套灌区田间浅明沟排水的背景条件,布置形式及其排水排盐改卤碱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河套灌区由于多年的灌溉不协调及其他原因,致使地下水位不断抬高,土壤盐渍化日趋严重,经多方面论证,解决土壤盐渍化的重要措施就是合理控制地下水位深度和实行排灌平衡,实现这一措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进行明沟排水。而实现明沟排水,打通排水系统的关键是合理确定明沟两侧边坡防止塌落阻水。本文从地质条件、土化学性质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角度对河套灌区的明沟塌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稳定坡角  相似文献   

4.
本次紧密结合黑龙江省灌区工程规划设计中,在灌溉供水、用水、耗水、排水和灌区供水、用水、耗水、排水关系的处理上,普遍存在的基本概念混淆和模糊不清等问题,针对富锦市锦西灌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了研讨,并首次提出了农田灌溉供用耗排关系图和综合分析成果。主要研讨内容有灌溉供用耗排和灌区供用耗排,作物需水量、有效降雨量、灌溉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灌溉供水量和灌溉用水量,灌溉损失水量和灌区损失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和灌区水利用系数,灌溉水量损失率和灌区水量损失率,灌溉耗水率和灌区耗水率,灌溉退水率和灌区排水率等。  相似文献   

5.
石津灌区是河北省规模最大的国有大型灌区。近年来,由于上游来水量逐年减少,加之周围工业和城市用水增加,致使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对石津灌区节水现状剖析,找出了灌区节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灌区节水的发展方向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石津灌区是河北省规模最大的国有大型灌区。近年来,由于上游来水量逐年减少,加之周围工业和城市用水增加,致使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对石津灌区节水现状剖析,找出了灌区节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灌区节水的发展方向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当前影响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阻因素一是盐碱二是肥力不足。改土治碱的首要措施是做好灌排配套,充分发挥排水工程效益,排水排盐,降低地下水位,以达到改良盐碱土的目的。现在河套灌区水利工程配套的排水方式以明沟为主、因之排水沟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河套灌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灌溉节水监测技术在青狮潭灌区水情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西)灌溉节水自动监测系统(水利部“948”计划项目)为例,从立题背景和必要性、系统集成、灌溉软件等方面,通过对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灌溉自动监测技术与设备的应用设计,对灌溉节水增产自动监测技术进行了应用研究。完成了灌区的干渠水情、雨情、气象及田间水层深度、墒情、作物长势等的自动监测,综合运用渠系水情测报、田间水位监测、墒情监测、农田气象、农作物生长参数监测、灌溉节水生长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建立灌区配水决策支持系统,提高灌区用水管理水平,使灌区用水管理监测自动化、数据定量化、决策科学化;通过灌溉节水监测技术在灌区水情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的研究,促进粮食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灌溉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平衡、含沙量大、水污染严重,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节水意识淡薄、节水灌溉发展缓慢、缺乏针对灌区特点的节水技术研究等问题。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灌溉的必要性:采取井渠结合的灌溉方式和建设渠系配套工程等节水措施,可缓解灌区水资源紧缺的局面;节水灌溉可减少泥沙的引入量,从而减少泥沙对灌区生态环境、土地资源以及河流等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从水事活动的概念界定入手,针对北方农牧交错区农业水事活动和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农业灌溉排水为例,论述了农业灌溉排水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最后,针对可能产生的负效应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认为要减轻灌溉排水对生态环境的负效应,应该采取如下对策:重新调整上、下游间水资源的比例关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控制灌区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加强污水监测;农田排水实现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明沟排水是我国北方地区治理盐碱土地的主要排水方式之一。内蒙古后套灌区,目前采用的排水方式基本上也是以明沟排水为主。生产实践表明,明沟排水有很多优点,如工程简单、施工容易、维修养护要比暗管或竖井排水方便得多。尤其是明沟排水不象暗管或竖井排水那样需要大批的材料和机电设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受引黄闸引水能力降低,降雨量偏少,渠道及建筑物工程不配套,渠道衬砌率低,灌区管理体制不完善,水资源浪费严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开封市水资源逐年减少,灌区供需水矛盾日益突出,缺水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引黄效益的长期发挥。采取适宜的节水措施,提高用水效率是解决灌区供需水矛盾,实现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根据开封市灌区实际情况,提出以节水为中心的大中型灌区工程技术改造、提高灌溉用水管理水平、改进灌溉制度、农艺节水等为开封市灌区主要的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3.
周玉萍 《山西水利》2011,27(8):17-18
汾河灌区是山西省最大的自流灌区,但近年来实灌面积逐渐减少。在深入分析其农业灌溉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灌区进行了水土平衡分析,提出了灌区节水灌溉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以及为实现节水灌溉目标应重点实施的四项节水灌溉工程。  相似文献   

14.
田园 《水利天地》2012,(5):12-13
我对农业节水灌溉的认识,可归结为两点:第一,农业节水灌溉节水的实质是减少灌区蒸发蒸腾耗水量,或者说是减少灌区农业耗水量。在资源性缺水地区实施农业节水灌溉,目标是把灌区的农业耗水量减少到等于或小于当地水资源町利用量。否则,采用的一切先进技术的建设成果都不能认为是墩得了完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洛惠渠灌区的农业灌溉与节水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洛惠渠灌区农业灌溉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了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宜的节水措施。治理洛惠渠灌区盐碱化的有效措施是实行井灌井排,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提高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的根本措施是发展节水灌溉,并辅以相应的农艺节水措施,确保洛惠渠灌区农业灌溉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娟 《陕西水利》2012,(4):185-186
水利工程为区域农业生产提供支撑,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繁荣农村经济的必要措施,是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民生水利的重要载体。目前灌区水源紧缺,引水量逐年减少,农业灌溉面积逐年萎缩,另一方面由于用水户节水意识不强,水资源在灌溉中浪费现象严重。2011年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提出:粮食增产重在灌区,灌区重在节水。因此,建设节水型灌区显得十分必要而又迫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逐步实施,人民对灌溉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灌区节水灌溉变得至关重要。而灌区渠道防渗衬砌质量是影响灌区节水灌溉的重要因素。文章就灌区渠道防渗衬砌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提高灌区渠道防渗衬砌质量,增强节水能力,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减少水量损失,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工程改造是灌区技术升级的基础。结合干旱区灌区实际特点,对玛纳斯河灌区续建配套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针对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进行了工程效益分析,认为工程在灌区灌溉、渠首、渠道排砂、防洪抗旱及灌溉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潇河灌区渠首源涡大坝处年均径流量逐年下降,致使潇河灌区实际有效灌溉面积萎缩较为严重,松塔水电站的建成与运行将对潇河流域下游的潇河灌区在引水量、引水方式及灌溉方式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潇河灌区渠首小流量常年引水的灌溉方式成为唯一选择。为此潇河灌区的灌溉理念和管理模式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节水工程建设、改革灌溉用水管理制度、增加灌溉用水来源等措施和手段,以适应松塔水电站工程建设对潇河灌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解决灌区水资源浪费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LoRa技术的节水灌溉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在灌区布设LoRa信息采集终端节点和流量传感器对水量进行监测;通过水权分配和水价改革实行阶梯水价,并配备刷卡取水装置对水费进行精准计量,实现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灌区信息中心软件平台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存储、查询、统计等,实现灌区节水灌溉与自动监控。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远距离、低功耗和造价低等特点,将自动化灌溉与水价改革结合,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