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海绵城市建设是中国城市建设发展转型的重要启程点,它对建设生态城市,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有重要意义。海绵城市需从渗、滞、蓄、净、用、排各个环节综合考虑、统筹研究,而透水性材料是市政道路中"渗"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从工程常用的透水沥青混凝土、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铺砖等几种路面材料对其进行探讨。一、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1.性能探究从近几年城市发展来看,针对城市道路的透水性沥青路面进行现场测试试验,重点分析透水性沥青混凝土面层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其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应用。透水混凝土是由粗集料及水泥基胶结料经拌和形成的、具有连续孔隙结构的混凝土,具有透水、透气、重量轻的特点,作为环保型生态混凝土的一种,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愈发广泛。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天然露骨透水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原材料要求、配合比,并与常规混凝土进行了对比,介绍了其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推广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相关规范标准未及时出台或规范之间存在矛盾之处,在海绵设计、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屋顶绿化、透水混凝土铺装、透水砖铺装等海绵典型设施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透水混凝土以其优越的透水性能、生态效应,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从透水混凝土的选材与配合比设计、制备工艺、力学性能、工作性和耐久性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国内外主要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提高透水混凝土性能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济南为例,采用透水砖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典型雨水促渗措施,对其种类、铺装要点、生态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将透水砖铺装地面与常规硬化地面保水效益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相同条件下透水砖地面比混凝土硬化地面下渗雨水量高出3~4倍,对于减轻地面径流效果明显。因此,透水砖是城市地面雨水下渗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通过对不同透水铺装材料的种类、施工工艺特性、造价、耐久性、使用范围、景观效果等方面的分析比较,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内涵及背景,以北京小学通州分校"海绵城市"改造实际项目为例,研究透水铺装在小学校园室外环境"海绵城市"建设中如何更恰当的选择与应  相似文献   

7.
生态透水混凝土铰接块是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最新研发的一种新型生态护坡材料。该产品高强多孔设计,降低自重;可快速成型脱模,提高施工效率;结构多孔透气宜生,适宜生态修复。通过试验测试,该产品强度等级可达C25~C30,渗透系数为0.6~1.0cm/s,抗冻性可达F300以上;碱性水化产物明显减少,利于植物生态生长。通过实际应用于河流护岸防护及渠道衬砌工程中,在不利服役工况下,经历冻融循环仍保持稳定。生态透水混凝土铰接块可广泛应用于寒区生态沟渠构建、江河生态护坡与护岸铺设、生态水利景观建设及海绵城市建设等工程,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国内外对环境友好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面临城市水资源的不断匮乏以及城市环境人性化的追求,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混凝土透水砖技术的研发引起了研究混凝土制品的学者、专家和社会的关注,因而激发了不少企业家投资生产的欲望。本文阐述了制备混凝土透水砖的诸多影响因素、城市铺装材料的应用前景以及铺装工艺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以供交流、探讨。一、透水砖的分类、特性及其环保作用  相似文献   

9.
低影响开发模式下城市雨洪控制效果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贵安新区作为国家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其他城市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本文以贵安新区示范区为研究对象,构建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并根据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规划,结合研究区下垫面特征,在不同重现期降水情景下设计7种LID措施组合情景并进行相应的模拟与分析,评估不同LID措施组合对雨洪控制的效果,寻求最优LID措施组合。结果表明:LID措施组合方案的雨洪控制效果均优于单一LID措施,其中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组合措施对高频暴雨和低频暴雨的洪峰流量削减率高达67.2%和44.5%,延缓洪水峰现时间,可以很好地发挥雨洪控制作用,增加雨洪资源的利用量。结合径流系数控制效果,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组合的造价可以降低60.3%,综合考虑水文效应与经济效应,得到贵安新区LID措施的最优配置为: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以上结果可为贵安新区的城市雨洪管理及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重在地表的透水及自然蓄水能力设计。工业厂房可通过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能解决工业园区雨季的排水压力,实现工业厂房用水相对平衡。本文从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理念入手,探讨了工业厂房海绵城市施工控制技术。旨在为海绵城市的建设与施工提供一些参考。近些年来,国内城市淡水资源紧缺,该问题在大部分人口集中的城市普遍存在。为了解决该问题,同时加快低碳城市的建设,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北京建筑大学代表提出了“海绵城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透水路面的特性,介绍了透水路面在济南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情况,并阐述了透水路面对城市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克旺 《水资源保护》2016,32(4):160-160
正近两年,中央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全国各地掀起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但是,对海绵城市建设要有理性和科学的认知,切不可一哄而上,以偏概全,忽视城市建设和水安全的系统性、综合性和科学性。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存在4大误区。一是内涵扩大化。海绵城市建设重点是透水路面、地下调蓄及下沉绿地建设等,是城市水  相似文献   

13.
“渗”是海绵城市建设六字方针之首,增强下垫面的自然渗透能力是海绵城市的重要举措。为研究不同护坡材料对地表径流的渗透性能,在现浇绿化混凝土、生态砌块、格宾石笼、植物蜂巢等4种生态护坡材料上开展了径流模拟试验,采用下边界开始溢流时间、径流入渗率、入渗水量比例、平均汇流速度等指标分析评价这4种生态护坡材料对径流的延滞效应。结果表明:本次试验选取的4种生态护坡材料径流入渗性能显著优于普通植草护坡,符合海绵城市关于加强雨水渗透、滞留的有关要求,建议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加以推广应用。试验所获得的参数,可以为海绵城市建设评估、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的材料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给城市防洪治涝及城市河流生态环境的保障工作带来了严重挑战。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并且很具发展潜力。文章综述了国内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研究;并基于海绵城市的理念,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点,包括在其规划设计、评价改进及调度管理等阶段遇到的技术难点;初步建立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体系,并系统地介绍了相关的关键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关键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高透水材料,透水混凝土因其孔隙易被堵塞、渗透性降低,影响其性能和使用。针对透水混凝土的堵塞问题,使用了一种常水头试验装置。为了研究真实情况下雨水径流对透水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模拟了雨水径流中砂的级配,并将其作为堵塞材料用于透水混凝土的渗透性影响研究。利用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制备了透水混凝土,以归一化渗透系数作为指标,对3种不同孔隙率的透水混凝土进行堵塞实验,研究了不同加砂次数对其渗透性的影响。当孔隙率为15%时,第一次加入堵塞材料后,其归一化渗透系数折减最大,而当孔隙率为25%时,前几次加入的堵塞材料对其渗透性的影响较小。试验结果表明,堵塞物相同时,加砂后透水混凝土的归一化渗透系数与透水混凝土孔隙率成正比,与堵塞次数成反比。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城市水环境、水生态问题,以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为理念,选取已建的海绵单元在对透水铺装材料及雨水花园旱溪降雨径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城市雨洪模型,研究不同海绵措施对产汇流的影响,并采用实测降雨径流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和率定。结果表明:透水铺装路面对大、中、小型降雨的径流控制作用十分显著,透水铺装相对雨水花园旱溪的污染物去除具有较好的效果;基于海绵示范区构建的水文水质模型,模拟了海绵工程措施对单场暴雨的洪峰流量以及总的径流量都具有较好的削减效果,出口洪峰流量减少60%以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大于75%,外排径流量根据不同量级暴雨削减幅度有所不同,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削减效果有所减弱,较强降雨能减少30%以上,一般量级降雨能削减60%以上。对于外排污染物的量,海绵改造后,研究区单场暴雨的削减率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为缓解雨季严重的城市内涝,提出了一种使用范围广、满足低影响开发理念且成本较低的滤芯渗井技术,即以既有地层作为蓄水海绵体的地下水库,在土层中埋置竖向透水混凝土滤芯技术方法将透水滤芯埋入土体内部,降雨时能将雨水快速引入深层土层,从而达到消减径流的目的。透水滤芯由碎石、废弃混凝土、水泥等材料加钢纤维预制而成,由布置方式和间距确定渗透滤芯的位置和长度。通过开挖滤芯孔洞并在指定渗井孔下方打孔放置水位计进行原位试验监测地下水位变化,同时,基于Midas开展数值仿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滤芯的埋置能有效提升雨水入渗速率,提升土体饱和速率,在大暴雨条件下不会出现明显积水现象;(2)随着降雨时间的不断增大,土体饱和度亦不断增大,场地中心区域滤芯能更有效地实现雨水渗流路径规划;(3)在同一个入渗装置处,随着土层的深度增加,孔隙水压力值越高,土体的饱和程度增加的速率越快。总之,该技术可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进行推广应用,减小其雨季地表径流进而缓解城市内涝压力,使城市建成区更加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8.
<正>城市看海的景象不再是个案,面对日益凸显的城市洪涝灾害,海绵城市建设势在必行。我国在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中采取不同的路径,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等方面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一、海绵城市的定义及内涵"海绵城市"的定义: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海绵城市的概念可以看出,海绵城市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  相似文献   

19.
吴震中 《水资源保护》2016,32(S1):124-127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种重要技术措施,也是解决城市水问题的有效方法。依据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中部分工程实践经验,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以基于LID理念的水生态修复技术措施为重点,分析和评估LID技术在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探讨支撑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方法,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方法和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生态文明城市与海绵城市的初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文献资料及各地规划建设工作,初步梳理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海绵城市的区别与联系。结果表明,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海绵城市虽然具有一定交叉性,但在技术源流、基本内涵、建设内容及构建途径上均有明显差异:水生态文明城市注重城市人水关系的整体和谐与协调,其服务目标的多元性和建设内容的综合性明显超过海绵城市;而海绵城市则专注于城市雨洪综合管理,其核心是将雨洪管理及低影响开发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构建综合性城市雨污水系统;海绵城市是对城市雨洪管理的细化和深化,可视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应充分吸收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与成果,更加有效地推动我国城市水问题的系统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