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微型蒸发器田间实测麦田与裸地土面蒸发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微型蒸发器测定麦田和裸地土面蒸发强度的方法,并对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实测的土面蒸发变化过程得到了小麦各生育阶段土面蒸发与总腾发量的比例关系,分析了相对土面蒸发强度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以及土面蒸发强度与作物叶面积指数的关系。通过对试验过程和实测数据的分析,总结出两种微型蒸发器的优点和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微型蒸发器测定土面蒸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微型蒸发器(Micro-lysimeters,简称MLS)对测定土面蒸发的试验,以5cm长的MLS每天更换土体作为对照,发现15cm是比较理想的最短长度。同时,对影响土壤蒸发的外界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气象因素中相对湿度、饱和水气压差和辐射同土壤蒸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P=0.05水平下均达到显著水平。此外,表层土壤含水量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水面蒸发方面,国内外研究的比较多,但潜水蒸发方面则研究的比较少。文章通过在内蒙古乌审旗河南(乡)气象站建设原位试验场,对鄂尔多斯盆地水面蒸发及土面蒸发的研究,分析了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温度梯度的变化规律、水面蒸发和土面蒸发之间的关系以及温度变化和蒸发量的滞后性,为下一步建立数学模型以及机理分析提供有力的试验依据和资料积累。  相似文献   

5.
使用微型蒸发器测定土壤蒸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微型蒸发器相关的文献进行综合与分析,并对其应用进行了综述。认为微型蒸发器的材料以热容量高、导热性差的非金属材料为宜;蒸发器口径一般应大于56mm,小于150mm;深度以150~200mm为宜;安装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合理运用微型蒸发器可以得到更精确的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6.
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蒸发器蒸发量与折算系数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万义 《人民黄河》1997,19(7):32-34
本文分析了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各各类型蒸发器全年蒸发量过程和折算系数的变化,并就气象因素对折算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用气象因素与折算系数建立关系,是正确选用折算系数和提高水面蒸发量精度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夏玉米田蒸发蒸腾量与棵间蒸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王健  蔡焕杰  陈凤  陈新民 《水利学报》2004,35(11):0108-0113
本文利用2年的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小型棵间蒸发器的测定资料,研究了不同灌水(2001年灌140mm、2002年灌65mm)条件下夏玉米生长期间的逐日蒸发蒸腾和棵间蒸发过程。结果表明,2年夏玉米生长期间棵间蒸发占总蒸发蒸腾量的比例分别为43.69%和48.12%。分析得出夏玉米出苗前利用小型棵间蒸发器实测蒸发的修正系数为0.96。同时,分析了棵间蒸发占蒸发蒸腾的比例随叶面积指数(LAI)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经过对土壤蒸发过程长期的观察、分析,发现凝结水的形成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显著,且具有量化难度大、难以规避 等特点;为了降低凝结水对土壤蒸发试验的影响程度,基于姚李蒸发试验站多年观测数据,利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凝 结水对土壤蒸发试验的影响,揭示了其成因,提出通过增加观测段制的应对策略,提高土壤蒸发试验的精度,为提升农业站 点的基础数据观测精度与可靠性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科尔沁沙地甸子地土壤蒸发的野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相关分析、多元回归模拟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甸子地不同深度的土壤蒸发量与土壤温度、气温、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地下水位埋深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用线性方程或指数回归方程拟合土壤蒸发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优于二次回归多项式或三次回归多项式.影响土壤蒸发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温度和大气温(湿)度,其次是风速和地下水位埋深,而日照时数对土壤蒸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大型蒸渗仪与小型棵间蒸发器结合测定冬小麦蒸散的研究   总被引:98,自引:5,他引:98  
本文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棵间蒸发器仔细研究了冬小麦生长期间的逐日蒸散和蒸发过程,确定了冬小麦生长期间棵间蒸发占总蒸散量的29.75%;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随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LAI)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确定了冬小麦生长期间的作物系数Kc.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田间墒情预报的BP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土壤墒情预报是农田适时适量灌水的基础。田间土壤水分的变化受到外界气象因素及土壤特性、作物长势等的影响,关系比较复杂。本文利用北京市永乐店试验站冬小麦返青后的土壤水分试验资料,建立了土壤墒情预报的BP网络模型,模型中同时考虑了多个因素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利用部分实测资料对网络进行训练,然后对2年不同灌水处理下的土壤贮水量进行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表明BP神经网络用于墒情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ASTER (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remote sensing data, bare soil evaporation was estimated with the Penman-Monteith model, the Priestley-Taylor model, and the aerodynamics model. Evaporation estimated by each of the three models was compared with actual evaporation, and error sources of the three models were analyzed. The mean absolute relative error was 9% for the Penman-Monteith model, 14% for the Priestley-Taylor model, and 32% for the aerodynamics model; the Penman-Monteith model was the best of these three models for estimating bare soil evaporation. The error source of the Penman-Monteith model is the neglect of the advection estimation. The error source of the Priestley-Taylor model is the simplification of the component of aerodynamics as 0.72 times the net radiation. The error source of the aerodynamics model is the difference of vapor pressure and neglect of the radiometric componen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are soil evaporation is evident, and its main factors are soil water content and elevation.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大型蒸渗仪测得的作物腾发量、中子水分仪观测的土壤水分和准确测定的根系密度分布资料,对常用的几个宏观的权重因子类的根系吸水模型-Molz-Remson(1970)模型,Feddes(1978)模型,Selim-Iskan-dar(1978)模型以及作者对上述模型进行修正所得的几个根系吸水模型进行了验证和评价;利用修正的Feddes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根系从不同土层吸水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olz-Remson(1970)模型、Feddes模型以及Selim-Iskandar模型模拟根系吸水所得的土壤水分剖面与实测值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偏差;利用Feddes模型中的土壤水势影响函数(Feddes reduction function)对Molz-Remson模型和Selim-Iskandar模型进行修正后结果没有得到改善;利用根系密度函数对Feddes模型进行修正后,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很好,总体偏差由修正前的24.7%降低为5.7%.  相似文献   

14.
依据冬小麦不同水分处理的灌溉试验,分析了抽穗期5种土壤水分条件下叶片气孔导度、冠气温差及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的日变化规律,并对各生理指标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冬小麦抽穗期气孔导度、冠气温差及光合速率有着显著的影响,且各指标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孔导度与冠气温差、光合速率均呈正向相关,两者均随气孔导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上升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降雨入渗与蒸发过程中非饱和土边坡土体吸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非饱和土边坡在入渗、蒸发条件下的三类边界条件表达形式.将公路填方和挖方路基边坡作为典型算例,研究了入渗、蒸发交替作用下非饱和土边坡内吸力的变化.指出非饱和土边坡近坡面土体吸力主要受入渗、蒸发条件控制,而深层土体吸力主要受重力及地下水条件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