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了总結推广南小河沟治理經驗,研究安排今年的治理計划,更高地举起这面水土保持紅旗,由中共甘肃庆阳县西峯工委、西峯水土保持科学試驗站、南小河沟水土保持委員会联合主持,于三月二十二日至  相似文献   

2.
南小河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5,(9):88-91
为了解决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当地实施的退耕还林(草)、坡改梯等措施使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对水文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选取南小河沟流域内的杨家沟和董庄沟两条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在南小河沟的实测资料,分析研究区1954—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水文过程响应。结果表明:南小河沟及杨家沟的土地利用有很大的变化,草地及耕地产流较少,道路及庭院等产流较多,坡面产流<沟谷产流<塬面产流;治理后的杨家沟与未经治理的董庄沟相比,对暴雨最大洪峰流量的削减效益最大,对单次降雨洪水的拦蓄效益次之;相对于草地,林地径流量减少明显,保水削峰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3.
根据小河沟流域“5.23”暴雨中的降雨、径流观测资料,结合调查进行分析计算的结果表明,流域内各项治理措施均收到了良好的拦泥蓄水效益,塬水不下沟,沟底淤地坝、塘坝和坡面的林草措施发挥了应有的拦蓄作用,与治理前相比,流域减水、减沙效益分别为87.2%和94.2%。  相似文献   

4.
在深入分析全省汾河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全面总结水土保持治理成效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确定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水土保持目标和总体布局,按照预防、治理和监管进行规划,提出实施保障措施,在全流域层面对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作出了整体部署。  相似文献   

5.
张修龙 《陕西水利》2009,(5):132-132,131
在河沟治理中,对小河沟洪水分析计算经常会出现.本文以安康城区江北防洪堤设计为例,分析了没有水文观测资料的黄沟、七里沟两个小流域与汉江洪水的遭遇情况,为小河沟泄洪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其小河沟与大河洪水遭遇分析方法可供类似流域参考.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农民群众,由于长期与水土流失作斗争,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水土保持经验。我站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以董志塬南小河沟流域为中心,一方面调查总结群众中固有的水土保持经验,一方面在试验场地上布置各项措施进行试验,通过多年反复的调查研究、就验总结与大面积推广,已总结出18项用工少、收效快、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水土保持措施。这里将这些治理措施分为治塬、治坡、治沟三类来逐项介绍。  相似文献   

7.
以黄委会西峰水土保持试验站南小河沟流域的试验研究成果为依据,文章概述了黄土高原沟整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特点及治理对策。其特点是:67.4%径流来自塬面,86.3%的泥沙来自沟谷,侵蚀方式是以重力侵蚀为主;治理对策是:塬面应以控制塬水下塬的措施为主;塬坡主要采取固坡保塬措施,而沟谷则主要是采取抬高侵蚀基准、防止重力侵蚀的措施。这样在塬面、塬坡、沟谷形成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的三道防线,构成较为完善的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延河流域项目区,经过三年来的治理开发,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水土保持产业和产业化雏形,如何把握水土保持产业化的正确发展方向?本文依据市场经济理论和水土保持产业化的特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延河流域项目区水土保持产业化发展方向、产业结构布局、实施步骤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状况,针对当地的水土流失采取了以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和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为主的河道生态护坡技术。选择将层次分析法和Topsis法两者有效结合的方法,针对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效益进行了全方位评价,得到如下结论:水生植物面积、治理面积、林地面积是整个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评价体系的关键点;整个大凌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现象被有效控制,整体态势向良性发展。层次分析法和Topsis法两者有效结合是科学可行的,适用于各个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效益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0.
根据梨树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原因,并结合实地治理经验,采用水土保持林、谷坊、封育治理和水土保持耕作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各项治理措施实施3年后,产生了稳定的蓄水保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成果对辽东山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城郊型小流域开发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新建县东港小流域是1989年长江水利委员会主持实施的第1条城郊型开发性治理流域试点。该小流域的水土保持规划以人口环境容量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依据,把握城郊型流域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采用多目标优化的方法确定土地利用方案,水保措施按土地利用方式有机结合,经过5年实施,取得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水土保持开发性治理的总结出了新的治理模式和经营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2.
践行《十九大》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分析铁力市及呼兰河铁力市段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情况,并结合该流域突出的水土流失问题,文章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具体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应用于该段水生态修复建设的规划中。切实给该流域生态修复建设工作提供具体的水土保持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径流变化特别是水土保持措施对陕北秃尾河径流的调节效果,依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该流域实测资料,利用成因分割法等方法对秃尾河流域径流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计算出水土保持措施径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经以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秃尾河流域径流量相对减少,其中水土保持措施的径流效益显著。可为更好地维护陕北地区生态环境、治理黄河中游流域水土流失以及科学合理调配利用水资源提供依据。   相似文献   

14.
窦少辉 《陕西水利》2024,(3):122-124
漆水河流域是我省最早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流域内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局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立足漆水河流域,在国家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进行流域内再分区,并分区提出防治重点与总体布局,探讨治理措施与对策,结果可为漆水河流域水土保持体系建设和生态文明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袁家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采取谷坊、坡改梯田、封育治理、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耕作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同时阐述了小流域治理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辽西半干旱地区流域综合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拉马沟河流域的现状情况,结合项目区内水土流失特点,侧重于植物措施对荒山荒坡治理的应用,详细阐述荒山荒坡治理工程措施中的经济林果措施以及水土保持林技术在拉马沟河流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DEM技术的西汉水水土流失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嘉陵江西汉水中上游属黄土梁峁区,是长江的主要产沙区之一,亦是长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域之一.基于MODIS及E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信息提取,结合流域DEM、同步降水、径流、泥沙、水土保持及野外调查资料,建立嘉陵江西汉水镡家坝以上流域土壤流失量评价模型,量化分析1989年开展水土保持治理前后嘉陵江西汉水流域水土流失变化规律.在构建流域土壤流失量评价模型中引入较敏感的径流因子,提高了拟合成果与实测估算值的吻合度及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运用系统工程学,生态经济学和市场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将流域治理,舍饲服务,市场推动有机结合起来,是发展农村产业,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9.
以位于南方典型水土流失区的平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以长序列历史观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径流调控理论,对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水沙调配效益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30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平江流域径流洪枯比由治理前1958~1979年的年均3.51下降到治理后1980~2015年的年均2.45,枯季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流域年输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均减少1.48豫,尤其是治理后期的2003~2015年,流域年均输沙量比治理前下降了61.4豫.体现了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调控径流时空分配及减沙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以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南小河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资料,构建了南小河沟的DHSVM模型,在南小河沟建立了一套合理的参数选值方案,给出了5个影响径流的敏感参数的参考值,为该流域的水文模拟提供了参考。探讨了DHSVM模型在该流域的适用性,结果显示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该流域的径流过程,率定期(2003—2005年)的纳什系数ENS为0.75,相对误差Er为12.74%;验证期(2006—2007年)的纳什系数ENS为0.68,相对误差Er为9.42%。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纳什系数均大于0.65,相对误差均小于15%,模拟的结果较好,模拟精度也满足要求。因此DHSVM模型在南小河沟流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