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一种新的治河理念,其初步理论框架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为体现其终极目标的四个主要标志.该标志应通过九条途径得以实现,"三条黄河"建设是确保各条治理途径科学有效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2.
对维持黑河健康生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理论和实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维持黑河健康生命的目标和总体思路。认为维持黑河健康生命的标志包括:河道不退缩,东居延海保持一定水面;地下水位不下降;污染不超标;天然绿洲不萎缩。维持黑河健康生命的途径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流域治理和水资源保护规划体系;健全和完善流域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水权制度;全面构筑有效的黑河水量调度综合保障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流域增水等。  相似文献   

3.
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应当确立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即要使黄河为全流域及其下游沿黄地区庞大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提供持续支撑。  相似文献   

4.
黄河涵闸远程监控系统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黄河治理开发的标志是:"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根据新时期的治水思路,提出了建设好"三条黄河"(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的现代治黄理念。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对引黄涵闸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引黄涵闸的远程监控,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数字黄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河道健康状况评价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河流健康包括河道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河流的社会经济价值.本文以黄河下游河道健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流健康与河道健康的关系,采用8个评价指标对黄河下游河道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世纪50~60年代黄河下游3个河段健康状况较好,为健康与亚健康等级,70年代以后3个河段健康状况逐年恶化,至2000年左右健康状况达到最低点,特别是花园口-高村河段,为亚病态等级,2000年以后由于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和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等下游河道健康状况有了较大程度的好转,达到亚健康等级.维持黄河下游河道健康的有效途径是"增水、减沙、调节水沙过程",建立完善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足今后黄河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还提出了多沙粗沙区治理、修建古贤水库、塑造与维持下游中水河槽等6项黄河下游治理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黄河健康生命的本质特征包括水量特征、河道特征以及生态特征。水量特征体现为:稳定的流路、不竭的流量和洁净的水量,河道特征体现在堤防不决口、河流不改道,生态特征体现在流域内动植物的生态平衡以及良性发展,生物数量、物种以及生物链的连续和稳定,流域自身生态功能的恢复与平衡,河流景观的维持、保存和保护。黄河治理重在治沙,上游必须开源节流,中游应坚持“治标与治本并重,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并举,发展与限制并用”的方针,下游应坚持”宽河定槽,以水养河,以水输沙”的主要战略。  相似文献   

7.
《人民黄河》2004,26(12):47-50
综 合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李国英 ( 0 1.0 1)………………………………………………关于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两个问题 钱正英 ( 0 4.0 1)………黄河下游近期治理对策廖义伟 ( 0 4.0 3 )………………………黄河下游治理问题的策略 潘家铮 ( 0 4.0 6)…………………黄河下游治理刍议 陈效国 ( 0 4.0 8)…………………………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若干科学技术问题 刘晓燕 ( 0 4.10 )…对于黄河下游治理方略的几点建议 张 仁 ( 0 5 .0 1)………黄河下游宽河道治理对策 赵 勇 ( 0 5 .0 3 )…………………形态学视…  相似文献   

8.
黄河干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干流生态环境需水量是黄河健康生命水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护河道内水生生物正常生存繁殖的水量;维持河流水体功能水质的水量;满足河道湿地基本功能的水量;维持河口一定规模湿地的水量;有利于河口水生生物生存及河口生态修复的水量。对黄河干流重点河段环境需水量的分析认为:①现状纳污水平下,黄河干流所需流量很大,在目前水资源条件下很难实现;②阶段目标控制水平下,龙门以上河段所需流量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但龙门以下河段难以得到保证;③要实现黄河“污染不超标”的目标,入黄支流必须满足入黄水质目标要求,入黄排污口必须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关键技术与调控措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流域来水来沙过程的大幅变化及人类活动的日趋剧烈,黄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流域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悬河加剧,功能性断流与水患并存,水质污染日益加剧。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导致黄河健康恶化的因素,提出基于全流域综合调控的“临界控制论”,可作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理论基础,它包括黄河流域不同层次的临界指标体系和流域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构建黄河流域水沙调控体系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技术支撑,其主要功能是增水、减沙、调节水沙过程,按黄河现有的条件,下游河道塑造和维持中水河槽的平滩流量约为4000m^3/s左右。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伦理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的基础上,从环境生态学伦理、经济学伦理、社会伦理、河流伦理观等不同方面,研究了水资源利用的社会伦理问题。结合黄河流域的开发和治理实践,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和经济共进、效率和公平并重、区域和流域共同发展的黄河伦理观,并指出黄河伦理的伦理底线 “维持黄河生命”的基本水量构成及其伦理水量,为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和流域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水量分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未来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武 《人民黄河》2004,26(11):5-7
针对黄河下游治理难度大、河情十分特殊的实际,提出了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①必须把握黄河未来水沙变化的规律;②要解决好黄河下游水资源不足的实际问题,在加大减沙入黄措施的同时寻求调水济黄途径;③应加大宽河道整治力度,重点研究“二级悬河”治理的对策;④对黄河下游宽河道边界应有新的布局;⑤黄河口治理应采取“输、挖、分”并举的方案,即束水冲沙、输沙入海,挖沙疏浚和科学分洪。  相似文献   

12.
黄河悬浮泥沙中的铜形态与其生物有效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黄河主要经济鱼类为材料,以黄河原状水和澄清水为两种实验水,研究了黄河泥沙对鱼体铜积累效应的影响,以及黄河悬浮泥沙中铜的形态与其生物有效性的相关关系,确定了具有最大生物有效性的铜形态,为从重金属总量标准向形态标准的过渡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数据,并为多泥沙河流确定水环境容量、制定水质标准以及水资源的宏观控制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进入黄河的水沙量及其过程发生了重大变化,潼关水文站水量和输沙量大幅下降,已由1919~1959年期间的平均水量426亿m3/年、输沙量16亿t/年下降到2000~2012年的231亿m3/年和2.76亿t/年,随着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持续开展,预计未来50~100年潼关站年平均水量和输沙量将逐步稳定在210亿m3/年左右和3亿t/年左右。水沙变化关系到治黄方略的制定,关系到黄河的长治久安。为了顺应黄河水沙的变化,确保黄河防洪安全,实现下游河道不改道、河床不抬高的治理目标,本文提出了新的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总体思路是:改造河道、解放滩区。具体措施包括:稳定主槽、缩窄河道、完建堤防、治理悬河、滩区分类。建议深入研究下游河道改造的方案与河道缩窄的可行性及其影响,为黄河下游河道改造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实施黄河洪水资源化的研究,认为采取“蓄洪”、“调沙”、“冲污”、“造床”、“引洪”等方式,可以解决黄河中下游的断流及缺水、泥沙淤积等问题,还能缓解黄河水质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利用好黄河的洪水资源,可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目标,从而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15.
对龙羊峡、刘家峡和三门峡3座水库修建后黄河下游的水沙变异与河道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①三门峡水库运用后,汛期下泄水量占全年的比例平均为45%,和天然情况相比减少了15%,排沙量更为集中(占全年的95%以上),和天然情况相比增大了10%左右,水沙更趋不平衡;②汛期洪水减少,洪峰流量和洪峰期水量减小,含沙量增大,形成小水带大沙;③洪水的造床作用明显减弱,使得河流平面尺度和断面尺度减小,河床冲淤演变所涉及的范围有所减小,河道的淤积更加局限在中水河槽内,主槽和嫩滩的淤积导致了“二级悬河”的发育和发展。建议在现有水库对水量实行调节的同时,尽快修建中游泥沙调节水库,实现黄河水沙的统一调控,创造比较和谐的水沙关系,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在4 000多年治理黄河的实践中,形成并传承一系列卓越的黄河治理方略,可归纳为"束水攻沙"和"宽河滞沙"两大类。结合对黄河下游河道历史变迁及水沙量演变过程的分析,浅析历史上黄河治理思想与实践的传承与发展。远古的大禹治水、汉代的"贾让三策"和王景治河证明了"宽河滞沙"方略的有效性。明代潘季驯、清代的靳辅和陈潢将"束水攻沙"治河方略付诸治黄实践并取得成功,丰富了治河理论。在王化云"宽河滞沙"治河主导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人民治黄,实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70余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奇迹。在黄河水沙量与过程发生了重大变化的今天,迫切需要探索黄河水沙运动和演变规律的新变化,制定新水沙条件下的黄河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17.
论"以水库调控为中心"的治黄方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王化云“蓄水拦沙”治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水库调控为中心,上中下游一体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水、土、沙资源充分利用”的治黄新方略。分析认为,应抓紧把现有的黄河控制水库体系完备起来,从根本上消除下游特大洪水的威胁,并尽可能实现洪水资源化;在此基础上,对下游河道实行缩窄整治,并做好河口流路规划。为保证水库群的正常运行,当务之急是在多沙支流上建大中型拦泥库,有效地减少入黄沙量。此外,还要改善水库调度的方法,并引入其他措施,以减少水库及下游河道的淤积。各种措施都要围绕着“水库调控”这个中心,互相协调,以取得“兴利除害”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河槽萎缩与防洪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金池 《泥沙研究》2001,31(4):7-11
河道的形态是在一定边界条件下来水来沙过程长期塑造的结果,通过定性分析探讨了河道滩槽结构形成的机理,证明了天然河流中滩槽稳定结构是洪水与枯水长期作用的动态平衡结果,来水来沙条件的趋势性改变将导致滩槽结构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出现无明显主槽的局面,一些季节性河流的例子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推论,从黄河下游这些年河床变化的特征分析,如不能有效改变长期断流和主槽泥沙淤积状况,大堤约束较小的河南河段也有向无明显主槽的完全游荡性河流变化的趋势,顺堤行洪,大堤偎水的频率将大大增加,从防洪减灾角度出发,提出了黄河下游今后河道治理可能主要在于来水来源的合理调度,河道河势控制工程的管理和滩区防洪减灾软环境的建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