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川西某水电站的定性分析及定量计算,对右岸坝前卸荷松动岩体的变形机制及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出,该近坝库岸卸荷松动岩体在短暂及偶然工况下,存在失稳可能;通过岩体失稳入库涌浪计算,预测到坝体处涌浪高度接近坝顶高程,危及坝体及下游安全,因此对卸荷松动岩体进行适当支护处理十分必要。支护处理实施后,监测数据显示:变形趋于收敛,卸荷松动岩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为水库安全有序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以三峡库区巫山县箭穿洞危岩体为研究对象,在库水位175 m、坐滑式完全入水工况条件下,进行库岸长度6 km的涌浪数值模拟分析。该数值计算可以形成涌浪瞬时水面、河道浪高分布、最大爬坡及预警分布图。结果表明:该工况下产生的最大涌浪高度为32.1 m,在对岸最大爬坡高度为24.1 m。通过涌浪沿河道传播过程,得出沿程传播分为急剧衰减区和平缓衰减区。急剧衰减区呈指数函数形式下降,平均100 m内涌浪下降高度为4 m,该急剧衰减区约有800 m长,上下游各400 m长,是涌浪危害航道的重点区域;平缓衰减区呈缓斜线形式下降,平均100 m内涌浪下降高度为0.1~0.2 m。根据该规律,箭穿洞危岩体失稳产生的涌浪传至巫山县城的浪高在1~2 m,抱龙河岸坡浪高在1.5~2.5 m,培石浪高在1.0~1.5 m。该分析方法可为涌浪灾害的预测、风险评价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近坝库岸滑坡涌浪对拱坝的影响问题,对某水电站近坝库岸变形体开展整体和局部稳定性分析,偏保守地进行水库滑坡涌浪计算及其对大坝结构安全影响的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1)该变形体的产生与水库蓄水无关,且整体处于稳定状态;(2)在极端条件下,估算正常蓄水位和汛限水位时的滑坡涌浪到达坝前的高度分别为0.61 m和0.56 m;(3)在滑坡涌浪作用下,拱坝坝体应力分布规律正常,应力值在设计容许范围内。该研究为防范滑坡涌浪对拱坝造成不利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民黄河》2013,(9):119-121
基于CEL算法对复杂的滑坡涌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小浪底大柿树滑坡浅部滑坡体失稳产生的涌浪灾害效应预测。结果表明:当蓄水位分别为230.0、260.0、275.0 m时,若大柿树滑坡浅部滑体发生失稳,则在滑坡附近可能产生的最大涌浪高度分别为9.6、5.4、7.0 m,在对岸形成的爬坡高度分别约为21.6、10.2、15.0 m,到达坝体所产生的涌浪高度分别为2.0、1.1、1.4 m左右,大柿树滑坡体产生的涌浪对大坝安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地质调查,本文分析了坪头水电站库区某危岩体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危岩体的两种可能失稳模式(滑移失稳和倾覆失稳),并针对不同失稳模式进行了相应的稳定性计算,进而提出了合理的危岩体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水库坝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水文等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下坝址明显优于上坝址,上坝址左岸在860.00m高程以上多为深厚崩塌堆积体覆盖,施工开挖、回填处理工作量均较大;在上坝址水库蓄水位超过875m后引发梯子岩危岩体(BT1)崩塌的可能性大,且上坝址距危岩体较近(BT1距上坝址约600m),危岩体坠入水库产生涌浪将对大坝构成威协,上坝址不适宜建设,因此优选下坝址作为工程的建设场址。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种新型的监测方法(GPS),以甘肃省九甸峡水库燕子坪滑坡为例,通过对滑坡的监测位移进行分析,定量化研究水库蓄水对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蓄水位70~100m阶段,蓄水对库岸边坡稳定性是不利的,蓄水至一定高度后,滑坡体趋于稳定;低蓄水位阶段,滑坡的稳定性受蓄水影响较小;水库蓄水引起的库岸失稳类型主要有3类:已有滑坡的复活滑动、形成新的库岸滑坡和库岸坍塌再造。  相似文献   

8.
盖下坝水电站坝址右岸存在高约240m,最大厚约10 m,最大幅宽130 m的危岩体,总体积约25万m3.在对盖下坝水电站坝址右岸边坡危岩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从而定性定量地对其稳定性做出评价,为工程处理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危岩体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引起特别重视的一类地质灾害,其破坏前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破坏时具有突发性。本文讨论的某电站Ⅲ号危岩,其下方紧邻宽度约3m的乡村公路,公路下方建设水电站厂房,如果该危岩体在诱发因子(降雨、地震等)的作用下发生失稳破坏,将会对山上居民的交通、人身财产及电站的建设和正常运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降雨状况下危岩的稳定性情况进行模拟分析。1.危岩地质条件Ⅲ号危岩体高度30m左右,坡度  相似文献   

10.
清江库岸滑坡体稳定性监测设计与监测实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清江库岸滑坡体和危岩体较多,其稳定性状况如何是水库建设过程中应该予以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依据安全监测设计基本原则,将杨家槽、茅坪等5个滑坡体和白岸、康岩屋2个危岩体列为首批重点监测对象,监测实施过程分为仪器埋设与安装、现场观测、资料处理与分析、信息反馈和预测预报等5个具体步骤。结果表明,监测设计所采用的基本原则是正确的,监测成果很好地反映了滑坡体(危岩体)的变形特征和客观规律,为水库的运行管理提供  相似文献   

11.
芳草湖农场东河水库除险加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除险加固措施,确定了水库特征水位与库容,计算了坝顶超高及坝顶高程,探讨了坝体和坝基防渗、坝面护坡及防冻等问题。经过大坝边坡稳定复核和渗流稳定计算,大坝除险加固后水库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淡溪水库位于乐清市淡溪上,由于在2005年海棠台风中,水库曾出现过渗流混浊的险情,水库达到其历史最高洪水位,因此为了淡溪水库的安全运行,讨论预泄在淡溪水库中的成功运用,阐明水库预泄在淡溪水库防洪调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东榆林水库是位于朔州市的一座中型水库,上游流域内有两座小型水库、两个高灌站及四处引水灌区,水利关系复杂,供需矛盾突出,需进行跨流域调水。为此需进行本流域的水量平衡计算,分析下游东榆林水库入库水量。  相似文献   

14.
幸福三号水库是一座集灌溉、城市供水和旅游等多种经营的综合利用小型引水灌注式水库。水库经过多年运行存在坝体滑坡、水库渗漏、放水廓道漏水等安全隐患,多年来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必须进行除险加固。针对水库坝面、坝基和坝坡等的防渗加固的需要,提出基岩灌浆和廊道壁修补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行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当下我国政府激活社会资本、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国家战略。江西寻乌太湖水库、湖南宜章莽山水库所在地政府等主动作为,促进PPP项目在水利行业落地,他们的成功经验对于水利工程实施PPP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民黄河》2016,(8):99-102
为确定水库滑坡静态本底因子与成灾动态诱因间的内在关联,建立基于水库滑坡静态本底因子的成灾动态诱因判别模型,以三峡库区丰都—巴东段100个水库滑坡为统计对象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建立水库滑坡静态本底因子体系,然后采用灰色关联理论计算水库滑坡静态本底因子与成灾动态诱因间关联度,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多分类原理,建立基于静态本底因子的三峡库区水库滑坡成灾动态诱因判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库滑坡各静态本底因子与动态成灾诱因关联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岩层倾角滑带土内摩擦角地形坡度滑带土黏聚力淹没系数坡高滑体厚度坡面形态滑面倾角岸坡类型渗透特性地层岩性;利用支持向量机所建水库滑坡成灾动态诱因判别模型判别成功率达76.67%,该判别模型可在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溪洛渡、向家坝水库与三峡水库蓄水时间上的同步性,使三峡水库蓄水难度进一步加大,进而影响其综合效益的发挥。为满足下游地区在蓄水期对上游梯级水库下泄流量的新要求,研究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库与三峡水库联合蓄水调度方案,优化梯级水库蓄水过程。在综合分析防洪、泥沙、库区、发电及供水等指标基础上,推荐梯级水库蓄水调度方案。防洪、库区淹没及泥沙淤积的影响分析表明,所提方案可进一步缓解下游地区的供水压力,对金沙江梯级水库联合蓄水调度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五花山水库是一座以城镇供水为主,兼顾发电、森林防火及改善生态环境的中型水库工程。工程于2010年开工,针对初设推荐的施工导流方案施工复杂而且工程量大,总工期长问题,在参建各方共同商讨下,进行了优化。将明渠布置到左岸,一期施工右岸,二期填筑明渠缺15。明渠段坝体基础帷幕灌浆和混凝土防渗墙可以在第一年明渠施工期间完成,节省时间,减少导流工程量和投资。五花山水库工程按以上综合优化后的方案进行施工布置,施工总工期由36个月缩短至28个月,为工程节省了投资,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19.
在岸坡工程地质特征及稳定性分析的前提下,对平邑口库岸塌岸进行预测,并提出了库岸防护措施建议.研究表明,在三峡库水作用下,平邑口库岸的塌岸灾害是较严重的,需进行系统完善的工程防护处理.  相似文献   

20.
库区周边不稳定岸坡在水库蓄水运行后,当遇到特殊外力作用时,经常出现大规模滑塌,对水库运行甚至大坝安全造成一定影响.文中对张峰水库库区下伯候不稳定岸坡沿其软弱夹层的滑动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并提出了相应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