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辽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动态补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分布式水循环模拟模型MODCYCLE,建立强人类活动影响下西辽河流域水循环模拟模型,量化西辽河平原地下水补给组成,分析地下水动态补给情况及年际、年内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西辽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补给以降水入渗补给为主,与年降水量直接相关。随降水减少,降水入渗补给比重减少,河道入渗补给及灌溉回归补给比重增加。地下水补给的年内变化差异较大,且与年内降水分布直接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西辽河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前平原地下水侧向补给潜力空间变异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WAT模型利用分辨率较高的DEM数据,可以估算山前地下水侧向补给的空间变异,并可以计算不同降水年型下补给量的差别。模拟需要对研究区进行填洼、流向确定、汇流和河网水系的提取四步运算,并对河道临界支撑面积的取值进行分析。分别模拟了平水年和丰水年两种降雨年型下研究区13个出水口的地下水侧向补给潜力。在研究区,由于地形的变化,导致山与平原交接断面上出水口的集水面积变异非常大,因此山前平原所接受的地下水侧向补给量的空间变异也非常大。不同的降雨年型下,降雨量转化为地下水侧向补给量的比例也不同。平水年的转化比例较小,丰水年的转化比例较大。应用SWAT模型时,与ArcView的拓展模块有机结合,可以更方便提取完整的大流域,划分出合理的子流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黑河流域出山地表水资源数量的对比计算得出结论 ,该流域水资源数量基本稳定 ,但中下游区域发展不平衡 ,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承载能力下降。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中下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即以水定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 ,严格限制人工绿洲面积的扩大 ,在生态环境的治理上应先下游后中游  相似文献   

4.
李森 《治淮》2004,(9):19-20
2003年南四湖流域降水量1135mm,较多年平均值偏多67%,较2002年平均值偏多160%,是有水文资料以来第二个丰水年,对连续4年干旱的南四湖流域地下水补给作用极为明显.平原区地下水位平均上升4.32m,累计增加地下水蓄水量47.2亿m3.地下水超采区面积急剧减少,由原来的12289.9km2下降到2852.9 km2,区域地下水环境明显改善,极大地缓解了该区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5.
山地-平原过渡地区地下水补给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平  周训 《人民长江》2013,44(13):18-21
为研究山地-平原过渡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机制,选择两个地质背景各异的地区做对比研究,分析各补给来源对地下水贡献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气降水是山地-平原过渡地区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河水是河渠附近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稻田水是稻田分布地区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但是对整个区域的地下水的贡献率较小;山前侧向补给是山前的某个小区域内地下水的控制性补给来源。大区域的地形、地质背景是影响该区域地下水补给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其研究成果对山地-平原过渡地区的多种水资源调度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黑河中游地区由于极度干旱和地表水资源过度开发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从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角度出发,给出了在地下水位埋深浅的地方用地下水代替现有供水系统中地表水的开发策略,并制定了在张掖下游沿黑河两岸、碱滩和新华地区进行地下水开发的方案。为了评价开发方案的实施效果,利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 3.0的地下水模拟系统软件GMS建立了黑河中游地区地下水数值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研究区域的地下水流场以及各项补给量和排泄量。从模拟的结果来看,该开发方案能显著减少潜水蒸发量,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减轻土壤盐碱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选取聊城市超采区内不同埋深的地下水测井,依据2000—2016年降水与监测井地下水位数据,分析超采区内降水对地下水生态补给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采区内埋深5.5~6.5 m的区域,降水对其存在较大的影响;当埋深接近10 m时,其影响不明显,但无论埋深多大,汛期内的埋深趋势总是在减小。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态势与主要特点,分析了黑河流域荒漠绿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及农业发展的现状,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要求,结合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提出了本流域农业保护、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石川河地下水位的有效回升进而维持采补平衡,需在该区实施地下水人工补给工程,并确定合理的补给位置及有效的补给方式。选取地下水埋深、坡度、含水层厚度、含水层渗透系数、与环境敏感区距离和给水度6个指标,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对人工补给地下水地点适宜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分析典型人工补给潜力区的地层结构,探索可行的地下水人工补给方式。结果表明:适宜进行人工补给的高潜力和较高潜力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及东南部,面积达48.0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2.0%。建议:在石川河河道中上游高潜力和较高潜力区域的北部修建地表入渗池或渗坑;在河道中上游高潜力和较高潜力区域南部和河道中下游的较高潜力区域布设反滤回灌井群;可沿石川河河道中上游高潜力与较高潜力区域之间布置一条长约4.5 km的渗渠,利用河道进行入渗补给。研究结果可为地下水库的修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黑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黑河流域水资源现状,采用了AHP法,分析了黑河流域水资源的敏感性、适应性能力及脆弱性,并对2010年黑河水资源的脆弱性水平做出了预测;得出了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接近临界状态的结论;并在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管理和规划全流域水资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表-地下水交互作用关系对于水资源调度管理具有重要影响,深入理解这一关系是进行科学调度的基础.本文基于MODFLOW建立了黑河中游地区的地表-地下水联合模拟模型,通过1995-2000年间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并模拟了 2001-2006年黑河水量调度实际情况.结果表明,黑河流域地表-地下水之间的交...  相似文献   

12.
以2021年春季潮白河生态补水为研究基础,利用GMS-Ugrid模块构建非结构地下水流模型,评价生态补水效果和地下水响应。潮白河生态补水总量(至2021年5月27日)为2.06亿m3,补水入渗量为1.57亿m3(约占76%)。补水后1个月内,研究区第一含水层系统储存量增加了1.49亿m3;以水位0为影响范围分界线,补水影响面积达到842.8 km2。距河道不同位置观测井滞后响应时间也不同,离河道3 km观测井水位抬升明显,滞后响应时间较短(3~6 d);远离河道地下水响应的滞后性明显,离河道6 km观测井滞后响应时间较长(18~30 d)。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洪水位变化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资料分析,弄清了长江中下游洪水位增高的范围仅限于荆江河段及城陵矶、螺山一带。研究了洪水位增高机理,认为近代长江一些河段洪水位增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规范人类对河道的治理开发行为,控制人类活动对河道的影响,是抑制洪水位上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人类活动影响盘龙江下游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盘龙江下游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通过对离子浓度、矿化度和水化学类型的分析,发现昆明市区北部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强;市区则因为市政设施的建设,地下水变化趋于稳定;滇池草海北端因为治理强度加大,使地下水水质不断好转,而南部的湖滨平原,因为农业活动的影响,使地下水水质不断恶化。这些均表明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浅层地下水的水质。  相似文献   

15.
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揭示地下水化学场的形成机理为研究目的,在了解关中盆地水文地质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讨论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水化学类型、矿化度、硬度均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特征,但由于受到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不同的制约,又各有特点;离子含量的分布与pH值、矿化度、硬度和水化学类型的分布规律有着一定的联系;离子的变化趋势的大小明显受到矿化度大小的约束,且地下水动力场对化学场起着控制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淮河中游水质时空变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淮河中游1998~2007年的水质监测数据,研究淮河中游水质近10 a的时空变异,并采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对水质污染状况及趋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淮河中游水质呈逐渐改善的趋势,说明全流域水污染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年内水质季节性差异较大,枯水期水质污染依然严重,多数处于中等污染或是严重污染状态;水体最主要的污染物为氨氮;淮河中游的上段水质要好于下段,淮南大涧沟段和吴家渡段为淮河中游的重点污染区域和主要污染物输入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适宜的输水策略以实现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的快速抬升,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运用GMS软件构建了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动态模拟模型,设计单阶段、双阶段和多阶段输水情景模拟预测了地下水对不同输水情景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制定输水策略时应保证年输水量大于有效水量,当输水总量一定时,延长输水时间、扩大输水间隔有助于地下水位的快速抬升;最佳输水策略是以1月和3—11月为输水期分两个阶段输水4 500万m3;地下水埋深和水位变化量沿河道对称分布,地下水埋深与距河道两侧距离成正比,地下水位变化量和抬升量与时间成反比。  相似文献   

18.
在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对植被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在格尔木河中游地区,同样发现植被依赖地下水分布的特征。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遥感影像数据与地下水埋深的实地观测数据来研究分析植被覆盖对地下水埋深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地下水埋深小于4m时,NDVI均值与标准差均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减小。当地下水埋深大于4m但小于8m时,植被生长开始逐渐受到影响,对地下水的敏感性开始减弱。当地下水埋深超过8m时,植被覆盖严重下降,并且对地下水埋深变化表现的愈加不敏感。8m被认为是影响研究区植被覆盖的地下水埋深上限,超过该上限,地区生态环境会受到严重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受地下水的影响也不同:水柏枝的生长与地下水关系较密切,芦苇盐生草甸与膜果麻黄可能受土壤盐渍化的影响其生长状况与地下水的关系较复杂。对比不同研究区研究成果,由于降雨、蒸散发等气象要素、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同,植被覆盖与地下水的相关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富平县石川河河谷阶地区的自然地理、气象、水文、地质等条件以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建立了水文地质结构三维模型,论证了建立石川河地下水库的可行性,初步计算了地下水库库容约为4.95亿m~3。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地下水库库区的地下水数值模型,预测了不同降水和开采条件下,进行人工回灌0.52亿m~3/a、10年后地下水库库区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库区内的地下水位将大范围的抬升,大部分地区与1959年的水位相近,可基本满足当地的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资源是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地下水资源全面科学的调查和评价,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尝试采用水均衡方法的同时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塔里木河流域中游绿洲沙雅县地下水水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地下水资源均衡计算,绿洲地下水处于正均衡状态,通过数值模拟法计算,绿洲地下水处于负均衡状态。水均衡方法对较大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便易行,但是局部地区精细化计算能力不足,由于多数补给项采用补给系数法计算,结果误差偏大;数值模拟方法对各种尺度研究区均可以进行模拟计算,但是对已有基础资料要求较高,模拟过程充分考虑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位动态拟合精度,各源汇项计算精度优于水均衡评价方法结果。两种方法结合应用可更好地用于地下水资源评价。对沙雅县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和分析,目的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保持水土平衡,促进沙雅县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