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湟水流域地表水资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青海省境内湟水流域的降雨、蒸发、径流的地区分布、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本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降雨的分布及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研究湟水流域地表水资源对三江源及下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延寿县的自然条件,降水的时空分布,以及降水和径流的年际、年内变化,地面蒸发的计算来评价延寿县地表水资源量.  相似文献   

3.
根据白杨河流域水文资料和实地勘测情况,对流域降水、径流、蒸发、水质等地表水资源要素的年内及年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旨在掌握山区性河流的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及流域地表水资源特性,为实现科学发展,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白杨河流域有大小河流几十条,流程短,水量小。本文依据实测资料对白杨河流域降水、蒸发、径流等水文水资源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白杨河流域降水量和河川径流量地域分布不均,径流量年内分配各月间相差悬殊、年际间变化大,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复杂。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海河流域地表水质量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水质监测数据,对内蒙古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特点进行研究分析、评价,提出内蒙古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监测重点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羊河流域特殊的自然条件,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以多年实测资料为依据,对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水年内分配变化较大,年际分布呈衰减的趋势,空间上垂直和水平方向上都呈梯度分布;地下水持续下降,民勤近期尤为明显。研究结果对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白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占南阳市的60%以上,分析计算唐白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对合理开发利用南阳市水资源意义重大。文章根据水资源评价规范的要求,结合南阳市唐白河流域蓄、引、提水利工程运行情况,以及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采用倒算法分析计算了南阳市唐白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能源基地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对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水文站收集到的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了区内外流区河川径流的地区分布特征、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特征,进而讨论了其产流机理,并对不同流域提出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丘陵沟壑区流域宜以开发利用地表水为主,以开发利用地下水为辅的模式;风沙滩地区流域则宜采取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开发利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表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选取湖北省清江、陆水、倒水、举水、巴水、浠水为典型流域,在计算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汛期难于控制利用洪水量的基础上,分析计算典型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相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鹏德 《陕西水利》2011,(6):122-123
依据水文站点及流域水文资料,对清水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现状及变化规律、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清水河流域自上世纪70年代地表水资源逐渐减少,90年代以后急剧减少。为改善清水河地表水资源减少的趋势,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加降雨量、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量,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江苏省情、水域现状及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域变化的调查分析,评价了现状水域状况,指明了研究适宜水面率的重要意义。以现状水面率调查评价为基础,借鉴国内外适宜水面率相关研究成果,对适宜水面率作了界定。根据江苏省情,提出了一种新的水面率研究方法——类比法,采用该方法对江苏各地级行政区和全省总体适宜水面率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相应成果,并进行了合理性分析。研究方法及思路对类似地区和大尺度地域适宜水面率研究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Surface water is a scarce reource that is applied by various users for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The regulation of surface water use is an element of regional water management at various management levels. At each management level, the allocation of surface water supply capacity is a policy instrument. An optimization model has been formulated to support the evaluation of potential allocations at a particular management level. The model describes the allocation problem as a network, in which arcs represent waterways and nodes represent inlets and locations where there is a demand for surface water supply. The use of surface water for a specific activity at a specific node is referred to as an application, for example, for sprinkling, for use as cooling water, for dissolving effluent, and for conservation of environmental areas. The optimization model generates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surface water and of surface water supply capacity. The operation of the model was demonstrated by a case study, where it was applied to maximize the expected revenues in agriculture (measured as value added).  相似文献   

13.
衡水湖水面蒸发量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泊水面蒸发量是水量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常用的水面观测仪器有20cm口径蒸发皿、80cm口径套盆蒸发器、E601型蒸发器等,其观测值与天然水面蒸发量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实验资料分析,大水体水面蒸发资料接近于天然水面蒸发量。本文采用衡水试验站20m^2蒸发池观测资料,对衡水湖水面蒸发量进行同步计算.能真实地反映衡水湖水面蒸发情况。通过对衡水湖水面蒸发量计算,衡水湖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2939万m^3.水面蒸发量是水资源规划等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项目,采用大水体观测资料分析计算水面蒸发量,较准确地计算出水面蒸发量.对水资源利用及水量平衡计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要求下,分析京津冀平原区长序列水面面积变化特征及变化原因,有助于科学制定区域生态补水量及预测补水效果。研究通过3期土地利用数据融合确定了京津冀平原区的水域面积,基于GEE(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提取了1985—2020年京津冀平原区长序列水面面积,并分析了水域面积填充率及水面面积演变原因。结果表明,京津冀平原区水面面积呈增加趋势,与1985年相比,2020年中部平原区水域面积填充率由3.6%增加到18.5%,滨海平原区水域面积填充率由30%增加到45%;生态补水是河湖水面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2020年较2001年中部平原区水面面积增加了176 km2,本地和南水北调生态补水的贡献占到84%。进一步以河湖复苏为目标,从水域面积填充率的角度设置了不同情景,分别估算了不同情景下的河湖生态需水量,为未来生态补水计划提供参考。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京津冀平原区水面现状及生态补水的效果,对京津冀平原区开展合理河湖复苏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水域空间率是一项重要的指标。一般情况下,某个区域中的水体面积越大生态环境越好。而水体面积又受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中国水体面积的变化规律及归因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根据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情况,选取了9个研究区域。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计算平台,使用多个光谱指数组合的方法,对1986-2018年的Landsat影像进行水体提取。采用Mann-Kendall法分析了水体面积动态变化特征,并借助双累积曲线法和分布式水文模型,进一步计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体面积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剧烈,水体面积变化显著;(2)湿润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水体面积显著增加;(3)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跨流域调水以及水库修建直接决定大部分区域的水体面积变化。该研究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设计需要3条特征水面线,即:设计水面线、设计流量水面线、加大流量水面线.合理地确定特征水面线,对于总干渠设计、工程投资及安全运行影响重大.就建立总干渠数字模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在数字模型上进行设计流量水面线和加大流量水面线的计算,并就过水建筑物的壅水特性及桥墩、渠道变截面对水面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还就总干渠在运行过程中如糙率、建筑物渐变段水头损失系数发生变化时,可能对水面线的影响作了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黄河流域陆表水域面积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开展陆表水域的动态变化监测,有助于掌握黄河流域水资源分布与变化状况,对于了解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保障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Landsat数据提取2000—2019年黄河流域陆表水域分布,分析了黄河流域陆表水域面积的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流域陆表水域空间分布不均衡,上游陆表水域面积占流域陆表水域总面积的60.3%、中下游占39.7%,其中青海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陆表水域面积占比最高,分别占40.3%和17.0%;(2)近20年间,流域陆表水域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增幅约为49.0%,其中上游地区对流域陆表水域总面积增加的贡献度最大,达到47.7%,中游地区贡献度次之,为42.7%,下游地区贡献度较小,只有9.6%;(3)从流域来看,渭河和汾河流域的陆表水域面积增加较为明显,2000—2019年期间,分别扩大了113.17 km2和55.75 km2,增幅约为139.9%和152.4%。  相似文献   

18.
德州市地处渤海凹陷的偏南部,水资源由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部分组成。本文通过对德州市1956年~2004年水资源情况的总结分析,得出了德州市水资源总量及开发利用情况,指出了德州市水资源变化发展情势,为德州市水资源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了详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超温水体蒸发系数通用公式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环境参数可控风洞中对影响蒸发的风速、水气温差、水温、相对湿度等物理量进行系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蒸发系数取决于风速的强迫对流和水气温差的自由对流。分析试验数据得到了水面蒸发系数的建议公式和相应的水面散热系数公式以及附加蒸发系数公式。用参数变幅很大的天然水体和受纳废热水体的实测资料和研究成果检验了建议公式的通用性。建议公式已为DL/T5084—98《电力工程水文技术规程》及GB/T50102—2003《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推荐应用于计算水面蒸发、水面散热及附加蒸发。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the theoretical approach presented in Part I is demonstrated by means of case studies on the irrigation schemes of Rio Mendoza and Rio Tunuyán in the Province of Mendoza, Argentina. The object of the case studies was the determination of optimal allocation of surface water to reduce the use of groundwater. Current and optimal conjunctive allocation of ground and surface water is studied by means of the developed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models.The second case study was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ence gathered during the first one: each step of the case studies is compare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case studies illustrates how to apply the proposed approach when the amount and quality of available data are different. For the more detailed Rio Tunuyán study, we determined the following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ll terminal nodes: on-farm rotational intervals, mean water application depth, actual soil water storage capacity, crop water requirements, depth of groundwater table, aquifer transmissivity, and efficiency of groundwater use.The performance of the entire system is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the water application depth, as it was shown by a simulation study.The application of our optimization approach to the conjunctive use of ground- and surface water showed that the total water requirements over a year can be met by a reassignment of water that reduces the total costs of a great amou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