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颁布后,地方城市逐步开展蓝线规划。蓝线规划中涉及各类协调关系,针对蓝线划定中的规划层级协调、相关规划协调、划定标准协调、五线协调,以及蓝线管理当中的法律法规协调、部门协调等各类协调性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出蓝线规划的关键技术要点。以蓝线协调作为《北海市城市蓝线规划》的主线,贯穿蓝线划定、蓝线管理的始终。  相似文献   

2.
构建以生态保护为导向,综合考虑水体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自然功能的多目标复合规划,提出了"五线三区"的城市蓝线体系,以水体、岸线及陆域控制范围为河道整体空间尺度,兼顾水域保护、陆域控制两方面,构建平面要素与立面要素相结合,兼顾水体附属工程的立体式城市蓝线编制要素系统。结合在乌海市蓝线规划中的应用实践,研究为其它城市高效、生态、和谐的编制城市蓝线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对同类规划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治淮》2019,(9)
<正>一、前言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广义上,即河道工程的保护范围控制线,其范围包括河道水域、沙洲、滩地、堤防、岸线等,以及河道管理范围外侧因河道拓宽、整治、生态景观、绿化等目的而规划预留的河道控制保护区域。国内学者目前对于蓝线规划主要聚焦于蓝线规划的多线协调、生态导向与文化视角、规划内容与理念及  相似文献   

4.
<正>河道蓝线是河道保护和管理的规划控制线,是指导河道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河道蓝线是条硬杠杠,不能逾越。做好蓝线规划,是加强河湖管理的基础。近年,南京市以河道管理"河长制"推进、河道蓝线规划管理为抓手,统筹推进省骨干河道长效管理。河道蓝线划定的原则,主要是根据《南京市防洪堤保护管理条例》《南京市水利工程管理保护办法》等水法律法规规定河道管理范围的,以管理范围边线划定蓝线,并考虑河道新建、整治、绿化、生态景观建设等需要以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要与沿河相关规划做好衔接和协调。  相似文献   

5.
超大城市国土空间资源紧缺、水安全韧性保障要求高、城市水生态空间用地落实难问题一直是水利规划建设的痛点、难点.文章就水利规划中如何协调城市多元用地空间,科学确定水生态空间布局和规模,将河道蓝线纳入国土空间用地管控体系,弹性应对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谈谈上海市的水生态空间规划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城市蓝线规划对河湖资源保护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城市蓝线的定义,提出城市蓝线规划的编制范围,明确了城市蓝线规划的主要成果和内容,提出了蓝线成果的合理性、适应性和协调性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强化河湖空间管控,服务城市发展规划,针对我国水资源和水生态空间保护难、监管难等问题,重点围绕溪流、水库和输水管渠等地表水体,厦门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划定水系生态蓝线并纳入"多规合一"协同平台管理,实现河湖水系全域"一张蓝图",提出了一整套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水系生态蓝线空间管控理念和规划纲要,严格落实新时代水利事业"行业强监管"的使命任务。划定水系生态蓝线适应了新时代治水主要矛盾的变化,有助于解决河湖空间规划冲突问题,且对于加强重要流域保护管理和平衡水系生态环境大有裨益。厦门市水系生态蓝线实践所形成的创新性经验为管好盛水的"盆",做出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明确河道蓝线及其编制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河道蓝线编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探讨形成了河道蓝线编制的工作流程、电子地图比例尺、蓝线图层设置、蓝线编制方法、蓝线方案图集、蓝线编制报告等技术细则要求,已应用于指导、规范本市河道蓝线编制工作。这对加强本市江、河、湖、库等河道蓝线规划控制、保护与管理,保障取水、供水、用水、防汛和通航安全,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提升城市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水系统管理职能条块分割、规划协调不足、精细程度不够等现象突出."全周期管理"可以从全要素、全过程、全场景等角度,以系统化思维解决城市水系统综合管理,增强城市水系统韧性和弹性.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建立了包含战略面、供给面、需求面、环境面和评估面政策的城市水系统全周期管理整体性框架,并从机构统筹、规划引领、智慧监管等方面提出实施机制建议,为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全要素管控、全流程监督、跨区域协同、分层次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总体规划中雨水利用规划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炼 《给水排水》2012,38(4):13-16
面临城市水资源紧缺、城市洪涝灾害等一系列涉水问题,城市雨水利用规划已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落实雨水利用理念,是生态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为案例,分析了规划区雨水利用的影响因素,结合规划区自然、环境等条件确定了城市雨水利用初步方案,探讨了在城市规划中城市雨水利用与用地布局、绿地景观、水系、道路、防洪等城市规划要素的统筹协调,基于此,构建了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方案,以期实现城市水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城市水系发展与保护的规划控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书建  杨宇栋 《人民长江》2009,40(16):16-17
城市水系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防洪除涝及水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目前,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水系存在着河道被挤占、填埋、硬化、渠化以及污染物入河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根据城市水系功能和水系发展要求,采取控制城市水面率,扩大水面,划定城市蓝线,选择生态堤岸等措施,还河流以空间、恢复河道自然生态、营造亲水城市。  相似文献   

12.
统筹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是系统解决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破坏、洪涝灾害频发的关键路径。本文在辨析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统筹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辩证关系的基础上,以东莞市中部地区的生态园及其所在的寒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城市水系统规划在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统筹中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以城镇-流域水系统耦合模型为支撑,城市水系统规划及其协同机制可通过空间、设施等要素的协同,实现保障城市及流域防洪排涝安全、保护水环境和节约水资源的目标,促进流域安全与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城市与水的关系中呈现出"依存—破坏分离—互动协调"的演进过程,折射了国外城市水生态文明的建设历程。通过对国外基于水要素的理想城市模式和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的分析,以及借鉴绿色生态水城、滨水开放空间、城市河道整治等国际经验,从规划、技术、政策、体制和机制等多方面对我国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作为反映水的载体之一的河道蓝线已列为城市规划的控制要素之一,从规划上确定了河道的重要地位.结合奉贤区目前河道蓝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为奉贤区的河道管理工作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分析莆田南北洋河网的岸线保护现状及规划滞后等存在的问题,阐述河道蓝线规划等岸线保护专业规划的必要性和技术要求,对城市河道控制、保护和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生态意识的提高,北京市的河湖水系治理正经历着从单纯水利工程向生态工程转变的历程,根据治理工程经验,归纳了坚持统筹规划和综合治理、多功能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划留有余地等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四条规划原则;同时结合北京市河湖水系现状情况,提出了水质还清、水源补给、河道蓝线规划、纵横断面规划、护岸规划等河湖水系生态治理工程的五大重点内容,在满足防洪排水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上述五方面工程措施,促进河湖水系的生态治理,实现真正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海口市日前出台《海口市蓝线规划》(2010~2020年),旨在从更高的层面入手,恢复美丽水城以往洁净的生态水系。规划将蓝线划定对象分为河道、水库、湖泊、湿地、输水渠道及原水管道6大类,规划面积约为267km2,涉及河流43条、水库129座、湖泊湿地8宗、输水干渠和原水管道5条。蓝线划定预留了河道整治、截污工程、绿化、生态景观建设等所需用地,约束和规范蓝线范围内的各种建设活动和行为。凡在蓝线范围内建设各类工程设施,应当  相似文献   

18.
按照省市有关要求,长乐区进行河道岸线及河岸生态保护蓝线规划,编制全区防洪岸线、河道管理范围线及河岸生态保护蓝线,并在规划指导下全面加强全区河道管理与保护,以保障河道行洪安全,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该文总结了长乐区河道岸线及河岸生态保护蓝线规划的规划原则、划定标准、规划编制成果及编制经验,可供相似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廊坊市地处京津之间,河流水系密布,建立河流水系现代化管理机制非常必要。1.水系空间三线管控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的水环境资源,通过制定水体的界线、保护线和开发控制线(即蓝线、绿线和灰线)来控制和指导城市对水域及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以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体的目的。1.1蓝线"蓝线"界定水系的管理范围,是水域空间界线,通过水行政部门对其特征点进行界桩的方式予以明确,并按照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引言规划是制定有秩序的行动方案,快速达成目标。城市是国家的基本构成单位,城市区域发展依赖于有序的空间规划方案,城市空间的合理规划可促进、影响国家发展水平。城市的用地分类体系与空间规划息息相关,当前用地分类的空间规划方式众多,各类空间规划以自身价值、技术和方法等为重点,多类空间规划同时实施时就会出现冲突,无法协调。我国各类空间规划长久以来自成体系,难以对空间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统筹管理。用地分类体系的建立是我国空间规划的重点内容,关系到国家土地资源的应用管理。本文从空间规划改革角度出发,研究用地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