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曹妃甸港是我国最大规模的围海造地建港工程,建设始于2003年,至今仍处于建设阶段。因此,对曹妃甸海域在不同围垦建设时期的水动力条件变化进行研究很有必要。该文采用Delft 3D软件建立曹妃甸海域三维潮流数学模型,使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运用验证后的模型对曹妃甸工程四个阶段(无工程、2009年工程、2012年工程和预期工程)下的潮流场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曹妃甸海域的潮流特征、潮流的分层特点和潮流场随着工程建设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9年工程建成后,甸头附近的潮流流速增大10%―40%,甸头东部前沿流速总体减小约10%―20%,港池区域和通岛堤附近区域流速则大幅减小,最大减幅约60%。但随着工程的进展,老龙沟和一、二港池区域的流速会有进一步轻微的减小,而其他区域的流速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实测水沙和地形资料,系统地分析了长江中游碍航严重浅滩河段——长江界牌河道的演变特点、趋势及综合治理工程效果。分析表明:综合治理工程总体上稳定了河势,改善了防洪和航运条件,但部分滩槽和过渡段未得到完全控制,汊道分流比不稳定、变化较大,航槽位置不稳定、局部岸线崩退。在此分析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实施新淤洲前沿低滩守护、右岸上边滩丁坝维修加固、左岸下复粮洲一带护岸守护、左槽出口局部碍航浅区疏浚等后续整治思路,可为界牌河段后续整治工程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北港近期河床演变分析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港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全面分析了北港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特征。分析表明,近期北港随着河宽的缩窄,河槽表现为淤滩冲槽,河道水深呈持续增大之势。长兴岛头护滩与圈围工程的实施,稳定了北港分流鱼嘴,但进口上游扁担沙尾时有沙体被切割下移,给北港稳定分流造成了极大的隐患。为了维护目前南、北港良好的河势条件,应及时加强扁担沙南缘及下边缘的固滩整治工程。  相似文献   

4.
1.曹妃甸工业区供水工程概况建设曹妃甸工业区是河北省近期的一号工程,各相关基础项目同时进行建设。由于曹妃甸工业区处于海上,淡水资源奇缺,而海水淡化的成本又偏高,唯一可行的方案是从距离曹妃甸近100km远的陡河水库引水,这样才能满足甸上多个大型企业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曹妃甸工业区供水工程设计流量  相似文献   

5.
对川江风簸碛滩河床演变特性及碍航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风簸碛滩弯曲,分汊,左槽过于弯曲、右槽枯水水浅的特点,确定了削弱左槽,开辟顺直右槽为枯水航槽的治理措施。通过疏浚扩大航道尺度,布置整治建筑物控制河势,增大右槽枯水流量,以保持挖槽稳定。整治后,经一个水文年的水沙作用,碛头坝束流和导流的作用明显,右槽3m等深线贯通,上、下浅区均满足了航道尺度要求,航槽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6.
陆永军  季荣耀  左利钦  黄健维 《水利学报》2007,38(12):1426-1436
正在建设中的我国钢铁基地曹妃甸的前沿深槽属于典型的海湾型潮汐通道,潮流在深槽内基本为东西向的往复流,是维持深槽水深的主要动力;其泥沙的运动受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风浪掀沙作用对含沙量场影响明显。针对这类海湾型潮汐通道的波浪、潮流、泥沙及海床演变的特点,建立了波流共同作用下的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并进行了2006年冬、夏季大小潮潮流、泥沙的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本海域潮位及15条同步垂线流速、流向、含沙量过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矿石码头港池前沿计算的冲淤厚度及其分布趋势与实测值接近。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曹妃甸深水港开发引起甸头以南深槽、老龙沟深槽、各港池的流速变化及港池航道内的回淤和台风暴潮引起的骤淤等问题,为论证沿海潮汐通道的保护利用以及港口工业的发展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伶仃洋高强度开发和建设改变河口形态和边界,必然对滩槽冲淤和演变产生影响,其累积和长期效应是河口开发治理需高度关注的问题。采用泥沙数学模型作为技术手段,通过设计出代表珠江河口长期的径潮特征动力的水沙系列计算河床冲淤变形,在对伶仃洋水沙运动和冲淤发展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对伶仃洋河口区的滩槽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伶仃洋近期的滩槽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8.
2017年底基本完工的天星洲整治工程守护了高滩部分,归顺流路,洲头及洲右缘后退趋势得到了遏制,但未对天星洲滩尾进行守护,导致近年来冲刷剧烈,洲尾及夹槽有向宽浅方向发展的趋势,影响到了天星洲夹槽出口的稳定。为此,采用三维潮汐水动力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天星洲洲尾存在着水流交换,横向流速最大达0.38 m/s,约为涨落潮主流流速的28%。(2)滩尾由上往下,滩地高程逐渐降低,横向越滩流逐渐增加。(3)垂向上流速逐渐减小、水流紊动减弱。(4)横向越滩流是近年来天星洲洲尾冲刷的重要原因。基于研究结果,考虑到水利、航道部门以及常泰过江通道的建设,都需要天星洲夹槽出口段有一个稳定的河势,因此有必要尽快实施天星洲洲尾守护工程。  相似文献   

9.
我省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槽渔滩于8月31日在乐山市洪雅县槽渔滩工地正式开工。槽渔滩水利枢纽是青衣江干流梯级开发的一项很重要的枢纽工程,电站由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安装3台单机容量为2.25万kW的机组,总装机6.75万kW,电站动能经济指标优越,交通条件方便,建设条件较好,建设工期3年零3个月即可建成发电。由于电站枢纽在长征渠首部枢纽的位置,灌溉农田面积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河槽萎缩与防洪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金池 《泥沙研究》2001,31(4):7-11
河道的形态是在一定边界条件下来水来沙过程长期塑造的结果,通过定性分析探讨了河道滩槽结构形成的机理,证明了天然河流中滩槽稳定结构是洪水与枯水长期作用的动态平衡结果,来水来沙条件的趋势性改变将导致滩槽结构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出现无明显主槽的局面,一些季节性河流的例子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推论,从黄河下游这些年河床变化的特征分析,如不能有效改变长期断流和主槽泥沙淤积状况,大堤约束较小的河南河段也有向无明显主槽的完全游荡性河流变化的趋势,顺堤行洪,大堤偎水的频率将大大增加,从防洪减灾角度出发,提出了黄河下游今后河道治理可能主要在于来水来源的合理调度,河道河势控制工程的管理和滩区防洪减灾软环境的建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围填海工程造成的潮流变化进行研究与探讨,所使用的数学模型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津大学水流泥沙数学模型软件。文中以天津港与曹妃甸港的中间海区为例,分析了目标海域和其它海域的潮流特征变化,着重研究围填海工程对渤海湾造成的联合影响。最后得出几点结论:1围海工程使得渤海湾沿岸海区的潮流运动呈现出不规则的变化;2围海工程对渤海湾近岸海区的影响表现为流速的增大和潮流动力的增强,对离岸海区的影响则相反;3单项填海工程对海湾内整体潮流场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等方法深入探讨浙江沿海泥沙量变化及其对滩涂的影响。分析表明浙江沿海滩涂塑造的泥沙来源包括长江口来沙和浙江沿海主要河流输沙量等,长江口来沙是其主要沙源,近20a来具有明显减少的趋势。长江口来沙、长江口三角洲和浙东海域大量的沉积泥沙对维持浙江滩涂的塑造与可持续性具有重要作用。长江来沙量的持续减少,将会影响浙江沿海滩涂自然淤涨速率和人工塑造的规模,但将有30余年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lft3D建立辐射沙洲海域平面二维潮流数值模型,并与实测潮位流速进行验证,保证了计算精度。分别对1984年和2014年岸线条件下辐射沙洲海域的潮汐不对称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辐射沙洲海域潮波变形显著,大部分区域涨潮历时小于落潮历时。近岸地区潮波变形在岸线变化后明显减弱。浅滩和深槽处涨落潮流速相对大小不同。岸线变化使得该海域涨潮占优的特性越发显著。通过分析烂沙洋水道及西洋水道的潮汐不对称性,分别探讨了岸线变化对两个潮波系统的影响特征。岸线变化对传入辐射沙洲南部水域的东海前进波的影响为:大潮期涨落潮潮高不对称性在岸线变化前后差别大,偏度在岸线变化后略微增加。岸线变化对传入辐射沙洲北部水域的黄海旋转潮波的影响为:偏度在岸线变化后增加明显,造成潮汐不对称的主要分潮组合可能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曹妃甸海域围填海工程动力地貌环境遥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3—2011年的4景TM及HJ-1A /1B卫星影像,结合2003年水下地形图,以ArcGIS为工具,进行了渤海湾曹妃甸海域近20年来围填海工程造成的岸线变化监测和水动力环境及冲淤演变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前10年围填海规模不大,岸线推进缓慢,围填海范围在2003年的0 m等深线以内,仅局部地区向海推进约1.3 km;后10年岸线显著向海推进,最近5年的围填海区域已经深入到2003年0 m等深线以下,但基本在2003年5 m等深线以内.目前的围填海方案对水动力影响甚微,离岸沙坝内外有冲有淤,但深槽和水道稳定性良好.针对今后10年的围填海规划方案,需要进一步加强包括遥感手段在内的现场监测研究以及渤海湾内多个围填海工程对曹妃甸海域的累积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付显阳 《中国水利》2006,(4):27-28,31
在深厚软基的外海海域筑堤并且堤顶兼作高速公路的形式,是一项崭新的课题。结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期)东海大桥港桥连接段海堤工程的施工实例,论述了该施工海域的特点。提出了筑堤的施工工艺.通过实践阐明了在深厚软基上筑堤的稳定性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合理利用海水,针对海岸取水在海域环境及海域用地等面临的严峻问题,结合工程自然条件,在已有海岸取水设计的经验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物理模型试验等方法,在取水方式、取水构筑物型式等方面开展了细致的研究,提出了半环抱式底流槽取水技术,首次提出半环抱式入水口的设计思路,将底流槽引入海岸取水工程中,阻沙堤、隔热导流堤与防浪墙合建,具有阻沙防淤、隔热降温、防浪导流的综合功能。同等取水规模下,采用半环抱式底流槽取水技术可以大幅节约岸线资源,节约用海用地;工程投资省,施工风险低,系统运行高效;同时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小,促进海洋环保友好、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已在工程实践得以验证,以其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可广泛应用于各海岸取水工程。  相似文献   

17.
首先论证了深圳港东、西片总体自然条件比较。认为西片大鹏湾虽是水深港阔,具有深水岸线长和锚地充足的优势,但风浪较大,港区陆域狭窄,位置偏离珠江河网区;而西片伶仃洋东岸,地处矾石水道及东部浅滩区,是伶仃洋淤积量最小的区域,沿岸潮滩和陆域宽广,港用地充足,而且湾口有众多岛屿和浅滩屏障,风浪小,尤其是位地河海结合部,具有“水转水”的集疏运优势,总体自然条件西片估于东片。据此提出深圳港的发展重心应向妈湾以北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港口发展驱动下的滨海地区土地利用演变特征,提取1993年、2000年、2007年和2014年4个时期大连市大孤山地区土地利用情况,计算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分析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水平演变影响因素,总结港口发展驱动下的滨海空间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孤山地区建筑用地面积与港口建设几乎同步增长,已经成为占比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同时港口重心的移动方向和建筑用地空间移动趋势是一致的;生态用地面积下降速度较快,未来建筑用地扩张空间不足,生态资源压力增大,应加强林地、水域等生态用地保护,优化内部土地空间利用。  相似文献   

19.
海域与陆域分界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陆交接共同作用的地带称为海岸带,河口是河道的组成部分,穿越海岸带;海滩(海滨)是海岸带的组成部分.从河口和海滩的自然地理特征、地质历史时期的形成发育过程以及其资源功能、开发利用与海、陆的联系上,引用国内外科技文献的论述进行分析,阐明河口水域和海滩虽与陆和海均有联系,但主要从属于陆域,不是海域.建议按全国海岸带综合调查的量算规定,以海图零米线为界,线外为海域,线内为海滩,从属于陆域.并建议由国家发改委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牵头,会同有关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相似文献   

20.
应用半经验公式对浙江苍南淤泥质海域开挖式港池和外航道进行回淤计算,计算显示,港池和外航道的年回淤量约占疏浚开挖量的13.5%,1次台风的骤淤厚度均在50 cm之内,台风过后3.5万t级船舶可以正常出入,表明苍南海域具备建港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