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辽河保护区昌图段,受上游来水来沙影响,河道演变剧烈,滩地种植施肥撒药使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污染严重。辽河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以来,加强机构、法制建设,采取河道综合整治、生态工程建设、村屯环境治理等措施,使保护区生态逐渐恢复、水质改善、环境状况改观;辽河恢复生机;辽河旅游产业发展,沿河小城镇建设速度加快;生态带、旅游带、城镇带逐渐城形。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辽河流域持续性干旱,加上辽河上游水质污染严重,危害到流域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大张生态抗旱临时蓄水改造工程是在辽河干流河道干旱缺水条件下进行生态建设的一种探索和尝试。文章介绍辽河干流大张生态抗旱临时蓄水工程概况和橡胶坝、钢坝闸、生态护坡及湿地的设计,以期为今后河道生态建设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辽河在辽中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7.3亿m3,河道水质影响差异较大,枯水期属重度污染,COD、氨氮等4项指标超标,岸滩湿地被开垦为农田,造成了水土流失,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投入,使得流域非点源污染逐年递增,缺少生态用水,维持河道内生物繁衍和滩地内植被生长的水量严重不足。针对问题进行人工湿地建设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河道生态治理措施是通过实施护堤林带、滩地乔木穿带、河岸灌木穿带、净水植物带等植物措施和闸坝工程措施,进行河道景观、湿地生态等建设,解决河道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土壤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城市景观生态区建设、农村段滩地种植结构调整区建设和湿地生态区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是由天然湿地发展而来的。基于人工湿地净化水质的诸多优点和成熟的人工湿地建设技术,本研究将这项新型的水质净化技术应用于寇河的水污染治理中,在寇河建立可行的湿地水域。通过种植湿地植物构建人工湿地,处理寇河的水污染问题,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解决寇河的水质富营养化问题,缓解辽河的水体净化压力,另一方面可通过人工湿地构建实习水环境生态的建设和恢复,利于河道景观的建设,并通过实际的技术实施,形成一套可在小支流推广应用的河道人工湿地构建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设峡山水库上游人工生态湿地公园工程,采用生态湿地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对入库前的河水净化处理,以营造水质净化核心区、绿色浮岛区、水鸟乐园区、农耕文化体验区、湿地探索区、休闲娱乐区六大功能区。  相似文献   

7.
灌河沿线分布多个城市和乡镇,为保证河道水质,针对不同河段污染特征及场地条件,沿线分别布置支流汇入口表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尾水潜流人工湿地、河道滩地溪流湿地、入河排污口生态湿地等4种不同工艺类型的人工湿地。为验证人工湿地对水质改善的效果,采用MIKE21模型对灌河进行二维水动力水质模拟,对比分析了人工湿地工程实施前后灌河控制断面水质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对沿线生活污水排放口、支流汇入口、面源污染排放区等设置人工湿地,能够有效降低入河污染物量,人工湿地在改善河流水环境和水生态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蒋沟河位于焦作市高新区长济高速焦作南出口,穿越迎宾路,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大沙河支流,2012年列入中小河流治理,由于上游经过博爱县城,沿途有城乡生产生活用水排入河道,河道水质较差,因此结合焦作市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通过蒋沟河迎宾路两侧生态湿地的建设,净化河道水质,改善焦作市长济高速焦作南出口水生态环境。蒋沟河迎宾路两侧生态湿地工程位于迎宾路上游518 m,下游682 m,全长1.26 km,包括河道边坡整治工程、人工湿地工程、湿地两侧绿道工程、液压坝工程,主要任务是调蓄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9.
水库是城市供水的重要环节,水库滨库带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库,会对水库水质造成较大影响。随着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兴起,表面流人工湿地因其在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方面的良好效果,在水库等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南山沟湿地工程位于碧流河水库上游滨库带,工程采用多级表面流湿地工艺,通过地表漫流处理生活污水,同时对汇水区的非点源污染进行净化,并通过设置溢流堰减缓湿地坡度、增大各级湿地长宽比等措施,提升污染物去除效果,有效削减滨库带入库污染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施辽河流域污染源头治理、支流口湿地工程、垃圾处理、干流生态保护与恢复四大治理工程,确保辽河干流水质按21项全指标考核达到国家规定的Ⅳ类标准。文章就辽河干流中段生态蓄水工程水文计算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为工程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西辽河平原区河道沙化现象日益突出,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匮乏是河道沙化的主要原因。利用MIKE BASIN软件,建立了西辽河平原区水资源管理规划模型,根据平原区水循环的特点,在流域关键节点径流量、供水量及水资源蓄变量3个方面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令人满意。利用建立的模型,基于3次平衡理论对研究区2020水平年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辽河平原区缺水程度为24.7%,属资源性缺水,强化节水及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本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采取强化节水措施后,减少需水占一次平衡缺水的63.6%,引绰济辽跨流域调水工程实施后,受水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得以缓解,通辽市科尔沁区地下水位有望每年回升0.16 m。  相似文献   

12.
辽河流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河流域生态脆弱,河流污染严重.本文基于辽河现状,从辽河流域、河流廊道、栖息地3个尺度,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集对分析不确定性理论,对辽河流域健康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确定,为辽河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多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和近期实测监测资料,系统地对辽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类别及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盐型为主,浅层地下水有污染加重和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区缺水及其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变化是中国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由于山区和平原径流明显减少和过量开发利用水资源,业已造成了地下水漏斗、平原区河道干涸、湖泊湿地萎缩、地表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华北地区水资源安全。以海河流域为重点对象,通过国内外学科前沿进展综述,指出华北地区缺水及其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背后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作用和发展演化的背景,强调高强度人类活动作用下的水循环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提出华北地区水资源安全的水循环基础与应用问题研究的若干建议。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的华北地区水循环过程、水体运动与污染物质输移及其与生态环境演变的耦合机制,阐明华北地区“河道断流,水体污染,湿地消失,地下水枯竭”的成因规律特别是人类活动的驱动分量,提出生态环境修复的理论基础。这不仅对变化环境下流域水环境演变的地学基础科学前沿研究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辽河流域地表水水质达标评价及水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多年地表水水质监测资料,系统地对辽河流域地表水进行了水质达标评价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并确定了严重污染河流名单.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地表水水质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点源污染重于面源污染.水质达标率不高,地表水污染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区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问题与挑战(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地区缺水及其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变化是中国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由于山区和平原径流明显减少和过量开发利用水资源,业已造成了地下水漏斗、平原区河道干涸、湖泊湿地萎缩、地表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华北地区水资源安全。以海河流域为重点对象,通过国内外学科前沿进展综述,指出华北地区缺水及其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背后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作用和发展演化的背景,强调高强度人类活动作用下的水循环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提出华北地区水资源安全的水循环基础与应用问题研究的若干建议。在此基础上,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的华北地区水循环过程、水体运动与污染物质输移及其与生态环境演变的耦合机制,阐明华北地区“河道断流,水体污染,湿地消失,地下水枯竭”的成因规律特别是人类活动的驱动分量,提出生态环境修复的理论基础。这不仅对变化环境下流域水环境演变的地学基础科学前沿研究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东汶河城区段生态修复工程为例,结合城市河道治理对该地区的湿地水生态修复工程进行了设计,采用雨污分流、河底清淤,软质河底、地形泡、滚水堰以及河心岛的构建方法,达到了控制水位、控制流速、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生长的目的,改善了湿地水质较差的问题,完善了湿地生物系统,丰富了食物链层级,解决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问题。可为类似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2004年起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对辽河、浑河、太子河开展以灌溉期为主的水平衡测试研究,分析供水、用水、损失、水质变化规律。当年4月28日至6月2日的实测资料表明,各河来水量、供水量、用水量、损失水量等基本平衡,灌溉期水库调水对河道冲污、净化水质、入海口地区压盐和改善生态环境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志华 《水利水电技术》2017,48(10):123-128
以西宁南川河综合治理为例,对河道治理中生态修复、防洪保安、水文化水景观建设等治理任务的有机结合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南川河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采取建设沉沙池消减含沙量、全线截污去除污染源、雷诺护垫进行生态护岸以及建设三级表流湿地等措施,削减水体中的污染物,改善河道水质,并结合河湟文化打造滨水文化长廊,提升城市品位。南川河整治项目实施后,一改原有河道两岸杂乱无章的面貌,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河道水质也得以改善。此外,该项目对于促进河滩湿地恢复、提高河道生物多样性、增强栖息地功能等方面效果显著。在满足河道生态流量的前提下,沉沙池沉沙率达到64.6%~72.3%,湿地建设能够减少氨氮含量0.13 mg/L、BOD_5含量0.60 mg/L。南川河综合整治工程遵循尊重自然、科学治理、发挥社会功能等原则,对今后生态河道的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