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90°明渠交汇口三维水力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渠干支流交汇口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水流现象,在污水处理厂和过鱼建筑物等水利设施中经常遇到。本文采用kω紊流模型对90°明渠交汇口三维流场进行了模拟,运用双曲正切扩展函数法构造动态网格来跟踪自由水面,将模拟的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吻合良好,成功捕捉到了交汇口水面变化及二次流等主要水流特性。分析了交汇口分离区形状参数、支渠入流角及断面收缩系数与干支渠流量比之间的关系,并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明渠干支流交汇口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水流现象,在污水处理厂和过鱼建筑物等水利设施中经常遇到。本文采用k-ω紊流模型对90°明渠交汇口三维流场进行了模拟,运用双曲正切扩展函数法构造动态网格来跟踪自由水面,将模拟的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吻合良好,成功捕捉到了交汇口水面变化及二次流等主要水流特性。分析了交汇口分离区形状参数、支渠入流角及断面收缩系数与干支渠流量比之间的关系,并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文中简要回顾了流动显示技术的发展过程,主要对数字粒子图像测速(DPIV)技术的原理、系统的组成及其在电厂取水流道物理模型试验流道流场测量中的应用作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流道流场的测试结果,指出DPIV技术将会在无接触流场测试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明渠交汇口水流及污染物输移数值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明渠交汇口流动特性应用深度平均H-L紊流模型和污染物传输方程建立了明渠交汇口水流流动及污染物输移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格式及交错网格上的水深-速度校正算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应用实测资料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较好的预测交汇口水流分离区及污染混合区形状及大小。  相似文献   

5.
明渠交汇口三维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茅泽育  赵升伟  张磊  黄继汤 《水利学报》2004,35(2):0001-0007
支流汇入主流后,在交汇口下游附近形成复杂的流动现象,对于确定渠道有效过流断面、泥沙及含有物质输移及淤积、渠底及边壁冲刷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目的在于采用试验手段探索干支渠交汇口的三维流动结构。在一个矩形断面且等宽、45°交汇的半封闭自循环水槽中,应用五孔毕托球对明渠交汇口三维流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给定交汇口形状及尺寸,分离区形状基本保持不变,尺寸随主支渠流量比变化并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在和主渠轴线正交的横断面上交汇水流存在横向分速,水面附近横向分速指向交汇口对侧固壁,临底附近横向分速指向交汇口一侧。对于流量比较大的汇流流动,断面环流是交汇口水流三维流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明渠结合有压管调水系统的水力瞬变计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明渠结合有压管调水系统水力瞬变的数值模拟,采用明渠非恒定流基本方程同时描述明渠的非恒定流和管道的有压汉,对有压流动采用了窄缝法求解,此外,研究了用非恒定流计算方法求解恒定流动,并提出了保证数值计算收敛的措施和方法,作为应用,模拟计算了正在修建的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恒定流和水力瞬为流。  相似文献   

7.
1前言天然河道、人工渠道中过水断面上的压强P、平均流速u、以及流量Q、水位z等水力要素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流动,称为明渠非恒定流。非恒定流产生主要是因为流场边界条件随时间变化和水体自身的不稳定引起。对明渠非恒定流的计算是为了正确估计这些水力现象发生时水位、流量、流速等水力要素的大小及变化情况。出于受地形、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调水工程往往需要采用明渠和有压管道相结合的形式;明渠中的非恒定流往往是由闸门或泵站的开启和关闭等人为因素导致:与天  相似文献   

8.
光滑明渠非恒定流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明渠非恒定流的变形特性,建立了一套高精度的明渠非恒定流试验系统,通过不同频率、流量、底坡等40组水槽试验,对光滑明渠内正弦型连续非恒定流传播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恒定流在传播过程中,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其上升段往往越来越陡,下降段越来越缓,甚至出现波的破碎现象,但总的周期保持不变。最后通过对40组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了计算明渠非恒定流变形率Ta(x)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介绍明渠恒定均匀流公式,明渠恒定非均匀流公式,常用水面线计算软件计算举例。  相似文献   

10.
DPIV系统在河工模型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工模型有同其它模型不同的特点,给流场的测量带来一定的困难,而DPIV系统是一种适合于河工模型的快速的流场测量方法。本文根据河工模型流场测量的特点建立了一套DPIV系统,可以对近平方米区域内的流体表面流场进行快速测量。并且根据河工模型中示踪粒子分布的特点,提出了DPIV速度计算的改进算法,提高了速度计算的效率,达到了对河工模型流场的实时测量和记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堵江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郭志学  曹叔尤  刘兴年  方铎 《水利学报》2004,35(11):0039-0045
对影响泥石流堵江的各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泥石流入汇角、泥石流与主河的流量比、泥石流入汇总量等的增大有利于堵江现象的发生,而主河宽度和主河比降的增大则不利于泥石流堵江,泥石流密度与主河临界堵江流量呈现一种抛物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入汇角为30°时交汇区水流结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槽试验,应用声速多普勒测速仪(ADV),研究了入汇角为30°时,支流斜接主流交汇区及其附近的三维水流结构,获得了不同主支汇流比下的三维流场及其脉动特性。试验表明:在交汇区三维流场中,产生了回流分离区,其中并伴随环流结构,大大改变了单一明渠中的流速分布及脉动特性。在入汇口下游主流右侧(入汇口一侧)水流脉动强度在z/h=0.2处易出现极大值,其形成机理还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13.
等宽明渠交汇口流速分布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明渠水流的交汇现象在涉水工程中十分常见,其中交汇口流速的分布特性复杂,对渠道的设计与维护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明渠交汇流的流速分布特性,基于雷诺方程模型(RSM)与体积函数法(VOF)建立等宽明渠交汇流三维数值模型,结合物理试验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对不同交汇角与流量比组合工况进行模拟研究,对交汇口水流流速的分布特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交汇口流速存在分区特征,交汇口内流线弯曲流速偏转,下游会出现回流结构与断面环流现象。当交汇角增大时,水流的偏转幅度更大,回流结构与环流现象增强,分区特征更明显,渠道边壁受到的水体冲击更大;当流量比增大时,主渠水体受到的挤压效应减弱,流速分区特征受到抑制,水流交汇更平顺,边壁受到的冲刷更少。  相似文献   

14.
主支汇流比对交汇区域水流脉动特性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多组次水槽试验,应用ADV研究入汇角为90°时不同汇流比水流条件下交汇区域的三维水流结构及其脉动特性。试验表明:支流汇入后,将对主流上游水面产生顶托影响,使得主支流水位不仅是各自流量的函数,还与主支流流量比大小有关。入汇口上游断面受影响范围很小,但下游断面受影响范围较大,越靠近入汇口一侧,受影响程度越大,影响范围接近入汇口下游收缩区外侧的剪切面。入汇口下游的主流边壁(靠近入汇口一侧)的分离区附近水流脉动强度和雷诺应力均较大,回流现象很明显,水面呈现极不规则的扭曲面。入汇口下游主流右侧(靠近分离区附近)在相对水深z*=0.2附近处,x和y方向的脉动强度易出现极大值。  相似文献   

15.
等宽明渠交汇口水流一维数学模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茅泽育  罗昇  赵升伟  张磊 《水利学报》2004,35(8):0026-0032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及试验手段,对等宽明渠缓流交汇水流进行了研究。对交汇口流动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量纲分析,确定表征流动特性的主要物理量。根据水力学基本理论,建立了交汇口上下游水深比的普遍方程,方程中考虑了动量修正系数、动能修正系数、支流汇入角等影响因素的影响,并对水深比与交汇角、流量比及水流Fr数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讨论。解析表达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泥石流入汇主河情况下交汇口附近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志学  余斌  曹叔尤  方铎 《水利学报》2004,35(1):0033-0045
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入汇主河后,汇口附近各水力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泥石流入汇后下游水位相对壅高与流量比以及交汇角的关系,得出相对壅水高度随流量比及交汇角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分析了主河在入汇口附近的淤积变化规律。在30°、60°和 120°交汇情况下,淤积量随支流流量及流量比的增大而增大;淤积率则随总流量增大而减小,在主支流量相当时出现最大值。90°交汇时,淤积量随支流流量及流量比的增大而减小;淤积率随总流量增大而增大,在主支流量相当时出现最小值。平均及最大淤积深度在主支流量相当时出现最大值。顺河向交汇时,淤积深度最大值随交汇角增大而增大,120°交汇时淤积深度与30°交汇时相当。  相似文献   

17.
淮河入流对长江水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长江不同流量遭遇淮河不同流量时长江沿程水位和局部流场的变化。多组水文条件下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淮河入流造成长江水域局部水位壅高较多,对长江行洪不利;入流口以上流速减小会加剧洪水期泥沙的落淤,特别会影响三益桥航道的畅通;入流口以下流速增大,近岸流速的增大对长江护岸工程不利。模型试验结果可为扬中河段进口段的河床演变分析以及三益桥航道浅滩成因分析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mentum principle to the analysis of spatially varied flow under supercritical conditions. Experimental studies were conducted on rectangular side weirs of different lengths and sill heights fitted in the test section of a rectangular aluminium channel that was built in a tilting flume. Measurements of discharges in the main channel and through the side weir were done separately. A pitot tube with direction finder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velocities and angle of spill flow with the side weir. Depths of flow were measured both in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directions at regular intervals and their profiles were studie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different test plates and flow conditions in the main channel. Coefficients of discharge were computed using momentum principle for different Froude numbers (between 1.5 and 3). The variation of discharge coefficient of the side weir as a function of Froude number was found to exhibit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Discharges over side weirs were computed using the computed coefficients of discharge for different Froude numbers and it was verified with the observed discharges. Coefficients of discharge were also computed using energy principle for different Froude numbers. Chi-square test was done between observed discharges over side weirs and discharges computed using momentum and energy principles, it was found that momentum principle is fitting better. Variation of the ratios of longitudinal components of velocity vector of spill flow to the mean velocity of the main channel flow at upstream end of the side weir with Froude number was found to exhibit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Variation of the discharge ratios of spill flow and main channel discharges with Froude number was also studied.  相似文献   

19.
管道汇流口局部阻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茅泽育  赵凯  赵璇  罗昇 《水利学报》2007,38(7):812-818
通过试验研究并结合水动力学原理,在分析汇流口独特水力特性及能量损失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任意角度汇流管路分析计算的局部能量损失系数的普遍表达式。分析了交汇角、流量比(支管流量/合流量)及面积比(支管面积/主管面积)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汇流口水流的局部能量损失,必须考虑汇入断面上支流沿下游主流方向的动量分量和主支流间相互掺混引起的附加摩擦阻力的影响。局部能量损失系数随交汇角、流量比增加而增加。当流量比较小时支流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出现负值,而当流量比较大时主流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出现负值。分离区内外压强差随交汇角增大而增大,随流量比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