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揭示山区不同植被覆盖流域对不同设计暴雨雨型的响应规律,更合理地分析山区暴雨洪水,以四川省大邑、关口、汉王场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对在不同重现期设计暴雨雨型条件下的降水在不同植被覆盖的流域上形成的水文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在四川省3个流域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四川省大邑、关口、汉王场流域林草植被覆盖率为汉王场>关口>大邑流域,径流系数、平均径流系数、洪峰模数、平均洪峰模数均为大邑>关口>汉王场流域;在不同重现期条件下,径流系数随着暴雨雨型雨峰位置后移而逐渐减小,洪峰模数则不断增大;在不同设计暴雨雨型条件下,随着重现期的不断增大径流系数先增大后逐渐减小而后趋于稳定状态,而洪峰模数则是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2.
陶敏  陈喜 《人民黄河》2015,(3):96-99
选取黄土高塬沟壑区的天然荒坡董庄沟和有植被恢复的杨家沟两个对比流域,利用研究区水文观测资料,分析研究区覆被变化对径流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植被显著减少径流量,杨家沟流域3 a平均径流量减少37.64%;与此同时,在0~1 m范围内杨家沟流域3 a平均土壤含水率比董庄沟流域大3.40%,均方差大3.11%。森林覆被流域土壤含水率增大,变化范围加大,暴雨洪水调蓄作用显著,洪水过程平缓,峰现时间明显滞后。  相似文献   

3.
东江流域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水文模型模拟手段,应用HSPF模型模拟东江流域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径流影响变化情况,定量地评估了东江流域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深、年内径流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流域内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域调蓄能力下降,因而产流能力增强;从年内分配的情况来看,汛期影响最为明显,这显然与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到流域调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文特征参数分析法,根据两个时段不同的土地利用情况和对应的径流情况,分析了甘州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由于土地覆被较好,因此径流系数和径流变差系数较小,径流比较稳定;90年代以来,由于耕地、草地的减少和建筑用地的增加,因此径流变差系数均呈上升趋势,径流量的变化在短时间尺度上主要是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张红丽  景峰 《山西水利》2010,26(2):16-18
针对香溪河流域森林变化及河川径流泥沙的产生特点,采用流域自身对比法,以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总蓄积量为主要森林指标,分析研究了森林变化与单场暴雨径流系数、洪水总量、洪水过程及年输沙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植被覆盖度降低,使洪水径流系数增大,洪水总量增加,暴雨洪水峰值增大,洪水过程历时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6.
南小河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5,(9):88-91
为了解决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当地实施的退耕还林(草)、坡改梯等措施使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对水文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选取南小河沟流域内的杨家沟和董庄沟两条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在南小河沟的实测资料,分析研究区1954—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水文过程响应。结果表明:南小河沟及杨家沟的土地利用有很大的变化,草地及耕地产流较少,道路及庭院等产流较多,坡面产流<沟谷产流<塬面产流;治理后的杨家沟与未经治理的董庄沟相比,对暴雨最大洪峰流量的削减效益最大,对单次降雨洪水的拦蓄效益次之;相对于草地,林地径流量减少明显,保水削峰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7.
以清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流域上游植被资料、实测水文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清江上游流域植被变化对流域产流、产沙、径流过程及蒸发等水文特性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随着流域森林植被覆盖率的提高,流域产沙量减少,陆面蒸发增大,产水量减少,地下径流比重增加,河流雨峰模数降低,洪水退水历时延长。  相似文献   

8.
嘉陵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技术平台上,通过建立指数模型,对嘉陵江流域1980,1995和2000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嘉陵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这3种植被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方式。自1980—2000年,耕地和林地面积先减少后略有增加,草地先增加后减少,建设用地逐年增加,其他地类变化不明显。分析表明,嘉陵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主要为自然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及宏观政策和工程建设,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影响流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近期SCS降雨-径流模型由于可充分考虑下垫面对流域产流影响儿被广泛用于流域产流计算。为分析SCS降雨-径流模型在大凌河流域的适用性,以大凌河大城子水文站以上集水区域为研究区域,基于大城子水文站2001―2010年水文数据,模拟流域2001―2010年流量过程。此外,本文依托于SCS降雨径流摩西定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情景模式对流域径流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CS降雨-径流模型在大凌河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模拟径流深相对误差小于10%,确定性系数达0.8以上;城镇用地面积增加10%,流域径流深增加约2.78%,林地增加10%,流域径流深减少约5.30%。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直接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对于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影响显著。本文以诺敏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76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SWAT模型定量评价了径流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SWAT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诺敏河流域的月径流变化过程,在研究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相对于1976年的土地利用条件,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小,耕地面积增加。1976-2000年间诺敏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年均地表径流增加了17.78%,且空间差异显著,尤其是下游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阿荣旗等地地表径流增加趋势更为明显,增加幅度超过20 mm。模拟研究对于诺敏河流域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SWAT模型在流域LUCC水文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水文效应是GLP研究的热点。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LUCC水文效应研究的水文模型之一。论文首先概述了SWAT模型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版本SWAT 2005的功能,其次就模型在不同土地覆被条件下水文效应应用中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流域径流模拟,区域水量平衡分析和非点源污染的模拟及其对BMP评价研究的贡献。最后,归纳探讨模型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合理的情境设计以及关键参数的实测等方法,可以实现模型在流域LUCC水文效应研究中的高效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近60年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金沙江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会对流域降水径流过程产生影响,如何定量区分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过程的影响,一直是国际水文水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为了定量研究金沙江流域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的径流响应,构建了金沙江流域SWAT模型,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与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过去57 a金沙江流域实测降水量和气温的上升趋势显著,而径流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2)相较于金沙江流域气温的显著升高,各种土地利用变化很小;(3)由于过去30 a间土地利用变化很小,因此其对径流量的影响微小;(4)气候变化是影响金沙江流域径流的主要因素,然而,取用水、水库建设等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综合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Landsat影像时序特征和面向对象分割方法,分析1985-2018年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地覆盖时空特征,探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85-2018年间研究区天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共减少9.9847×104 hm2,其中沼泽和草甸湿地面积减少尤为明显,而人工湿地面积则逐年增加,年平均增加率达54.66%,主要是盐田养殖场和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大;社会经济因素对研究区土地覆盖的影响程度高于水文因素;输沙量是影响研究区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水文因素,实测径流量的减少进一步导致天然湿地向旱地类型转化;人口和GDP变化对人工湿地面积增加的正相关作用比较显著,而天然湿地面积的减少则与该两个指标的负相关关系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泾河流域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重点模拟分析了河流径流情势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对比了不同气候条件及人类活动综合影响下研究区水文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1996年以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水文过程的主要人类活动影响源,径流量年际变化平稳,属有小幅增加的正偏;年内影响以枯水季节为主,年内分配更趋均匀,径流集中度降低,集中期略有滞后,且趋于平稳;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导致流域蒸散发量、冠层和落叶层截留量减小,入渗量增加,河川基流量和地表径流量相应增大,并在时域上耦合形成了水文过程的新变化;1996年以后,气候条件驱动下泾河年径流量呈现明显的增大趋势,人类活动亦从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为主转变为以人类水事活动为主的综合影响模式,且人类水事活动超过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成为影响水文过程变化的主因。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土流失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黄土高原中部的油河流域为例,利用3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分析了1977年以来的讷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年径流深度、年侵蚀模数、汛期径流深度、汛期侵蚀模数和枯季径流深度为水土流失过程参数,通过基于流域降水与水土流失过程各参数的统计回归模拟分析,区分出了降水和土地利用等地表属性变化分别导致的流域水土流失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认为:1980年以来,流域水土流失明显趋缓,以10年为尺度得出的平均值,径流深度减少了32.75mm,侵蚀模数减少了778t/km2.水土流失的变化主要是由地表属性变化引起的,降水量变化的贡献很小.耕地面积变化和地表属性变化引起的水土流失变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坡耕地改梯田的农田水利建设可能是导致水土流失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拉萨河流域处青藏高原中南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青藏高原人口和耕地较为密集区域。在建立SWAT模型对拉萨河流域水循环过程进行模拟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气候情景与土地利用状况,分析近30 a来拉萨河流域径流变化的成因,并研究径流对气候因子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①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对径流影响占比分别约为82.95%和17.05%,主要原因在于近30 a拉萨河流域土地利用情况变化不大,而气温、降水则呈显著增加趋势;②降水每增加10%,流域径流约增加11.8%,且径流对降水变化敏感性的空间差异性较小;③气温每增加1 ℃,流域总径流约增加2.5%,但径流随气温变化的空间差异性较大,其中,中上游地区径流减小0.7%,下游地区径流约增加3.6%。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和气候是直接影响流域水文水资源的两个主要因素,其影响分离的研究对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温榆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统计分析1980-2014年流域气象因子、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通过SWAT模型模拟与情景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了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温榆河上游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温榆河上游流域模拟效果良好,率定期和验证期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0、0.77,纳什系数Ens分别为0.79、0.74。流域降雨量和气温呈递增趋势,林地和耕地减少,城乡及工矿和居民用地增加,草地在1995年到2005年间增加,这些变化综合影响了流域的径流变化,使得径流先增加后减少。其中气候变化的贡献率为100.46%,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率为2.09%,气候变化的影响远远大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此,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在温榆河上游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潘家口水库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潘家口水库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定量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相对于1980年土地利用情景,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减少,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大,而水域和城镇用地变化相对较小。利用3个水文站1986年1月至1999年12月的月径流实测数据进行模型的校准和验证。在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对流域的天然径流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与1980年土地利用情景相比,2006年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多年平均径流减少11%;对于不同典型水文年份而言,土地利用变化对枯水年的影响最大,对丰水年和平水年的影响相当;土地利用变化对年径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汛期径流减少。潘家口水库流域水资源涵养能力有所增加。模拟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潘家口水库流域径流的影响对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流域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