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最新实测数据显示 ,三峡水库每年入库泥沙由 5 .3亿t降为目前的不足 5亿t,表明近年来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建设起了重要作用。为给三峡工程的运行提供生态保障 ,从 1989年起三峡库区即被国家列入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 ,至今已投入近5亿元进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成为中国在长江流域实施的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中投资强度最大的地区。1989年至今 ,长江水利委员会以治水为主线 ,以小流域为单元 ,实施了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在三峡库区 ,“长治”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61万km2 。最新遥感测量表明 ,三峡库区的年水土流失面积目前已…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实施20 a来,累计超过9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四大片”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自然的变迁、人为活动的影响,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中国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流域之一。1988年,国务院将长江上游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1989年,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开始实施。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熊铁介绍,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作为水土保持的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坚持以大流域为依托,以小流域为单元,面向水土流失重灾区重点突破,积极推进;坚持突出治水,以坡耕地治理和坡面水系为重点,合理配置有效利用水土资源;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以开发促治理,以治理保开发,突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经过20 a的探索实践,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积累了具有流域特色的、丰富的成功经验。据统计,20 a来,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覆盖了长江上中游的10个省(市)195个县(市、区),共实施了7期工程,开展了5 000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以5 000 km2的速度推进,完成...  相似文献   

3.
科学总结“长治”工程经验 扎实推进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震 《人民长江》2010,41(13):1-4
长江上游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20多年来,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各治理区坚持以科学规划为指导、以小流域为单元防治水土流失的技术路线,坚持严格管理,重视队伍建设,注重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积累了我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的宝贵经验。针对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提出要充分发扬"长治"工程的成功经验,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以前期工作为抓手、以强化建设管理为重点、突出治理重点、创新建管模式的指导方针,扎实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努力促进我国广大山丘区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6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纯艳 《人民长江》2010,41(4):26-30
对60 a来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总结。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即1950~1965年的起步阶段,1979~1987年的恢复阶段,1988年到目前的发展阶段。在长江流域60年的水土保持建设中,有关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执法监督机构不断得到完善,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估体系不断得到加强;通过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长治"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云贵鄂渝世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等工程的实施,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大幅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减少。由于长江流域幅员辽阔,自然情况千差万别,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对今后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四方水情     
热点传真“十一五”将在八大重点区域防治长江流域水土流失记者从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正在成都召开的相关会议上了解到,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以下简称“长治”工程)的目标任务确定,防治重点主要在长江源头区、三峡库区等八大区域。据了解,这八大重点区域分别为:两大生态脆弱区,即长江源头区和云贵高原石灰岩地区为主体的石漠化区;两大主产沙区,即金沙江下游和嘉陵江上游;两大主要库区,即三峡库区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两大湖泊水系区,即对调蓄长江洪水有着重要作用的洞庭湖和鄱…  相似文献   

6.
吴遵雄  卢继苟 《人民长江》2010,41(13):48-51
湖北省自1989年开始实施"长治"工程,截至2008年底,20 a来全省共实施了6期,对46个项目区、411条小流域进行了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6 708 km2。项目建设范围涉及三峡库区、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和大别山南麓诸水系3个类型区,包括宜昌、黄冈、十堰、恩施4个市(州)的15个县(市、区)。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工程建设取得巨大成效。同时,在实施"长治"工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丰富经验与做法,为今后更好地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巴东在三峡两岸大规模治理山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长江》2000,31(6):6
湖北省巴东县突出长江水土治理这一重点,推行库区水保精品小流域示范区工程,坚持工程治理与生态农业、库区移民和森林旅游相结合,先后从国家农发办、长江委等部门争取生态农业水保项目资金407万元,动员库区20万人义务投工225.21万个,治理库区水土流失面积60.57km2。巴东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上接重庆市巫山县,下连宜昌三峡大坝,是长江三峡29个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之一。该县县委、县政府把库区水土治理当作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头戏,以“长治工程”为龙头,配合实施“十、百、千”水利水保工程、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区建设、精品小流域…  相似文献   

8.
长江 《人民长江》2001,32(3):21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 2 0 0 1年 2月 15~ 16日在重庆召开。我国自 1989年开始实施的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已取得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省长张中伟介绍说 ,截止到“九五”末 ,“长治”工程累计治理面积达 6 .8万km2 ,其中金沙江下游、嘉陵江中下游、陇南陕南地区和三峡库区“四大片”的总治理程度已接近 33%。目前 ,所有治理区林草覆盖率平均达到 5 5 .8% ,提高了 2 0 % ,整个“长治”区的生态环境渐入良性循环。张中伟说 ,生态环境的显著变化从根本上改善了长江上游地区农…  相似文献   

9.
熊铁  张小林 《人民长江》1996,27(9):36-38
1989年开展实施的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到“八五”期末,已水土流失面积3.9万km^2,而且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型、粮食型、基础型、兼顾型、生态型等水土资源利用模式;同时,发挥“长治”工程的龙头作用,吸引各方资金和力量投入水土保持工作之中,开创了股份制、协作制、承包制、全民制等形式多样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从而使“长治”工程最显著治理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坡耕地面积广,水土流失量大,对当地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通过建立库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并开展库区消落带的治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对三峡库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当前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管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构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建设水清地绿天蓝美丽长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纯艳 《人民长江》2015,46(19):44-47
长江流域特别是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关系到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介绍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和特点。自1989年实施“长治”工程及一批国家重点防治工程以来,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由增到减、生态环境总体向好的历史性转变。今后,应采取科学防治、依法监管、综合治理和改革创新等对策措施,全面构建以长江经济带为核心区域、辐射整个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有效保护和支撑长江经济带乃至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专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专业以服务治江事业为宗旨,立足长江、面向南方,紧密围绕土壤侵蚀机理,水土流失与江湖泥沙、地质灾害、面源污染等关系,水土保持共性关键技术等,积极开展基础科研与技术咨询,切实履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职责,积极承担相关社会公益责任,为治江事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经过10 a的发展,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首创移动式坡面水土流失高精度快速测评系统、完善创新以长江上游“排水保土”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基础理论、区划理论首次用于中国山洪灾害防治领域、建立泥石流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且提出并解决了以工程开挖面与堆积体水土流失测算技术和水利行业标准《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为代表的水土保持共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方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仓  程冬兵 《人民长江》2020,51(1):120-123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经过30多年治理与实践,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面对老问题和新要求的双重挑战,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为扎实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安澜、绿色、和谐、美丽长江,在系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方略;同时针对老问题和新要求,提出了几条建议和展望:系统开展全流域"硬骨头"摸排工作,针对性启动专项技术攻关研究,弄清全流域及重要支流水土保持率,以及研究长江流域"减量、降级、增效"新时代水土保持目标与对策。以期为指导未来一段时间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解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制定水土保持政策与规划及实施水土保持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系统总结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发展历程、基础理论重点与亮点及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科研平台建设等取得的成果。但总体来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还比较薄弱,理论研究还落后于水土保持实践。通过明确今后的研究重点,即土壤侵蚀动力学机制及其过程、水土保持措施防蚀机理及其适用性、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机理及其技术研发、重大生态治理工程生态过程及其效应评价,对于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流域水土保持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末,长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断加剧,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经过多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国家有关生态建设项目实施,长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了一定遏制。基于对当前长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调查,介绍了长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长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以为长江源区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张帅  王成林  任红玉  任亮  周畅  罗坤 《人民长江》2017,48(14):33-36
江河治理一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开展河道治理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预防其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为提高生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以深圳河治理第4期工程为例,探讨了江河治理项目中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方法以及监测体系,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可为相关江河治理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作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廷辅 《人民长江》2010,41(13):5-9
20 a"长治"工程实践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开展大范围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成功经验,包括高层次的领导协调体制,创新的管理机制,国家专项资金引导社会多元化投资机制等,以及综合防治和监测监控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将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与发展水土保持产业化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培养大批基层水土保持技术与管理人才,形成有很强影响力的"长治"品牌效应。这些经验极大地充实了我国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和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控制面源污染。在收集区域各县资料的基础上,利用2015年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相关专题资料,获取了不同尺度的规划数据。选取人口密度、水资源量、总氮浓度、垦殖指数、坡耕地占耕地比例、林草覆盖率、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比例等指标,采用指标权重综合分析方法,对43个控制单元分区进行排序,并确定了19个控制单元作为水土保持规划布局的重点区域。相关成果为在库区科学规划水土保持项目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目前全国地级市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滞后,宜昌市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城市水土流失严重。为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指导地方水土保持区划工作的落地实施,以宜昌市为例,在国家、省级水土保持区划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宜昌市地方特点,逐步进行细化,形成宜昌市水土保持四级区划,并对区划成果进行基本功能分析评价。 宜昌市水土保持区划使用四级分区体系,前三级区划沿用国家水土保持区划中一级、二级、三级分区范围;四级区被分为6个水土保持片区:沿江平原丘陵农田防护区、香溪河山地生态维护区、三峡库区山地丘陵保土区、沮漳河山地丘陵保土区、清江山地水源涵养保土区以及中心城区人居环境维护区。全市共涉及5个水土保持基本功能,分别为农田防护、生态维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人居环境维护。地级市水土保持区划分区既要在国家、省级水土保持区划基础上进行,同时还需突出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宜昌市水土流失治理应坚持预防为主,保护水源,并加强水土保持重点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