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径流量控制的客观评价是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的重点内容,相比于单体设施和地块类项目,片区尺度的汇水关系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给评价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考虑不同城市海绵试点区的具体情况,在排水分区排口进行在线监测,利用监测数据对排水分区径流量控制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在监测的基础上开展试点区的模拟。选择南北方两个海绵试点区进行对比分析,在排水分区的监测布点思路、数据应用计算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异;试点区建立模型后可分别在实测降雨条件和强降雨条件下进行模拟应用,评价结果可以用于指导海绵城市建设的完善优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主要从市政角度考虑、强调低影响开发措施应用、缺乏海绵城市系统建设理念的现实,以临海市为例,从流域治水角度,从问题与需求出发,统筹外围保障工程与内部实施方案两大工程体系,总结海绵城市实施方案编制实践要点,对未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效果评价是海绵城市建设重要的评价手段之一,通过监测体系对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进行评价,可为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及时提供数据支撑与反馈,也能够为海绵城市建设积累基础数据。以厦门海绵城市试点区为例,根据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结合在线监测和人工监测的技术手段,构建设施、地块、流域3个层级的监测体系,可为下一步模型和监测的效果评估提供依据,并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监测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技术标准和管控措施是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北京市在地方标准中用流量径流系数Ψm对建设区域的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进行规范,在水影响评价中用Ψm对建设项目的排水影响进行分析和管控,但目前缺乏由实测或模拟排水过程计算Ψm的具体方法。基于对雨水管渠设计公式的原理和Ψm内涵的分析,提出了汇流时间和Ψm的计算方法,采用水科学院绿化屋顶和双紫小区降雨径流过程的实测数据,求得绿化屋顶和双紫小区的Ψm,并分析了其受降雨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应用于城市汇水区的Ψm计算,为水影响评价工作和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建设是近年来城市雨洪管理方面的热点话题,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多个试点城市已经进入考核评估阶段。回顾了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3种应用广泛的低影响开发措施,归纳了此类措施长期运行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雨水径流入渗、雨水资源利用、设施功能衰减等方面的风险,并提出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升级改造、雨水资源利用标准的制定、管理运维方案的完善、国家政策支持与社会各界参与等风险防控对策。通过对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措施应用的风险研究,提出未来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重点应放在设施机理研究、寿命计算与效益评价、智慧化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为正确评价中小尺度低影响开发(LID)措施改造方案的水文控制效能,以重庆市秀山县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例,将LID措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应具体量化为径流量控制、径流污染控制、建设成本、维护管理成本和径流利用效益等5个指标,构建了基于水文控制目标的LID措施评价体系,并利用暴雨管理模型(SWMM)对不同LID设施改造方案的暴雨径流水文过程进行了验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现有LID措施因其规模占比过小且组合方式不合理而对暴雨径流的水文控制效果不佳,不满足7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需进行扩容和组合优化;LID设施改造方案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综合评分与径流总量控制率、峰值流量削减率等水文控制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可直接作为中小尺度海绵城市改造方案评价。  相似文献   

7.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调研发现,受滨海地区自然条件限制,有些海绵城市推广技术并非完全适用。由规划到单体逐级确定建设目标;基于现有自然条件限制,选择适宜技术进行低影响开发;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量化考核作为项目建设的首要条件,初步探索了生态城建设海绵城市模式与方法,为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及后期运营管理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典型的城市内涝发现,导致全国各地城市内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为各地入汛早、暴雨增多,城市雨洪调蓄能力差、排水设施标准低。叙述了海绵城市内涵和功能,介绍了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概况和海绵城市建设优秀案例,重点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内涵认识和措施建设上存在的主要误区,结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阐述了低影响开发设施体系是一个由源头控制、中途控制、末端控制共同构成的系统,探讨了低影响开发的主要措施,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和透水铺装。并对海绵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提高对海绵城市的认识,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实践大多局限于城市或研究区内部,缺乏内部与外部流域的统筹协调,突出强调低影响开发建设,忽视了老城区硬质化严重、改造难度大等问题,重点探讨海绵城市与流域控制的相互关系以及流域控制的基本措施,简要阐述海绵城市实施方案编制的主要步骤,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是多部门、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应加强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恶化和洪涝灾害严重等社会问题,我国城乡建设部与住房部共同组织并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管理条例。文章在充分把握文件指导精神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了海绵城市雨水控制利用的低影响开发理念,将海绵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与城市发展理念相结合,从而提出了海绵城市水土保持中,雨水控制利用的合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