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以桂东南梧州市龙圩区下小河流域花岗岩崩岗侵蚀区为例,以水土美丽绿色空间为基础、小流域生态观光旅游为特色,总体统筹规划设计区域景观空间布局和规划方案,结合生态恢复、经济生产、休闲旅游、文化展示的功能需求,将其划分为生态保护区、景观茶园区、水保科普区、特色花海区、观光农业区、乡村聚落区六大区域。根据研究区地形、植被状况、各类用地性质以及景观资源状况,通过地形改造、植被绿化、梯田建设等一系列工程与生物措施,对崩岗各部分进行生态设计,并从植物、水体、道路、配套设施等方面对崩岗侵蚀区进行空间优化,保护水土资源,发展崩岗生态旅游。将崩岗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与景观生态设计相结合,在传统的崩岗综合治理模式下,兼顾山地、农田等其他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将崩岗旅游与农业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相结合,探索更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崩岗侵蚀区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是生态文明治理理念不断升华的成果,其赋予了水土保持行业更重要的使命,对水土流失防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以于都县金桥崩岗片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规划为例,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以山地、水体、农田、村庄为生态载体,自上而下建立“养山保水、治坡节水、入村净水”三道防线机制,合理保护与利用水土资源,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空间”,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打造集生态修复、宜居宜业、科普警示、科研推广、旅游休闲、农事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崩岗地质公园,于都城镇后花园”,以期为新时代崩岗水土流失系统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崩岗侵蚀调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崩岗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的一种严重的水土流失形式。在江西赣南水土流失区发育得较为普遍。不但对坡面土地生产力造成破坏,同时也排泻大量泥沙,淤埋农田和河道。为有效地控制崩岗侵蚀,必须在治理现有水土流失的同时,十分积极有效地预防新的侵蚀乃至崩岗的发生。崩岗侵蚀调查的目的,在于为上述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崩岗调查的内容应包括:一地区基本情况、崩岗发生的部位和面积、坡面侵蚀现状、崩岗边缘距分水岭、距陡壁高度和倾角、悬空体比例、堆积物情况及流通段泥沙特性等,通过对上述因子的综合分析,评定崩岗现有侵蚀规模及程度,并预测崩岗继续发展的可能性及潜在胁威,将评定的侵蚀程度和侵蚀强度绘制成崩岗侵蚀图,从而为科学地制定治理规划及合理配置治理措施以及有效控制崩岗侵蚀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南方崩岗侵蚀现状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崩岗是在水力和重力作用下山坡土体受破坏而崩坍和冲刷的侵蚀现象,是沟壑侵蚀的一种特殊形式。崩岗侵蚀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河道、农田及水利设施,冲毁桥梁、道路、民房,而且给当地生态安全形成巨大威胁,同时也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此,开展了大规模崩岗调查,准确地掌握了南方崩岗分布情况、数量和发展趋势,以为开展崩岗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江西于都崩岗侵蚀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岗是沟蚀和重力侵蚀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我国南方丘陵区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类型,于都县是江西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县份之一,水土流失面积843.82 km2,中度以上流失占流失面积的64.01%,尤以崩岗侵蚀为强烈。借助Arcmap 10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江西于都崩岗侵蚀的数据库及影响崩岗的相关图层,将崩岗分布图层分别与影响图层叠加分析,从而得到研究区崩岗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于都县有崩岗4 062处,绝大多数崩岗正处于侵蚀发育旺盛期,侵蚀严重,崩岗类型以条型、瓢型、混合型为主,三者占崩岗数量的86.9%。崩岗主要发育分布在海拔200 m左右、坡度10°~30°、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区域。崩岗在全县23个乡镇均有分布,但在崩岗数量及侵蚀面积均具有北多南少、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
袁芳  胡松  文慧  宋月君 《中国水利》2023,(10):56-58
在摸清江西省崩岗现状基础上,分析当前崩岗治理面临的问题和短板,明确“评估风险、统筹治理,综合防治、差别化发展,科技引领、监测评价”的治理对策,提出“政府重视、以人为本、引智借力、多元投入”治理路径,并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信息系统开发、监测站点布局、科研转化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在崩岗治理中取得新成效,为南方崩岗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南方崩岗侵蚀机理及治理浅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洪鹄  谢浩  钱峰 《人民长江》2019,50(2):30-34
崩岗是南方红壤丘陵区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和人居安全的主要威胁。降雨入渗会引起土体的湿胀干缩,增大土体的崩解特性,减小土体的抗剪强度、凝聚力,加重土体,扩大裂隙面,从而使大量土体崩塌,崩岗的最大后退速率可达11. 7 m/a。崩岗综合治理措施布局可概括为"上截、中削、下堵、内外绿化"。如果排水沟或削坡等工程措施不能有效地阻止大量雨水下渗,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增强崩岗的发展。通过调查发现,种植生态林可以有效阻止崩岗的发展。因此,建议调整崩岗治理的思路,大力提倡生态修复来进行崩岗治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节省人力、财力。  相似文献   

8.
廖建文 《人民珠江》2006,(1):35-36,49
1广东省崩岗侵蚀现状1.1崩岗侵蚀面积及分布广东省是我国崩岗侵蚀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根据2004-2005年开展的全省崩岗普查的调查成果,广东省崩岗115 154座,总面积为834.50 km2,占广东省1999年遥感调查水土流失面积12 980.49 km2的6.4%。崩岗主要发生在海拔300 m以下花岗岩和红色  相似文献   

9.
李双喜 《人民长江》2009,40(22):85-86
崩岗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自然生态危害较大。水利部已于2009年4月正式批复《南方崩岗防治规划》,并启动了崩岗治理的前期工作。针对规划编制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总结,包括单个崩岗调查面积大小、崩岗规划治理进度和规模的确定,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崩岗建立防治措施体系,以及崩岗治理措施比例与单位面积治理投资标准的确定等,可供今后类似规划设计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南方崩岗的治理开发实践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俭 《中国水利》2010,(4):17-18,22
南方崩岗对农田、河流、村庄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巨大,各地结合国家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对崩岗的治理开发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由于崩岗治理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无法实施整体的、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南方广大地区的这一生态大患得不到有效根除。治理开发实践表明,崩岗不但可以治理,而且治理开发成效显著,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花岗岩残积土大孔隙结构的分布规律和形状特征,选取福州某地原状花岗岩残积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工业CT扫描和ImageJ软件,定量化研究了大孔隙的成圆率、扁平度、整体轮廓系数、分形维数等参数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约有80%以上的大孔隙直径在0.15~1 mm范围内,不到20%的大孔隙直径>1 mm。花岗岩残积土的大孔隙率介于5.8%~22.7%之间,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大孔隙直径越大,孔隙成圆度越差。4个试样的整体轮廓系数变化范围在0.81~0.87之间,且孔隙整体轮廓系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变化较小。花岗岩残积土大孔隙率与分形维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同试样的大孔隙率与分形维数的相关系数存在较大差异。综上,花岗岩残积土具有孔隙比大、粗糙程度差、大孔隙分布广泛、孔隙结构差异性大及局部孔隙扁平度离散性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对陕北退耕还林还草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陕北治理水土流失的目标是山上绿、河水清、农民富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基本农田是基础,水利是命脉,森林是屏障,这三者是建设秀美山川的主体,缺一不可。陕北的林草问题是一个农村社会、经济问题,必须要有能稳定解决群众吃粮问题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和解决群众用钱问题的果林基地作支撑,退耕还林才可能实现,应坚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向不动摇。陕北治理水土流失要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塬面、梁峁、山坡、沟道兼治,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耕作措施一起上,必须加大投入力度,才能加快治理速度。陕北干旱少雨,应坚持工程造林为主,同时要加强水利建设,解决林草的抗旱灌水问题,林草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人工方法制备了不同pH值的酸性溶液污染的原状花岗岩残积土,探讨了不同pH值的酸 及浸泡时间对土的崩解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同一pH值的酸作用下,花岗岩残积土在一定时间内 的崩解量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浸泡时间越久,增加量越大;在浸泡时间相同时,花岗岩残积土在一 定时间内的崩解量随着pH值的减小而增大,且pH值越小,增加量越大;同时,在同一浸泡时间下,崩解 速度也随着pH值的减小相应增大。分析可知,双电层结构的改变和胶结物的溶蚀是花岗岩残积土加速 崩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分析广东花岗岩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的特征,论述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在广东花岗岩地区的适用性,得出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与标准贯入试验的回归方程,据此来确定花岗岩残积土的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及变形模量,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风化花岗岩弹性力学参数的劣化程度,选取弱风化、中风化及强风化的花岗岩进行单轴压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风化作用对花岗岩力学特性有重要影响,会造成弹性参数不同程度的劣化。其中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风化作用加强可大幅度降低,强风化花岗岩较之弱风化时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降低到30%和50%,而泊松比成增大趋势且可以增加至弱风化时的1.15倍。受不同风化作用的花岗岩破坏模式均为拉剪破坏,但宏观表现略有不同。根据损伤理论描述了风化花岗岩的损伤演化过程,得出风化花岗岩的相对损伤变量及损伤本构关系。该结论对指导管线穿越河床工程岩体力学及路基土工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花岗岩残积土分布相当广泛,是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土体之一。借助非饱和三轴仪进行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试验分析,探究基质吸力对其强度参数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质吸力和净围压的增大对花岗岩残积土强度有提升作用,花岗岩残积土黏聚力随基质吸力增大呈线性增长趋势,内摩擦角随基质吸力增大呈曲线增长趋势。基质吸力对土体弹性模量的影响也是正相关的,即弹性模量随基质吸力增大呈递增规律。根据试验结果,得出抗剪强度参数与基质吸力的关系式及不同基质吸力下土体的弹性模量表达式。  相似文献   

17.
苏华  郝勇 《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36(11):120-124
花岗岩残积土遇水软化崩解不仅造成施工困难,也给基坑自身安全及周边环境保护带来极大风险。为了研究坑底被动区花岗岩残积土遇水软化崩解对基坑的影响,以花岗岩残积土地区某地铁车站深基坑为对象,运用PLAXIS有限元软件,系统地开展了土体弱化及弱化深度对基坑变形受力影响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最大值、踢脚变形、地表沉降最大值均随着坑底土体弱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弱化深度较小时,上述值增长幅度较小,当弱化深度较大时,上述值急剧增大;此外,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最大值位置及最大弯矩会随着土体弱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临近坑底支撑会随土体弱化深度的增加而承担较大的转移压力。因此,在花岗岩残积土地区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减少坑底土体弱化深度,避免土体大范围弱化。研究结果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施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深圳市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考虑氧化铁含量、含水率及干密度影响,对压实花岗岩残积土进行崩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压实花岗岩残积土遇水快速崩解,崩解过程中崩解物以小颗粒-碎屑-泥状形式逐渐剥离于土样,直至完全崩解。土的崩解过程主要受氧化铁含量影响,物理状态对其影响程度较小。土的崩解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主要呈先迅速增大后快速减小、迅速增大后保持稳定和出现多个峰值3种模式;最大崩解速率随其氧化铁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土样含水率和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土样的完全崩解时间受其含水率的影响程度与其干密度有关,土样干密度较小时,其完全崩解时间变化范围较小,而当干密度>1.50 g/cm3时完全崩解时间随含水率的增大呈增大趋势;相同含水率时,土样的完全崩解时间随干密度的增大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针对花岗岩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性,通过干湿循环下花岗岩残积土的崩解试验,研究了花岗岩残积土的压实度和干湿循环次数对其崩解特性和崩解参数指标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花岗岩残积土的压实度越小、经历的干湿循环次数越多,崩解速率越快,试样完全崩解所需的时间越短;拟合了平均崩解速率与干湿循环次数、压实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利用电镜扫描试验,分析干湿循环作用下花岗岩残积土的微观结构变化,解释了崩解机理: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片状颗粒间的层叠结构遭到破坏,颗粒的团聚性减弱,平面孔隙率增大,结构趋向疏松,加速了花岗岩残积土的崩解。  相似文献   

20.
针对常规的等向固结剪切试验不能反映实际工程中复杂应力路径对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GDS应力路径三轴仪,对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花岗岩残积土进行了不同固结条件下的不排水剪切试验,探讨不同初始平均有效主应力p′c与初始应力比ηc对其不排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应力比相同的情况下,初始平均有效主应力越大,花岗岩残积土的不排水剪切强度越大,破坏时的孔压也越大;在初始平均有效主应力相同的情况下,初始应力比越大,花岗岩残积土的不排水剪切强度越大,而破坏时的孔压越小。然而,e-p′-q三维空间中的临界状态线是唯一的,不受初始平均有效主应力和初始应力比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