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地表微污染水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确定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净化微污染地表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三家店水库下游的京永引水渠旁建立了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开展了不同季节三家店水库微污染水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高温季节,CODM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和65%,去除率随着渗透速率的提高而降低,但是变化不明显;随着水温的降低,CODMn的去除率开始下降。在低温季节,CODMn的去除率明显随着渗透速率的提高而显著降低,而NH+4N受温度和渗透速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其平均去除率仍可达到60%。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微污染地表水中CODMn和NH+4N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且该系统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仍可以正常运行,但为保证净化效果,需要适当减小渗透速率。  相似文献   

2.
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系统)是在传统污水快速渗滤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具备水力负荷高(1~2 m/d)、净化效果好等优点,是目前中小城镇污水、微污染河水处理的重点推广应用技术。介绍了CRI系统在深圳观澜河支流牛湖河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并对其快渗池内菌群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出水CODCr、氨氮、SS等主要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Ⅴ类水质要求,同时研究了快渗池中菌群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微污染水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城市饮用水源污染日益严重,主要以微污染为主。土壤渗滤处理系统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净化效果良好,在处理微污染水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土壤渗滤处理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根据微污染水的水质特点,将本项技术与其它工艺相结合,以期进一步提高其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提出以天然河砂与沸石和火山岩混合的人工快速渗滤填料改进方式,考察了新型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温榆河原水的可行性与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相比单独天然河砂填料,混合填料下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出水的CODCr、NH3—N和TN去除率得到显著提高。当天然河砂与沸石混合比为3:1时,系统出水CODCr、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4.7%、97.1%、31.8%和44.9%。当天然河砂与火山岩混合比为3:1时,系统出水CODCr、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8.2%、98.6%、40.8%和34.5%。运行稳定后,天然河砂与沸石混合填料的滤池平均水力负荷达到了4.1m/d和3.6m/d,分别是单独天然河砂的1.52倍和1.33倍。  相似文献   

5.
混凝-微滤膜净化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莫罹  黄霞  李琳 《给水排水》2001,27(8):12-15
通过改进的烧杯混凝试验确定了混凝 微滤膜组合工艺的混凝剂 (PAC)适宜投加量为 2~ 3mg/L。在该混凝剂投加量条件下 ,进行了混凝 微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连续试验。结果表明 ,该工艺对浊度 ,OC以及UV2 54 的去除效率分别为 85%~ 95% ,37%~ 52 %和 58%~ 81% ,优于膜直接过滤时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众多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对主要污染元素氮、磷、有机物的主要去除机理和去除过程,以及净化过程中的限制因素。此外,还分别介绍了CRI系统的主要运行参数,总结了不同滤料、温度、配水方式对系统净化效率的影响和目前国内对CRI系统的强化和改良进展。针对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CRI系统应进行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攻关重点为硝态氮的强化去除,并对其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糖蜜酒精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CRI系统处理糖蜜酒精废水进行了研究,确定湿干比1:1,配水时间3h,负荷1.5-3.0m^3/m^2·d时,试验效果较好。在进水COD浓度小于300mg/L时,COD的去除率达到80%1:2上,硫酸盐去除率44%以上,色度去除率50%以上,但随着进水COD浓度的升高,COD、硫酸盐、色度等去除率缓慢下降,当COD浓度超出2500mg/L时,系统的生物降解作用消失,仅存单独的机械过滤。  相似文献   

8.
针对作为饮用水水源的地表水受污染问题,研究了好氧/厌氧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河水的净化及其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受试填料中火山石具有较大的吸附性能、较好的微生物生长能力,是最佳填料之一。好氧/厌氧/好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具有最佳脱氮效果,中试条件下,当水力负荷为10 m3/(m2.d)时,出水中总氮低于0.5 mg/L,总氮去除率高于40%。本研究为微污染水源水质改善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水源水预处理的必要性,介绍了各种微污染水源水的预处理技术,并针对各种处理工艺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上下回流人工湿地预处理微污染水库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上下回流潜流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水库水进行预处理试验。根据试验数据,构建了上下回流潜流人工湿地系统CODCr、TN、TP的一级动力学模拟方程。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4m3/(m2.d)条件下,CODCr、TN、NH3-N、TP的平均去除率均分别达到56.06%、58.97%、55.91%和50.56%。湿地系统夏季处理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季节。使用周期按20年考虑,日均进水量3.6m3/d,湿地建设成本为2100元,水的处理成本为0.13元/m3,这表明采用人工湿地预处理微污染水库水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人工快渗(CRI)系统是一种广为人知的无动力生态处理技术措施,但传统CRI系统存在对氮、磷去除率普遍较低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海绵铁、沸石、火山岩、红壤土和杂沙作为填料,构建了一个改良型CRI系统,在水力负荷为1 m~3/(m~3·d)的条件下,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试验进水,进行为期20天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运行16天后出水TP、TN和NH_3-N浓度均趋于稳定,稳定后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0.21 mg/L、8.38 mg/L和2.34 mg/L,能分别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的0.5 mg/L、15 mg/L和5 mg/L的限值。TP、TN和NH3-N三项指标的总平均去除率为84.44%,远高于传统CRI系统的44.06%总平均去除率。该研究成果为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提供了一项行之有效的生态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利用PVC合金超滤膜中试装置与不同预处理组合成"混凝-超滤"、"混凝-沉淀-超滤"和"混凝-气浮-超滤"3种工艺处理微污染水库水,研究其净水效果及跨膜压差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组合工艺的浊度去除率均在99%以上;镜检出水细菌、藻类含量基本接近零;对CODMn、UV254的去除效果顺序为:"混凝-气浮-超滤""混凝-沉淀-超滤""混凝-超滤";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亲水性有机物是引起膜污染的主要物质;低温低浊期,跨膜压差随着产水时间变化趋势线的斜率为0.016 4、跨膜压差平均值为23.57 k Pa;高温高藻期斜率为0.043 2、跨膜压差平均值为21.28k Pa。  相似文献   

13.
土壤过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 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土壤过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考察了该工艺对CODCr、BOD5、NH3-N、全氮(TN)和全磷(TP)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约为0.05 m3/(m2·d), 水力停留时间为3 d时。该土壤过滤系统对CODCr、BOD5、NH3-N、全氮(TN)和全磷(TP)的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4.6%、83.3%、64.3%、59.8%和70%。出水CODCr约为18.3~42.1 mg/L,BOD5约为8.9~17.3 mg/L,NH3-N约为11.2~17.7 mg/L,TN约为21.2~31.3 mg/L,TP小于2.0 mg/L,出水水质优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气温变化和进水污染物浓度对处理效果影响明显。总体上来讲,温度大于22 ℃时,进水污染物浓度越低处理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复合型人工湿地模型对支漳河流域滏阳河中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对水中pH值、浊度、CODmn、TN、TP、NH+4-N、NO-3-N、NO-2-N等水质指标进行了检测,实验表明,该人工湿地模型稳定运行后净化效果良好,湿地对浊度、CODmn、TN、TP、NO-3-N、NO-2-N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1%、50%、36%、91%、35%和89%。出水水质均可达到GB 18918—2002的二级排放标准,有的可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该模型可以在岳城水库水源地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采用,应用中建议给模型安装曝气充氧装置,以降低基质中胞外聚合物累积而造成的堵塞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浑水波涌畦灌条件下的间歇入渗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费良军  王文焰 《水利学报》1998,29(5):0065-0071
本文依据大田浑水连续及浑水间歇入渗试验资料,探讨了浑水连续入渗和间歇入渗特性及其规律,研究了浑水泥沙颗粒级配组成对浑水间歇入渗的影响,建立了浑水泥沙物理性粘粒含量与减渗率大小的关系,此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浑水波涌灌理论与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影响非饱和土渠床入渗能力主导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非饱和土壤有压入渗试验,研究了影响非饱和土壤水分有压积水入渗能力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有压积水入渗条件下,土壤入渗能力不仅受土壤基本物理特性(土壤质地、干容重和土壤含水量等)的影响,还受积水入渗水头的影响;在影响非饱和土渠床入渗能力的各因素中,干容重的影响最为明显,土壤质地的影响次之,积水入渗水头最弱。研究成果可为非饱和土渠床渗漏损失水量的数值计算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增湿路径对非饱和土水气渗透系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水气运动联合测定的方法,提出了3种渗水稳定时间判定方法及3种渗水驱动势的计算方法。对同一干密度的试样,进行不同增湿路径的渗透试验,分析了不同的渗水稳定时间判定方法、渗水驱动势计算方法对渗水系数的影响,得出考虑渗水驱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变水头计算方法最为合理和稳定。进而以变水头计算方法为基础,分析了增湿路径对水气渗透系数测定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湿路径对渗水系数的影响总体不大,而在较高饱和度范围内对渗气系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反渗透技术进行亚海水淡化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实用性。通过试验装置规模为2m^3/h的试验,对相关技术的可行性、不同含盐量的亚海水能耗展开研究,并进行不同运行条件下的能耗变化以及不同规模工程的技术经济性进行分析,论证了反渗透技术进行亚海水淡化的技术可行性和实践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