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胡兰 《水利水电快报》2003,24(23):21-22,2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水渡槽具有输水流量大和结构规模大的特点,其结构上部荷载远大于一般桥梁工作荷载,地震动响应问题尤为突出。介绍了渡槽抗震计算的结构模型和分析方法。根据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上某大型输水渡槽的抗震计算实例,分析了大型输水渡槽在遇地震时不同分析方法的差异和渡槽的地震动响应特点。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长期水资源短缺,实现中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程。中线工程的输水线路穿越我国地震高烈度区域,线路许多区段的抗震设防烈度达到8度。总干渠上各类建筑物共936座,其抗震安全性非常重要。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中的最大工程——穿黄工程的隧洞及渡槽方案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并研究探讨了影响结构地震响应的关键因素,以及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并提出了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规划从长江上游调水170亿^3,经输水隧洞穿越分水岭巴颜喀拉山人黄河上游。由于工程区寒冷缺氧、地质条件复杂,西线工程涉及一些世界前列的关键技术。因此,抓住这些关键问题,全面安排,突出重点,以做好南水北调西线规划。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规划从长江上游调水170亿m^3,经输水隧洞穿越巴颜喀拉山分水岭入黄河上游。阐述包括向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和缺水的黄河调水的必要性;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历经半个世纪的研究;以及工程方案技术。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解决黄河流域缺水问题的根本措施。受海拔、气候、地质等条件限制,常 规的深埋长隧洞输水设计和施工面临着巨大的技术难题。长距离、高扬程管道输送技术具有适应地形 能力强、地质条件要求不高、施工相对简单等优点,从线路选择、水力学计算、管路设计和水击分析等方 面分析论证了长距离、高扬程输水技术在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中应用的技术可行性。输水管线总长 289km,管道采用螺旋缝埋弧焊钢管,泵站扬程200m~265m,输水管道能满足各种不利工况下的压力瞬 变要求,可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新的参考和选择。  相似文献   

6.
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认识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规划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年调水160亿~170亿m3,经输水隧洞穿越巴颜喀拉山分水岭人黄河上游.远期还可从澜沧江、怒江调水160亿~200亿m3.仅第一期工程输水到受水区的末端线路长达3 672 km.调水工程区海拔3 000~4 500 m,寒冷缺氧,地质条件复杂;受水区为我国西部六省区,一般黄河水低地高,配套工程建设任务极为繁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具有规模宏大、建设难度大、效益显著等特点,与国内外其他跨流域调水工程相比,规划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谓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水资源保障,对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推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解决黄河下游断流问题,遏制河道不断抬高等将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概括近年来在渡槽抗震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提出对渡槽结构抗震性能的初步评估应遵循的原则和渡槽抗震分析应考虑的若干关键问题,全面叙述了渡槽抗震分析中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原则,大型多跨渡槽的计算范围,盆式支座的简化处理,动水压力的确定,桩土相互作用的简化处理等问题。以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初步设计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渡槽为例进行抗震计算分析,指出了渡槽地基系统抗震薄弱部位和应采取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型联体式矩形渡槽流固耦合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渡槽是南水北调工程中大量使用的输水建筑物,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选型、优化设计、结构抗震等方面.以Housner理论为基础,用空间实体有限元法建立了考虑流固耦合的大型渡槽动力分析模型,利用此模型编写程序,计算了南水北调洺河渡槽在多种工况下的自振频率和振型.结果表明,在对大型联体式矩形渡槽进行动力计算时,水体与结构的耦合动力作用不容忽略,其重点应加强结构横向及侧墙抗震.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流域上游干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跨流域调水的重大工程,规模庞大,其中隧洞线路就占输水线路总长的80%,埋藏深且投资巨大,因此对输水隧洞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从地质问题和波浪问题2方面入手,提出输水隧洞设计和施工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为工程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渡槽的最大特点是输水流量巨大、体型庞大。根据大型渡槽的结构特点,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实际工程中某大型渡槽进行振动特性分析,探讨大型渡槽在4种工况(空槽、满槽、中槽过水、边槽过水)下的模态变化范围,为该大型渡槽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施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学东 《人民长江》1994,25(8):27-30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是引汉总干渠中最在的跨河建筑物,该工程越黄河干流,工程规律大,施工难度高,工期长,是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关键工程,穿黄工程所处河段黄河宽度约7-9.5km,为游荡性河道,河床覆盖层为粉细砂、细砂、中砂及粘土,厚度达41-94m。工程设计输水流量500m^3/s,以输水渡槽及输水隧道两种主要型式及牛口峪,孤柏咀两条线路进行过多种方案的工程布置研究。本文重点介绍经比较推荐的孤柏咀  相似文献   

12.
范子福  李锋 《人民长江》2009,40(11):8-9
穿黄隧洞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的关键性工程,为保证施工用水,在黄河北岸施工供水水源地进行大口径抽水试验,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为施工供水设计提供依据。通过稳定流、非稳定流理论计算,提出渗透系数k为16~18 m/d,并用裘布依公式计算得出影响半径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接近,故影响半径推荐值为1 113 m,并根据开采试验,确定单井可开采水量为177 m3/h。  相似文献   

13.
香炉山深埋长隧洞是滇中引水工程总工期控制性工程,隧洞总长62.596 km,最大埋深1 450 m,具有线路长、埋深大、勘察研究范围广、地质构造背景与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环境影响敏感等工程特点。勘察期通过大范围线路比选和综合勘察测试研究,逐步选定了隧洞线路并基本查明其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对隧洞高地震烈度区抗震与穿越活动性断裂抗断问题、涌突水(泥)与地下水环境影响问题、高地应力与硬岩岩爆及软岩大变形问题、高外水压力问题及穿越煤层、膨胀土特殊岩土工程地质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为隧洞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为类似深埋长隧洞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治理黄河的特大型控制工程,为了满足枢纽总布置的要求,在左岸相对较单薄的山体内布置有:3条孔板泄洪洞(由导流洞改建而成)、3条排沙泄洪洞、3条明流泄洪排漂排污洞、6条发电洞、3条尾水洞、1条龙溉洞和典型的三洞室布置的地下厂房,形成了小浪底枢纽洞室群的独特布置格局。小浪底枢纽地下工程规模浩大,其地下洞室的设计各具特点,孔板洞内采用多级孔板消能,排沙洞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不设刚性支护的大跨度地下厂房,这些新技术的采用,为今后高土石坝导流、泄洪、发电问题的处理开创了新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淇河渠道倒虹吸模型试验,对低水头大流量倒虹吸工程总体布置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控制闸宜设在上游,流态稳定,水流条件好,倒虹吸管进口不需要设置通气孔,也没必须使倒虹吸进口顶缘低于倒虹吸管通过最小流量时进水口前的水位,该项研究成果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平原地区低水头大流量倒虹吸管的设计与运用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提出南水北调中线以长江为水源的优化方案:后期从荆江引江入汉济黄与一期从丹江口水库引汉双线并举。即引江济汉从三峡坝下的荆江河段引水入沮漳河,经过长湖,利用汉江干流兴隆、碾盘山、崔家营三个梯级枢纽接力抽水至襄樊,实行汉江中下游水资源引清调度,改善水质确保沿江城市饮水安全;然后沿南襄隘道建设鄂豫运河,不经丹江口水库从唐河提水入枣阳吉河水库,自流输水送达方城向引汉总干渠补水与增加直接调水去郑州入黄河。该方案具有水源条件最佳、工程布局最简化、占地少、建设与运营成本低而综合效益大的优点,能充当引汉水源后盾,为治理黄河、打造现代汉江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大规模持续进行和黄河干支流水利枢纽工程的大量修建,极大地改变了黄河流域下垫面状况。实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从黄河中游进入黄河的水量、特别是沙量已大幅度减少,小浪底水库的拦沙年限可以延长,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和小浪底水利枢纽设计所预测的水沙量远大于最近10余年实测的水沙量。过去观测的水沙资料已不再具有可重现的性质,必须根据当前下垫面的变化,适时进行修正,用修正后的水沙资料,分析预测此后一段时间的水沙过程,才能作为此后一段时间河流治理规划、工程设计和管理运用的依据。因此,修正水沙资料是当前治黄工作中一项新的迫切而重要的基础性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18.
如何穿越黄河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关键。30多年来,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穿越黄河的位置、方式、线路及设计方案,有关单位做了大量的规划、研究、论证和勘测设计工作,尤其是克服孔隙水、岩溶裂隙水及黄河水“三水相通”的不良水文地质条件,在黄河以下基岩中成功开挖了穿黄勘探试验洞,最终明确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黄河下游中段山东省东平和东阿两县境内的解山与位山之间黄河以下基岩中,以隧洞方式穿越黄河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已经开工建设,自湖北的丹江口水库,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沿途经过湖北、河南、河北三省,直达北京的团城湖和天津市外环河,工程全线长1400余km,由于整个输水工程环境复杂,所以工程运行维护管理难度大,开发建设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将是增强工程运行维护能力,保障工程安全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分析工程建成后运行维护管理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为进行开发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