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江城陵矶-螺山河段水位抬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文忠  郑亚慧  刘建军 《水利学报》2001,32(2):0029-0035
长江城螺河段水位80年代以来较50~60年代明显抬高,一般枯水位抬高1.20~1.50m,高水位抬高0.50~0.76 m;城陵矶水位在受到顶托时抬高可达1.80 m以上。本文依据40年来荆江及洞庭湖间水量、沙量等实测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下荆江裁弯后加速了三口的萎缩,江湖关系与下荆江出口河势发生变化所致。这一分析成果可为制定长江防洪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下荆江裁弯与城陵矶水位抬高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本文根据下荆江裁弯前后的实测资料,分析了荆江与洞诞湖水沙关系的变化;下荆江与洞庭湖出流相互顶托的关系;汇流口河段的河床演变。获得了裁弯后城陵矶枯水位抬高约1.0m,洪水位抬高趋势明显的结论,最后探讨了水位抬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下荆江裁弯前后的实测资料,分析了荆江与洞庭湖水沙关系的变化;下荆江与洞庭湖出流相互顶托的关系;汇流口河段的河床演变,获得了裁弯后城陵矶枯水位抬高约1.0m,洪水位抬高趋势明显的结论,最后探讨了水位抬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荆江河段监利站的水位是反映下荆江河段水位的一个重要指标。"设防水位"这一概念虽已不作为省级控制指标,但目前仍是《荆州市长江防洪预案》中的重要指标。为了规范、协调荆江的上下游"设防水位"关系,节省汛期防守社会成本,从监利长江干流堤防加固成果、历年出险情况以及实测水位照片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结果表明,将监利站的设防水位由34.00 m调整到34.50 m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荆江三口与洞庭湖水沙变化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荆江三口与洞庭湖50年水沙资料,对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洞庭湖入湖和出湖的水沙变化、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汇流河段的水位变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长系列资料来分析,荆江三口分流分沙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明显减少尤其藕池口最为明显;入湖和出湖水沙也有减少趋势,洞庭湖面积和容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有增加趋势;在高水位时城陵矶水位较裁弯前抬高约1.8 m,低水位时较裁弯前抬高约2 m。  相似文献   

6.
熊明  徐彬华 《水文水资源》1999,20(1):5-6,17
1998年长江发生了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中游干游河段普遍超过或接近历史最高水位,以城陵矶-螺山河段尤为严重。产生城岂-螺山河段高洪水位的主要原因有洪水峰量大,分洪溃口减少,槽蓄容量小,荆江裁弯及河势调整、洪水恶劣组合,水情特殊等6种因素,河段局部淤积洪水水位的抬高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7.
螺山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山站处在长江中游防洪形势最为险恶的河段,其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事关防汛大局。根据1954至1999年间的16个高洪典型年的长系列实测水位流量资料,采用单值化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和非恒定流水位流量关系模型的比较,对螺山站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进行分析。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下荆江系统裁弯后,螺山水位流量关系逐渐左移,同流量下水位逐渐抬高,螺山断面的泄流能力已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1998年长江城陵矶——螺山河段高水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中游干流河段普遍超过或接近历史最高水位,以城陵矶-螺山河段尤为严重。产生城陵矶-螺山河段高位洪水的主要原因有洪水峰量大,分洪溃口减少,槽蓄容量小,荆江裁弯及河势调整,洪水恶劣组合,水情特殊等6种因素。河段局部淤积使洪水水位的抬高影响有限,并不是1998年该段洪水水位偏高的主要原因。此外通过对螺山河段各种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给出了各种因素影响螺山水位的变化范围,可供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荆江河段冲淤变化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分析了三峡水库建库前后荆江河段地形变化对2008—2018年8—11月洞庭湖水文情势的影响。结果表明:荆江河道地形变化导致洞庭湖区8—11月水位下降,地形变化对洞庭湖区水位的影响程度随着与城陵矶距离增加而减弱;荆江河段和三口洪道冲刷下切削弱了长江与洞庭湖的水力联系,导致同样来水条件下荆南四河入湖和城陵矶出湖水量减少,从而间接降低了洞庭湖的调蓄能力;在枝城站来水一定的条件下,荆南四河分流量减少导致沙市—螺山河段的流量增加,同流量下螺山站中低水水位有一定的抬高。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游螺山站1998年洪水实测洪峰水位比1954年洪水实测洪峰水位偏高1.78 m,经综合分析认为主要有洪水特性差异、54洪水分洪影响、洞庭湖分汇流变化影响、长江干流河道变化影响4个方面的原因。为研究各影响因素对螺山站98洪峰水位偏高的影响程度,建立了一套适用于长江中游河道的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在“81.7”洪水和98洪水复演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54洪水还原、98洪水演进和54洪水演进计算。计算成果分析表明:由于54洪水分洪使得螺山站54洪峰水位降低了0.83 m(即相当于使得98洪峰水位抬高了0.83 m),洞庭湖分汇流和长江干流河道变化联合影响引起的螺山站98洪峰水位抬高值为0.74~0.84 m,而仅长江干流河道变化引起的螺山站98洪峰水位抬高值为0.33~0.36 m。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水位涨率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认为影响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水位涨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河宽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利用黄河下游花园口、夹河滩等水文站历次实测大洪水测流断面资料 ,计算了各水文断面不同槽宽的水位流量关系。在洪水涨水阶段 ,同样的流量涨幅 ,等河宽的平均河底高程变化 ,河南河道和山东河道没有明显差别 ,但河南河道的比降是山东河道的 2倍 ,同河宽的水位涨率必然小于山东河道。对游荡性河道已发生的几场水位涨率偏大的原因作了分析 ,认为游荡性河道十分宽浅 ,河势摆动频繁 ,大洪水时形成顶冲、局部壅水 ,它对水位涨率的影响远大于河宽缩窄的影响 ;复式河槽在洪水漫滩后 ,由于滩槽水流的动量交换 ,引起主槽的阻力增大 ,也是导致水位涨率增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黄河冲积性河道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黄河三个冲积性河段近 5 0年河道冲淤、水位、河势等情况的分析研究 ,综合阐述由于黄河流域不同时期水沙及边界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冲积性河道的调整特点 ,并指出现状河道普遍存在淤积萎缩、河道过洪能力下降、洪水位升高等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3.
扩大入江、入海泄量对洪泽湖及其上游淮干水位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洪泽湖的出湖流量变化对洪泽湖的泄流能力以及淮河中下游水位的影响,建立淮河中下游一维、洪泽湖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通过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及验证。基于数学模型,分析了扩大入江水道以及入海水道泄量对洪泽湖及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提高淮河入江水道泄流能力使其达到设计泄量,能使洪泽湖湖区内各个位置水位有所降低,其中蒋坝水位降幅最大,1991 年洪水时下降 0. 7 m,2003 年洪水时下降 0. 62 m,同时使淮河干流沿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上游至下游沿程水位降幅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实施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对 1991 年型洪水洪泽湖湖区水位降低效果明显,其中蒋坝水位降幅最大,为 0. 06 m。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启用能够使洪泽湖内水位有明显的降低,其中蒋坝水位降低幅度最大,1991 年洪水蒋坝水位降低 0. 3 m,溧河洼地区以及淮北淮南处降幅比蒋坝小,对淮干入湖河段水位的降幅相对比较小,到吴家渡水位降幅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黄河小北干流和渭河揭河底冲刷现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1964~1977年六次揭河底冲刷洪水来源,除1970年8月一次洪水来源为府谷吴堡区间的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粗沙区暴雨洪水外,其它五次均为吴堡龙门区间的暴雨洪水。渭河1964~1992年七次揭河底冲刷洪水均为泾河的高含沙量洪水,主要来自马连河、蒲河和红河。黄河、渭河的揭河底冲刷的共同点是高含沙量大洪水,长河段的自上而下的沿程主河槽冲刷。黄河小北干流主河槽宽浅,单宽输沙率小,冲刷河段短,均未超过潼关;渭河主河槽窄,单宽输沙率大,冲刷河段长,1966年、1977年均发展到潼关和与溯源冲刷交会,导致潼关1000m3/s水位降低1.0~2.3m。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嫩江白沙滩至三岔河口江段中小洪水不同级别条件下河床糙率变化规律分析,得出哈尔淖主槽糙率变化规律,糙率随水位的上升而逐渐变小,而水位在130.4 m以上洪水全面跑滩,糙率增大。  相似文献   

16.
峡兜卡口是乌龙江最为重要的控制断面,其阻力特性及其对乌龙江洪水位及行洪能力的影响尚不明确。采用二维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洪水方案下乌龙江峡兜卡口水面线、水面比降及流速分布特征,对产生壅水的临界流量、壅水高度及作用范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峡兜卡口是乌龙江河道水面比降最大的位置,在峡兜流量超过19320 m^3/s后是乌龙江河道断面平均流速最大的位置,其阻力特性和壅水效应与流量密切相关;初步认定峡兜卡口发挥壅水作用的临界流量为19320 m^3/s,在峡兜流量为35037 m^3/s(P=0.5%)、32333 m^3/s(P=1%)、29435 m^3/s(P=2%)时,峡兜壅水高度分别为0.13、0.10、0.07 m,壅水影响范围可分别至峡兜上游1.99、1.88、1.69 km。  相似文献   

17.
泥沙淤积与洞庭湖调蓄量变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李义天  邓金运  孙昭华  李荣 《水利学报》2000,31(12):0048-0053
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并比较了洞庭湖八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调蓄量,在相同的入湖流量和出口城陵矶水位的条件下,得到汛期高水位时八十年代调蓄量大于六十年代的认识。调蓄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螺山至汉口河段的大量淤积,城陵矶附近长江干流的洪水位不断抬升,造成相同水位下洞庭湖出流量大幅度减少。上述调蓄量的增大,对降低长江中游河段水位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加重了湖区的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18.
肖潇  毛北平  杨阳  胡建华 《人民长江》2018,49(22):28-32
2017年汉江秋汛期间,在同流量下,皇庄站水位有所抬高,对河段的防洪形势影响较大。为此,分析了皇庄河段2000~2017年实测数据,包括皇庄河段水位变化、水面落差变化、冲淤变化以及附近工程影响。根据水位分析结果发现:2016~2017年与2000~2015年相比,汉江皇庄河段高水位抬高约1. 47 m,中水位抬高约0. 13 m;一般枯水位时,2016~2017年与2010~2015年水位基本一致,与2000~2009年比较,水位降低0. 28~0. 41 m。根据水面落差分析发现:转斗湾-皇庄段水面落差呈降低趋势;皇庄-大同河段水面2016~2017年5 000 m3/s流量以上落差增加较大,其他时段和流量情况下整体呈降低趋势;大同-沙洋河段在2014~2015年5 0003/s流量以下时落差降低较大。碾盘山-马良河段固断冲淤计算分析表明:河段整体呈冲刷趋势,局部河段有所淤积。桥梁工程附近实测水位数据分析表明:桥位附近落差较大。综上分析表明:枯水位降低,主要是由于河道整体冲刷,过流能力增强导致;中、高水位抬高主要是由于桥梁工程施工影响和局部河段淤积所致。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设计流量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明全  王建新 《人民黄河》1999,21(12):30-31
通过不同方法的计算,黄河下游河道整治情况及小浪底水库运用后下游水沙变化发展趋势,提出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中水河槽整治还有待完善,近期宜采用新情况下的中水排洪排沙4000m^3/s整治设计流量,以适应黄河防洪,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