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库泥沙淤积相关问题的研究是大型水库建设非常重要且必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库区55 km范围的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研究2种泥沙调度运行方式下(方式1为前50 a汛期高水位运行,后50 a汛期低水位运行;方式2为100 a保持汛期低水位运行)水库泥沙淤积演变过程、库尾淤积、淤积量等情况。研究表明,不同运行方式下,汛期坝前水位对水库泥沙淤积的沿程发展、库尾淤积高程等影响较大。通过比较分析,水库运行前50 a,2种运行方式下泥沙淤积差别较大,运行方式2,汛期保持低水位运行更有利于水库排沙减淤;水库运行后50 a,2种运行方式相同。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2种运行方式下泥沙淤积趋于相同。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多泥沙河流上的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磨蚀问题,通过分析电站的过机泥沙情况,减少过机泥沙、提高水轮机过流部件防护能力、结合设备选型和制定检修运行方案等多个方面,提出一套减轻水轮机泥沙磨蚀的综合措施,保障多泥沙河流上水电站水轮机的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3.
解决石佛寺水库低水位运行带来的泥沙淤积问题,已经成为水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分析了石佛寺水库入库泥沙规律,结合近年来围绕泥沙淤积问题开展的工作和水库运行管理实际,给出了水库低水位蓄水后,解决泥沙淤积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金沙江下游泥沙问题突出,水库泥沙问题是水电站建设和运行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本系统有效地管理和使用水文泥沙观测的海量数据和研究分析成果,充分发挥它们在工程管理和梯级水电站运行调度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工程泥沙调度、河势稳定控制、泥沙预测预报、河  相似文献   

5.
青铜峡水库泥沙淤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黄河青铜峡水电站流域水文泥沙特征与规律、水库运行方式与泥沙淤积的关系,分析了该水库泥沙淤积的原因及淤积状态,总结了运行中采取的防淤减淤的排沙措施和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水库泥沙治理提出了探索意见.  相似文献   

6.
杜敏  刘正勇  陈祖嘉 《人民长江》2011,42(24):73-75
多泥沙河流运行的水电站均存在水轮机磨蚀的问题。为了寻求可行的措施以减少水轮机的泥沙磨蚀、改善机组运行条件、延长检修周期和提高水电站的经济效益,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别从泥沙特性、建筑物及机组设计、运行条件等方面造成水轮机磨蚀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水轮机设计、提高调度和运行合理性、加强状态检修和水轮机过流部件防护等改善泥沙磨蚀的手段和措施,对减轻水轮机磨蚀程度、延长机组运行寿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岩滩水库泥沙淤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杰  钟华昌 《红水河》2003,(Z1):68-73
红水河天峨站是岩滩的入库水文站,水文泥沙观测资料齐全规范,岩滩水库内共布设了77条永久性泥沙淤积观测断面,蓄水以后每年都对其进行淤积测量和分析.本文根据进出库站泥沙特性和水库淤积测量结果,分析岩滩水库泥沙淤积特性,以及泥沙淤积与水库运行的相互影响,并初步提出减少或稳定淤积水库运行方式,以保证水库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8.
在西北干旱地区,地表水径流量和泥沙年际变化大,净水厂取水的泥沙处理和清淤问题突出,为此设计了一种多闸与侧堰结合的多级冲砂取水头部,有效克服了泥沙淤积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其总体布置、控制措施和运行效果,实际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设计运行稳定,自动清淤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泥沙问题是枢纽运行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在枢纽运行40年中,进行了许多方面的研究,目前枢纽泥沙问题更为严重。文中论述了枢纽泥沙研究运行的重要性,总结了泥沙研究方面的成果,提出了今后泥沙研究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金沟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泥沙问题是流域管理单位工程运行的主要问题。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金沟河流域泥沙量逐年增加,河道下垫面情况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分析金沟河的泥沙特性,对下游水利枢纽工程的合理设计和运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家峡水库对水沙变异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刘家峡水库运行前后进出库控制站的水文资料,对水库运行以来的径流泥沙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水库运行对进出库年径流量影响很小,对年内分配影响大;(2)单库运行期水库蓄水拦沙,出库洪峰流量削减,年内径流量分配发生变化,泥沙量大幅度减少;(3)龙羊峡水库运行后的联合运行期,洪峰流量略有削减,年内蓄水过程改变后仍有一定的拦沙作用,出库含沙量较单库运行期增加;(4)水库运行减小了出库含沙量,并没有改变出库含沙量与入库含沙量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is a severe problem because it leads to the loss of reservoir storage capacity. Therefore,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water and sediment constitutes a critical measure in reservoir operation. In this research, a model of similarity-based operation method of water and sediment which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ervoir operation strategies is presented. Two parts comprise this method: a similarity-based forecasting model for the sediment process at the dam, and a new operation mode of water and sediment based on the sediment process at the dam. The similarity-based forecasting model is built on the total flow model of water and sediment, which requires less data. Using the similarity among flood cases,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are calibrated by group, and are dynamically selected, an approach which enforces the suitability of parameters and improves the forecasting accuracy. In terms of the sediment process at the dam, the proposed optimal operation model of water and sediment improves the sediment-venting efficiency and saves the water resource.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总结了1950年代以来我国多沙河流水库运用方式发展历程,阐释了不同时期水库运用方式及其设计技术的发展变化,详细剖析了“蓄清调浑”运用方式及其设计技术。“蓄清调浑”运用将以往低壅水“拦粗排细”传统拦沙模式发展为“小水拦沙,大水排沙,适时造峰,淤滩塑槽”滩槽同步塑造运用和拦沙库容多元化利用,改变了只淤不冲的传统拦沙模式,正常运用期采用水沙分级分类调度辅以非常规排沙调度,实现协调水沙关系和拦沙库容再生利用,能在长期保持水库有效库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兼顾水库调水调沙需要,有效避免了泥沙淤积占用水库有效库容,减少了水库强迫排沙对下游水沙关系的不利影响,是对“蓄清排浑”运用的继承和对“调水调沙”的全面发展。在设计技术上,为了更好地满足调沙需要,要求科学合理设计调沙库容和排沙水位相应泄流规模,考虑调沙过程中的不同淤积状态,按照“深槽调沙、中槽兴利、高槽调洪”的库容分布规则进行水库库容配置;超高含沙量河流要在正常泄流排沙孔以下增设非常排沙底孔,形成“正常+非常”双泥沙侵蚀基准面;特高含沙量河流水库有效库容保持和供水调节之间难以协调,要采用水沙分置开发方式。研究成果将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多沙河流水库...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和下游河道泥沙模拟与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泥沙问题是贯穿三峡工程论证、设计、施工、运行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针对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需求,开展了三峡水库和下游河道泥沙模拟与调控技术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揭示了三峡水库泥沙絮凝规律、清水冲刷条件下推移质输沙及河床二次粗化机理、坝下游典型滩群演变与水库水沙过程调节的响应关系;提升了水库和坝下游河道泥沙数学模型技术,大幅提高了模拟精度;建立了三峡入库泥沙预测模式,提出了三峡入库新水沙系列;揭示了长江与洞庭湖、长江与鄱阳湖江湖分汇关系调整机理及变化趋势;研发了透水坝头和台阶式坝头两种新型航道整治结构技术;提出了三峡水库泥沙调控与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优化了"蓄清排浑"运用方式,拓展了三峡工程综合效益,为三峡工程高效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三峡水库汛期调度方式优化问题,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对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入出库沙量特性变化进行了分析,主要从泥沙角度对三峡水库采用汛期“蓄清排浑”动态运用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汛期入库沙量大幅减小,上游溪洛渡和向家坝水库蓄水运用后三峡水库汛期6—9月份含沙量已经开始小于论证阶段5月份和10月份的含沙量;三峡水库主汛期出库沙量占年出库沙量的90%以上,且汛期出库沙量主要集中在1~2次大的出库沙峰过程中;近期三峡水库汛期采用“蓄清排浑”动态运用的泥沙调度方式,泥沙淤积可许。研究成果可为三峡水库汛期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西藏玉曲河扎拉水电站运行后水库泥沙对电站取水发电产生的影响,基于扎拉电站整体河工模型试验成果,对扎拉电站运用50 a水库泥沙淤积过程,泄水建筑物及电站引水口前泥沙淤积分布、淤积高程,电站过机泥沙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库运用50 a末,库区泥沙基本达到冲淤平衡,水库淤积总量约占总库容的66.45%;坝前泥沙淤积高程基本与底孔进口底高程齐平,对底孔泄流排沙影响不大;电站引水口前形成较明显的冲刷漏斗,引水渠淤积对电站正常引水影响不明显;电站过机泥沙,在水库运用初期没有0.1 mm的粗沙,在水库运用50 a末,遇常年含沙量洪水,过机泥沙中粒径0.1 mm的粗沙占过机总沙量的3.2%。建议下阶段进行优化水库调度,提高水库排沙效率的研究,进一步减少水库泥沙淤积,减轻泥沙对机组的磨损。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泥沙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向阳 《人民长江》2000,31(1):22-24
三峡工程泥沙研究工作从1958年全面开展至今已40多年,长江科学院继续就与技术设计有关的坝区库区泥沙问题开展研究。长江科学院近两年来对三峡工程库区和坝区泥沙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沙江和嘉陵江来沙量占长江上游来沙量的83%,溪洛渡、向家坝和亭子口水库建成后,可使三峡水库泥沙淤积达到了初步平衡的时间推迟。三峡工程通航建筑物引航道的防淤清淤措施研究表明,枢纽运用初期引航道泥沙淤积物可采用机  相似文献   

18.
水库调水调沙回顾与展望--兼论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作者简要回顾了三门峡、恒山水库调度方式和小浪底工程设计、“八五”攻关和专题研究之运用方式以及碛口、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方式等。提出小浪底水库调度应坚持“多年调节泥沙 ,相机排沙”运用方式 ;调控库容应大一些 ,同时要有灵活性 ;充分利用天然大水过程排沙 ,必要时也可相机造峰 ;注重水库联合调水调沙运用及有关技术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9.
黄河前3次调水调沙试验对河口区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玉成  王宗波 《人民黄河》2006,28(2):24-25,28
通过对前3次调水调沙试验期间河口区段河道河势、水情的变化进行分析,表明调水调沙使河势发展趋向理想化,河道过洪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建议:①调水调沙的时间应不少于20d;②对调水调沙试验的效果分析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数据要一致,以便于掌握和对外宣传调水调沙的作用;③2005年调水调沙转入正常运行,对于运行期间的有关指标也要进行统一观测;④对西河口控导工程未建坝岸进行完善;⑤加强对小浪底水库运用后下游河道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陈济生 《人民长江》2002,33(Z1):22-27
Water projects' sediment deposition problems always cause widespread concerns. The gravity of them varies in accordance not only with reservoirs' natural and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with their modes of operation.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configuration and mode of operation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TGP) reservoir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everal existing large reservoirs in this paper. As many reservoirs are troubling environment by gradually extending coarse sediment deposition at the uppermost end of fluctuating backwater region toward upstream, Gezhouba reservoir on Yangtze and Danjiangkou reservoir on Hanjiang have shown no trace of such upstream extension of sediment deposition in relevant prototype observation data for the past 20 and more years. TGP reservoir's in-coming flow sediment conditions and configuration in plane are almost the same as those of Gezhouba reservoir, and TGP reservoir's mode of operation(usually keeping a very low pool level for flood control in flood season and storing up in-coming flow only thenceafter) is similar to that of Danjiangkou reservoir. New findings of sediment research and prototype flow sediment investigations as well as new agenda of large hydro projects' construction on Jinshajiang in nearest future assure the prospects of TGP sediment hand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