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地球与数字水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数字地球的战略意义、基本概念、涉及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就数字地球的基础,即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作了较详细的介绍.结合水利行业发展和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现状,阐述建设数字水利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以及实现这一目标所要跨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季节性积雪是北半球重要的地表覆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因子之一。卫星遥感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积雪面积、雪水当量(雪深)信息,是开展大范围积雪监测的重要手段。由于卫星资料具有多源和海量的特点,为满足其对多源长时间序列数据的管理和分析需求,根据现有遥感数据特点及应用分析特征,结合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对积雪专题模型的需求,设计和实现了一套积雪遥感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30多年长时间序列光学和微波积雪遥感参数数据的管理与分析,有效地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以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积雪产品分析为例,开展了青藏高原积雪时间序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覆盖率具有缓慢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水利基础数字图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TM遥感影像为信息源,采用人机交互判读的方法,先后2次开展了自治区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并进行了水利基础数字图开发研究。通过本研究,为自治区土壤侵蚀动态监测、土壤侵蚀调查技术发展以及数字水利、水保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遥感技术在水利应用上的逐步推进,海量多源遥感数据的低处理效率和共享程度成为该技术应用瓶颈。借鉴国内外现有技术经验,结合水利信息聚合应用特点,分析了解决该问题的空间数据密集和并行计算、快速检索与传输等几个关键支撑技术。通过对现有系统集成和应用模式的剖析,在理论上提出该运行框架的初步设计,为水利遥感数据中心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利用ArcGIS、SuperMap和MapInfo等对多空间数据进行优化设计、数据入池管理,形成一个集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管理和查询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全省水利普查数据,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王东 《吉林水利》2021,(8):55-58,62
为解决辽宁省水利大数据中心等关键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基于云技术通过两层服务架构支撑现有业务系统的迁移和应用部署来打通水利数据管理系统中数据孤岛、 融合各类水利数据资源、 形成智慧水利的核心数据建设目标.该平台的构建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了数据服务、 分析计算、 决策分析、 智能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并为推进和驱动水...  相似文献   

7.
水利数据中心应用服务平台是实现资源集成共享的载体,该平台的建设是解决长期存在的水利信息资源割据、共享困难、重复建设等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结合应用实例阐述了水利数据中心应用服务平台的定位、作用,对平台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功能模块进行设计。广东省水利数据中心应用服务平台的成功建设构造了通过组合服务来满足各级各类水利业务应用需求的新模式,创新了资源共享高效、应用集中统一和建设不再重复的水利信息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卫星遥感为代表的地表信息空天获取手段是支撑新时期智慧水利建设的重要途径。当前,遥感数据获取能力与处理服务能力之间出现了失衡,大量的对地观测卫星遥感数据被获取,而能够支撑水利业务的遥感数据产品即时服务能力和动态更新频次仍然存在瓶颈,“卫星数据量大、处理流程复杂、产品服务不足”的现状长期存在,制约着水利行业遥感应用的质量和效率。本文通过调研当前国内外遥感大数据加工处理进展,分析了面向智慧水利建设的水利遥感数据处理平台需求,设计了一种水利遥感数据规模化加工处理平台的框架,用于海量卫星遥感数据产品全链路自动化处理,以提升水利遥感数据产品处理质量和服务效率。该平台可以实现超过30种多源高分遥感数据全流程处理,通过动态分配GPU和CPU计算缓存,实现卫星遥感数据正射校正、融合、镶嵌、质检以及水利遥感专题信息提取等流程规模化、并行化和自动化处理,生产满足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的卫星遥感专题产品,支撑新时期智慧水利建设的遥感深度应用。  相似文献   

9.
各级水利部门汇集存储了各种类型的水利数据资源,由于数据源类型各异,应用场景不同,交换机制不顺,数据共享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水利数据的"三多"数据推送模式,构建了水利数据共享推送平台,解决了水利数据的灵活推送,实现了数据的有效共享.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浙江省水利基础数据普查的完成,探讨如何设计浙江省水利基础数据中心和其数据更新机制具有的重要意义。从水利基础数据的分析设计、数据采集和数据更新机制设计、数据汇聚方案编制和数据更新机制体系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重点论述了体系设计的核心技术即ELT构架技术。从案例分析可知,本系统应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为国内同类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了避免"数字黄河"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中,地理信息数据的重复采集和地理信息功能的重复开发,建设了黄河基础地理信息平台。该平台的建设内容包括地理信息标准、基础地理数据存储与管理平台、基础地理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4部分。平台采用数据层、中间层和应用层三层结构搭建,集一体化数据编辑、多源数据集成、COM组件、Web-GIS、三维GIS、中间件等技术于一体,实现对黄河基础地理信息的存储管理、发布显示、三维仿真等操作。黄河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在治黄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提供了全面、可靠、标准的黄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供了基于网络的地理信息浏览、显示、查询、分析等功能;提供了标准的地理信息服务中间件等。  相似文献   

12.
水文数字地球(HDE)是将水文信息按地理坐标集成,构筑全球水文信息模型,以全新方式处理水文各种问题,与其他信息相融合,为解决水文难题提供崭新的途径,提出了水文数字地球概念,阐明其意义,通报了研究现状,论述了研究内容,最后归纳出当前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组建涉及到现地信息采集,远程通信传输、数据落地处理等关键环节。通过卫星通信特点分析,当前卫星通信终端产品性能比较,系统建设需求和现场通信资源调查相结合,提出适合实际情况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组网方案。通过水利部948项目——"恶劣自然条件下水文测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课题的实施,在西藏雅鲁藏布江和高原冰川径流区域建设水文自动测报实验站点,通过卫星通信在遥测站进行数据传输应用,分析其数据传输的畅通率和准确性,为卫星通信技术在高原无公网通信及恶劣环境条件下提供应用指导。  相似文献   

14.
将数字高程模型(DEM)生成的数字高程流域水系模型(DEDNM)与新安江水文模型相结合构建数字流域水文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柘溪水电站的6个子流域进行产、汇流计算,所得子流域出口的径流过程与实际洪水过程进行拟合,制作洪水预报方案。结合流域现有遥测信息和实时校正技术编制了实时洪水预报系统。实时预报系统通过近1年的试运行表明该方案得到了成功应用,预报精度达到甲级标准。试运行期间依据该系统预报调度对大洪水进行了有效的错峰削峰,充分显示了水库的巨大防洪效益;洪水后期的拦蓄洪尾也为水库后期的保水抗旱提供了有力保障,增加了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15.
激光雷达技术在数字流域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激光雷达系统的原理和优点,并将其与传统的摄影测量方式进行了比较.在分析数字流域建设的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指出应用激光雷达技术解决数字流域系统的数据采集问题是必要的,并以具体实例阐明了激光雷达技术运用在数字流域建设中所带来的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编辑水文数据文件,开发了Windows环境下的运行的32位数据文件编辑器。介绍了编辑器的开发过程,技巧与方法,以及降水量自动记录仪数据的分析与格式转换时需处理的总题。  相似文献   

17.
海河闸水文站水文监控系统及运行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天津市海河闸水文站的水文测报工作效率和水平,提出并建立了海河闸数字水文站水文监测监控系统。该系统由水位自动测报、闸位自动监测、流量自动监测、气象多参数自动测报、视频监视监控和中心控制6个子系统组成,运行一年多来,各子系统的运行状况正常,通过比测分析,各水文仪器测验精度满足测验规范的要求,为今后天津市水文站网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目前洪水预报及洪水预报系统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洪水预报的综合集成应用模式,即基于平台、组件、主题、可视化的洪水预报集成应用模式。基于WebService技术将洪水预报模型及模型参数率定方法组件化并发布成Web服务。采用知识图关联信息,组织应用过程中的信息,描述事件、应用主题和业务流程。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和J2EE平台技术架构,采用中间件、网格、WebService、综合集成研讨厅等技术构建洪水预报综合集成服务平台。在平台下开展洪水与集成应用,通过实例检验洪水预报集成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