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洁 《四川水力发电》2013,32(3):160-163
针对隘口水库溢洪道弯道段内同时存在横向与纵向坡降、挑流消能出口轴线与下游天然河道走向存在一定角度交叉导致的水力条件复杂问题,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开展了溢洪道消能防冲效果方案和改善水流流态的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弯道段增设斜槛和改常规挑流鼻坎为扭鼻坎,能有效地改善弯道内水流流态和消能防洪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1∶40水工整体模型试验,研究了大塅水库新建溢洪道的泄流能力、水流流态、压力特性、水面线及下泄水流的消能防冲效果等。试验发现溢流堰面出现了较大负压,通过对溢流堰、溢洪道进口段喇叭形边墙、泄槽过渡段、泄槽渐变段以及挑流鼻坎等体型参数的优化,提出了能基本满足设计综合要求的优化布置方案,其试验研究成果可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沟水坡水库溢洪道除险加固工程受地形条件限制体形复杂,涉及弯道、收缩等复杂的水力学问题,为了验证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采用几何比尺1∶50的正态水工模型系统研究了溢洪道的泄流能力、流态、流速、压力及下游消能防冲情况等。针对弯道水流和下游消能不佳的问题,通过在溢流堰段增设导流墩,使水流分布均匀且主流居中,流态较原设计方案明显改善,不仅消能效果提升显著,而且减少了水流对右岸边坡的淘刷。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福建省洋口水库水工溢洪道设计参数指标及布置的合理性,对该水库的泄流能力、水流流态、消流防冲、冲坑形态、河道冲刷等方面进行模型试验,并对挑流鼻坎体型参数进行优化,增加差动鼻坎,从而减轻下游河床冲刷。结果表明:溢洪道泄流能力达到设计要求,溢洪道流态稳定,鼻坎优化方案明显改善了消能效果,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结构设计优化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引子渡水电站溢洪道消能防冲试验研究,从消能防冲角度提出了大流量,宽浅式挑流消能溢洪道泄槽及消能工体型设计的较优方案,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引子渡水电站溢洪道消能防冲试验研究 ,从消能防冲角度提出了大流量、宽浅式挑流消能溢洪道泄槽及消能工体型设计的较优方案 ,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盱眙山洪水库溢洪闸下游泄槽段平面上为弯道,立面上水流有较大落差,水流条件复杂,泄槽结构布置及设计难度较大。本文结合山洪水库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成果,着重对各种工况下溢洪道泄槽转弯段的布置及消能进行设计与研究,并与泄槽直线段对比分析,进一步阐明在各种复杂工况下泄槽转弯段内设置导流墩的必要性及其合理的布置方式以及出口消能设施的效果,以实现山丘区中高水头弯道溢洪道在过流、消能防冲等设计方面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为其他水库溢洪道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较短的距离内消除经圆弧溢洪道集中下泄水流的大部分动能,并改善水流在平面及过水断面上的流态,根据弯道急流的特点,并结合龙屯水库弯曲溢洪道的工程实践,对在溢洪道上设置的孔板消能工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溢洪道泄槽上设置孔板,可改善弯道冲击波在光滑溢洪道上形成的折冲水流的恶劣流态,使消力池内涌浪高度减小,水流流态相对稳定,主流冲击波基本消失。对整个试验过程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某山地溢洪道入流角度过大,且水流受圆弧段弯道离心力的影响,溢洪道外侧水体壅高明显,严重影响下游的衔接消能。在不改变原平面布置情况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溢洪道进行了优化设计,上游入水口及弯道衔接段设导流墩,下游陡槽段采用台阶式溢洪道的防冲消能体形,并对水流流态及消能率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上游进口段水流分布均匀,衔接段水面线明显降低,台阶段呈现稳定的滑行流。实测台阶式溢洪道消能效率达到了87%,消能效果良好,流态稳定。  相似文献   

10.
弯曲溢洪道改扩建工程常需经过模型试验研究确定其消能优化方案,针对汤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改建方案中弯曲泄槽段急流冲击波及消能不充分等问题,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推荐采用多级跌水与底流复合消能方式。在弯曲段一级消力池入口及出口设置斜向高低坎,二级消力池入口加消力坎、尾坎后设置防冲槽,形成多级跌水、两级消力池、消力坎、防冲槽等不同消能元件的组合,不仅有效利用了地形,而且改善了泄流流态,妥善解决了消能防冲问题。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