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都江堰枢纽工程完美地解决了自动引水、分水、排沙、泄洪、稳定引水量等问题,都江堰灌区2 000余年来形成了灵活而丰富的管理制度,在灌溉工程运行管理、岁修维护、灌溉分水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这些都是都江堰工程效益延绵2 000多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通过对都江堰及灌区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分析可知,都江堰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工程体系,表现了我国传统水利科技的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价值观。这种传统水利科技与文化,是我们今天面对日益严峻的人与自然关系时需要重新拾取与学习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时悠久,效益巨大,被誉为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性工程。侧重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视角下对都江堰工程及其价值进行阐释,在科技价值方面,都江堰水利工程在规划选址、工程布局、测量技术、水工结构及管理科技方面均体现出了时代的领先性;在文化价值方面,都江堰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水利衍生文化,深刻地影响了四川省的文学、宗教、建筑、民俗等诸多方面;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都江堰造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提出了都江堰灌溉工程体系遗产保护策略,在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指导下,为都江堰灌区注入新的生态内涵。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三日,我们广西水利电力厅、广西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的几位同志在四川省水利志编辑部陈跃均同志的陪同下,到了我国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灌县都江堰参观。这次参观,受到了都江堰管理局负责同志的热情接待,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工程的历史与现状、效益与存在问题,并亲自带领我们参观,边参观边讲解,使我们对工程情况有了粗浅的了解,受益不少。  相似文献   

4.
竹笼、杩槎、干砌卵石、羊圈是都江堰的四大传统水工技术。介绍了四大传统水工技术的型制、施工和优点,并总结了发展、演变和推广过程,深入探究了技术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分析都江堰传统水工技术在现代水利施工中的应用和革新,论证了都江堰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水利工程,是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的"活文物",要用发展的观念保护和继承都江堰传统水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彭述明 《中国水利》2000,(11):31-32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都江堰水利资源、资产优势和规模效益,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授权、四川省水利电力厅批准,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于1999年10月28日以依法管理的全部水利国有经营性净资产设立了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公司的成立,体现了都江堰水利人在管理理念上、在管理手段上、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自强不息、开拓奋进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6.
冯广宏 《四川水利》2002,23(6):51-53
中华本土科学,自古常缺乏系统完整的理论归纳,多数寄寓于具体的成功事例中,都江堰,就是本土水利科学成功的方案,说它是本土科学结晶也未为不可,因此,建立一门“都江堰学”是非常必要的。类似都江堰这样的古代水利成功典型,在全国已越来越少,都江堰至今仍保存了许多古代科学文化遗产,而且尚在发挥巨大效益,所以具有科学研究的唯一性。从抢救的意义上说,建立“都江堰说”也是相当紧迫的。都江堰本土科学的代表性,足以复原本土水利科学,这一点尚未得到广泛的理解。为此,展开一次讨论也很必要。  相似文献   

7.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的特大型多目标水利枢纽,至今已经发挥了2 275年的效益。回顾这座千年古堰的发展历程,从河流动力学角度分析了其得以运行2 275年的科学原理。"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是都江堰建造设计的核心理念,通过系统思维形成技术原始创新,由此实现了防洪、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都江堰对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泰州市区农村水利工程管护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浩  居敏 《江苏水利》2012,(10):22-23
近年来,我市各区加大农村水利建设投入,通过农村河道疏浚、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及专项工程等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善,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只注重工程建设,而忽视工程管理,导致农村水利工程效益衰退,不能发挥长久效益的现象。如何管护好已建成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使其长期稳定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是一个急需迫切解决而又任重道远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人类工程史上的伟大奇迹,反映了我国传统水利科技、传统文化思想的先进性、可持续性与可继承性。都江堰灌区在两千余年的历史中,形成和积淀了丰富的水管理制度与经验,是今天都江堰水利文化建设亟待挖掘和研究的内容。建设都江堰水利文化,不仅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措施,而且是完善灌区水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数字都江堰”一期工程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就“数字都江堰”二期工程的建设原则、重点进行了阐述.并指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节水型灌区”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