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洱海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因子评价法评价结果未能较好地反映近年来洱海水环境治理效果这一问题,本文系统收集了洱海1992—2015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层次分析和熵权法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选用多个水质指标,从水质和湖泊富营养化两个方面出发,对洱海水环境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并与单因子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来看, 1992—2003年期间洱海水质逐渐变差,2003年之后逐渐好转,并趋于稳定;从年内变化来看,洱海水质非汛期好于汛期(6—10月),湖中心区水质好于南部和北部。整体而言,洱海富营养化水平由贫营养逐渐向中营养转变。与单因子评价结果相比,采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能更好地反映洱海近20年水质的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南四湖水质有机污染评价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吉学  李金玉 《治淮》1999,(7):38-39
南四湖是由南阳、独山、昭阳和微山四个湖泊串联组成,湖面面积1266平方公里,总流域面积31700平方公里。1960年在湖腰建二级坝,形成了现在的上、下级湖,坝上建有4座闸共312孔。南四湖通过河流汇集苏、鲁、豫、皖四省32个县、市、区的来水,多年平均径流量29.6亿立方米,兴利调节库容11.28亿立方米。经过多年的治理,南四湖已具  相似文献   

3.
马根连 《人民长江》2012,43(12):68-70
为了摸清云南苍山十八溪水量水质现状,进一步掌握洱海入流的水量水质状况,从而实现对洱海更好的保护,对十八溪出山口与入湖口进行了丰、平、枯3次的水质水量同步监测,分析评价了苍山十八溪出山口和入水口水质现状及水化学类型。结果表明,十八溪出口水质均为Ⅰ、Ⅱ类,但入湖口水质较差;2004~2008年入湖口水质总体呈恶化趋势。污染源主要为农业面源污染、手工业生产活动及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4.
李红燕 《人民珠江》2021,42(1):46-52,72
根据1956—2018年洱海流域内实测流量、降水量、蒸发量以及出湖流量等水文要素的监测成果,利用流域产汇流原理及水量平衡原理等2种相关方法计算出洱海天然水资源量,并采用Manner-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法对洱海历年天然水资源量进行趋势性和周期性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计算的洱海多年天然水资源量较为接近,相对误差为...  相似文献   

5.
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一直以来是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云南采取革命性措施全力推进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以洱海保护治理为例,阐述洱海保护治理相关理念以及工程措施,分析洱海保护治理问题,总结洱海保护治理的成效,为我国高原湖泊以及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提供洱海保护治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公园湖泊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1年8月对上海市12个公园中的13个湖泊水体进行了调查。对综合水质指数中各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的权重进行了改进与选择,根据调查资料,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被调查水体的水质状况及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用评分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验证了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应用于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所调查的湖泊中,仅有15.4%的公园湖泊综合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的公园湖泊占53.8%,湖泊中TN和CODCr污染最严重,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简便易用,能全面反映水质状况,评价结果科学合理,适合在公园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集对分析法在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集对分析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特点,提出了基于5元联系度的集对分析方法.将集对分析理论中的3元联系度拓展到5元联系度,综合考虑事物的确定和不确定因素,在对水质富营养化进行综合评价时,分别把水质富营养化的分类等级和水样质量指标作为集对,求得与各个水样的联系度,实现对水样水质的等级评价和水样质量排序.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通用,计算结果较为客观和稳定,可为水质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提供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洮儿河水域的水质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了影响其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是来自沿岸各主要城镇的工业废水和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指出了防止水质污染,必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文设施项目建设成功与否,规划设计和项目决策占主导因素。对洱海地表水资源监测系统现状进行分析,从实现水文测报系统和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出发,提出规划设计中应处理好的3个关系,并从站网布设、工程选址与合理性、工程建设规模、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规划设计先进性、工程运行管理和实施意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论证了洱海地表水资源监测系统规划设计方案在设计上是合理的,技术上是可行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洱海作为“新三湖”重点保护湖泊之一,其水资源禀赋及污染源构成在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中极具代表性。经革命性保护治理举措的实施,洱海湖泊水质相比10年前有明显好转,但湖泊水质波动、蓝藻水华防控压力大、入湖河流水质不稳定、流域高质量发展格局尚未形成等新问题已然初现。文章研判洱海保护治理新形势,提出通过深化藻群结构变化机理研究、强化农业面源精准施策、加强流域水环境整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策略,推动洱海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乃至国内其他类似湖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洱海水体富营养化的演变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1992-2001年洱海水质监测数据,得出洱海富营养化的变化趋势;综述了洱海水体富营养化的演变进程以及近年来对洱海富营养化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引水济洱,建设湖滨带湿地生态恢复系统,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恢复之路来解决洱海富营养化问题的思路,为保护和治理洱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洱海流域水污染防治措施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洱海流域水污染防治措施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系统分析了洱海不同阶段治理措施的特点,对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洱海的水质保护历史及其措施对我国湖泊水质的保护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五里湖水质现状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8月—2008年7月对五里湖水体中的TN、TP、NO3--N、NO2--N、NH4+-N、PO43--P等氮磷营养盐和pH、透明度、温度、CODMn、Chl-a等理化指标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与2004—2005年的同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五里湖自2003年实施生态恢复工程以来,水体水质得到了一定改善,TN和TP负荷分别下降47.25%和10.06%,水体营养状况由中度富营养化变为轻度富营养化,但仍还没有完全从根本上解决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白洋淀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流域人类活动和气候干旱化的影响,白洋淀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通过对白洋淀湖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并运用与湖泊富营养化关系最为密切的Chla、TN、TP、CODMn和SD作为评价参数,采用综合营养指数法确定湖水营养类型。湖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表明,白洋淀为重碳酸类钠组Ⅱ型水的偏碱性湖泊,综合营养指数法确定湖水为中-富营养级湖泊水体。主成分分析法结果显示,湖泊污染的主要因子是TP。借助硅藻及其组合分析了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发现白洋淀硅藻属种以耐营养种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meneghiniana(20.43%)和Cyclostephanos tholiformis(25.40%)为组合特征,表明湖泊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环境状况堪忧。  相似文献   

15.
洱海是大理白族人民的集中饮用水源地,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加剧影响,近年来洱海水质呈现旱季较好、雨季超标问题突出、年际波动变化明显、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逐步加重等变化特点.从水质演变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分析,农业面源是影响洱海水质雨季超标的关键环境因子,降雨径流是面源入湖的主要驱动力和载体,水情条件是驱动洱海水质年际变化的...  相似文献   

16.
镜泊湖水质及富营养化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镜泊湖水质及富营养化情况,于2007年4~7月,每月取水样一次,分别监测透明度、COD、TN、TP等水质指标,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5类,进行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湖水的透明度较低,COD偏高,pH值小于7,略显酸性,TN、TP较高,其中TN含量严重超标;镜泊湖水质类别属于Ⅴ类,水质较差,属严重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7.
太湖水质及富营养化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太湖1997~2006年系列监测资料为依据,对太湖近10年的整体水质状况、富营养化状况以及主要污染指标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水质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水体状况呈逐渐恶化的趋势,富营养化程度逐年加剧,太湖治污工作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采用MPN法分析了贵州阿哈湖和云南洱海春秋两个季节沉积物硫酸盐还原菌含量,结果表明淡水湖泊沉积物硫酸盐还原菌含量低于海洋沉积物;洱海沉积物硫酸盐还原菌含量低于阿哈湖沉积物,秋季沉积物硫酸盐还原菌含量高于春季,且有该类微生物栖息的沉积物深度增加。分析造成硫酸盐还原菌含量发生改变的环境因素可能是沉积物中硫酸根浓度、温度以及有机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洱海表层水体中氮素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统计学技术,对洱海表层水体中不同形态氮素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洱海表层水体中不同形态氮呈现自南向北逐步增高的空间变化特征;NO3--N质量浓度高值出现在洱海南部区域;溶解性氮和TN质量浓度在洱海中部地区出现高值区;NH4+-N在弥苴河江口及万花溪入洱海处出现两处高值区。TN质量浓度数值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34.84%;NH4+-N、溶解性氮和TN在空间分布上除了受湖水流速、水文情势、水动力学性质、水文气象等结构性因素的控制以外,还受到外来污染、水利工程控制、用排水等人类活动的随机性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