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复杂地下洞室群施工动态演示系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采用动态演示技术研制开发了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的二维动态演示系统和三维动态演示系统,把复杂的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用运动着的画面形象地描绘出来,为直观充分地掌握了解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地一洞室群施工组织设计的现代化水平。研究成果在溪洛度地下洞室群施工组织设计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某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某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布置情况,包括厂房、主变室和尾水调压室的布置格局、洞室间距,以及附属洞室布置。通过多方案的分析比较,确定了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工程类比和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模拟技术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水利工程施工各方面(如地下洞室施工、土石坝施工、混凝土施工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其中对地下洞室施工过程的研究已有20年左右的历史,研究愈来愈深入、完善,为此,对国内外地下洞室群施工系统计算机仿真模拟研究进行了归纳性的阐述,将地下洞室系统为三个阶段,即传统研究阶段、计算机模拟研究早期发展阶段和计算机模拟研究最新发展阶段,内容涉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向,并  相似文献   

5.
以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施工过程动态模拟模型.针对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提出了工序模型和活动模型两个层次建模方法.根据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系统中各单项洞室间逻辑关系和开挖程序,基于网络计划技术建立工序模型;根据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系统中不同的单项洞室可能对应着不同的施工工艺流程的特点,基于循环仿真随机网络技术建立活动模型;将仿真成果数据与三维图形空间数据相结合,建立时空上对应的地下厂房洞室群三维数字动态模型.该系统模型将网络计划技术、循环仿真随机网络技术、系统仿真技术、三维可视化仿真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为优化施工机械设备配置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以及水利水电工程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与现场管理提供了定量技术经济指标作为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系统仿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登华  张伟波  郑家祥 《水利学报》2001,32(9):0086-0092
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十分复杂,很难用传统的方法求得合理的施工组织安排。本文首次提出了集循环网络计算机模拟技术、可视化面向资源建模技术、网络计划分析与优化技术及动态演示技术于一体的地下洞室群施工系统分析理论方法,并将地下洞室群施工系统仿真划分为4个有机组成部分来进行,即:单项洞室施工计算机模拟计算分析;地下洞室群施工进度分析;地下洞室群施工系统模拟计算分析以及地下洞室群施工动态演示。开发了地下洞室群施工系统分析计算机软件(XLD),并成功地应用于溪洛渡地下洞室群施工组织设计中。  相似文献   

7.
在该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中,针对在不同施工时期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通风散烟控制技术,分别利用中导洞提前贯通进行通风、电缆井超前施工通风、施工支洞自然通风及机械通风多种通风方式结合,改善洞内新鲜空气需求,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节省建设资金。  相似文献   

8.
9.
试论地下洞室群施工专家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地下洞室群施工基于模型的实时专家系统,使地下洞室群施工管理智能化,将施工专家的经验,智慧在施工的各个环节加以体现,文中对解决这个领域问题智能化的关键技术,如系统结构,知识表达,逻辑推理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地下洞室施工安全监测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电、交通建设中,大型地下洞室的建设很多,规模越来越大.因而地下洞室施工的安全监测必不可少.而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十分重要.它是任何仪器监测无法替代的.从主要量测项目和选测项目的辩证关系出发,具体工程的施工量测项目应由地下洞室的环境条件来确定.各种观测应对监测数据进行现场核查并结合不同监测项目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在设计和应用时都应考虑不同监测项目之间的侧重点和相互印证的关系,不可偏信偏废,要做到重点突出、兼顾一般、互相印证、互为补充.通过监测成果及时优化施工措施和方案,可节约施工成本、加快进度,还可根据实测资料提出工程施工设计修改意见,为变更索赔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厂区工程地质条件,对溧阳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布置进行深入研究,重点对地下厂房的位置、纵轴线方向及球阀布置的选择等进行详细的论证。在此基础上介绍整个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各主要建筑物的布置情况。目前施工和开挖揭露的厂区地质情况与前期勘探情况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了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布置方案是合理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山东某地下水封液化石油气库工程,基于洞室截面尺寸和场区结构面发育特征,采用Q系统计算出特定Q值洞室围岩段的初步锚喷参数。基于场区地应力分布特征,采用GSI和Hoek-Brown准则建立起Q值与岩体等效力学参数的联系。基于3DEC离散元,分别从连续和非连续围岩角度对锚喷参数进行校核,并基于超载安全系数法评价支护结构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连续围岩条件下,锚喷支护对围岩位移的控制作用明显,锚杆的最小安全系数为2.75,喷层的安全系数为1.25,表明锚喷参数是安全、合理的;非连续围岩条件下,由于出现局部失稳块体,锚喷支护破坏失效;Q系统不针对局部块体失稳问题,表明结合离散元等数值模拟技术进行综合设计的必要性以及施工期对局部失稳问题进行提前甄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洞库水幕系统密封效果,进行了水幕系统效率试验,通过水幕孔在不同水动力状态下的压力变化情况判断其效率值的高低,进而在低效率岩体区域增加水幕孔来改善岩体连通性和渗透性,提升水幕效率值。讨论了水幕系统水平水幕孔效率试验中关键参数临界压力值的求解方法,并以烟台某地下洞库水平水幕孔效率试验为例,应用该方法求解的临界压力值对水幕效率进行判断。试验结果证明,该临界压力值的求解方法有一定可行性,能够准确判断需要补孔的区域,进而显著提升该区域的水幕系统效率值;岩体渗透性与水幕效率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满足洞室密封要求的岩体的渗透系数在10-7~10<sup>-5 m/s 范围内;文中临界压力值的求取是在一定假设基础之上完成,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熵权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将两个方法结合,避免了人为赋权值的不确定性造成的误差。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将上述方法运用于某地下洞室群施工方案比选中。通过引用文献[3]中原始数据,且考虑比文献[3]中影响施工进度更多的指标,计算各个方案的综合评价值,得出的最终方案优选顺序与文献[3]稍有差别,但最优方案一致,且较文献[3]得出的最优方案辨识度更高,能够为施工决策者提供更切合实际的施工方案选优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文 《云南水力发电》2010,26(4):37-41,48
针对彭水电站高边墙岩性本身具有自稳时间短、抗风化能力弱,破坏机制具有突然性,不易被检测设施所掌控等特点,首次从岩体卸载的角度着手,采用薄层开挖随层支护、系统地应用钢质楔头预应力中空注浆锚杆和以钢垫板替代混凝土锚墩头新技术、通过无盖重固结灌浆加固处理、无裂缝预应力岩锚梁施工等创新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洞室高边墙围岩的开挖卸荷变形、确保了布置在高边墙上岩锚梁结构的稳定,实现了高效快捷的工程建设目标。填补了国内外大型地下洞室在陡倾角、薄层顺岩层走向布置的高边墙稳定施工技术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吴军  吕国伟 《四川水力发电》2004,23(2):35-36,77
紫坪铺工程地层内富含瓦斯气体,给地下洞室开挖施工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阐述了如何在水工隧洞中做好瓦斯气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及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云南某水电站地下洞室的地质勘察及设计资料,通过ANSYS建立其三维地质模型,经FLAC3D数值模拟计算,系统研究了该水电站地下洞室开挖及支护后围岩的应力场、应变场和塑性破坏区的变化特征,对其围岩稳定性做出评价,为洞室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1 工程概况冷竹关水电站主厂房和安装间共长 5 9 4m ,岩锚梁以上宽 19 3m ,以下宽 17 4m ,其中主机间长 40 6 9m ,机组间距12m。厂房水平埋深 170~ 2 2 0m ,铅直埋深 140~ 15 0m。主机间右侧为安装间 ,长 18 6 9m ,宽 17 4m ,高 7 1m。主机间左侧为副厂房 ,长 2 1 6 6m ,宽 7 4m ,高 14 5 6m。整个地下厂房系统置于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片麻岩中 ,围岩为成洞条件较好的Ⅰ、Ⅱ类岩体 ,但局部有小断层交汇 ,裂隙密集 ,围岩质量及成洞条件有所降低 ,特别是F1断层 ,在施工中对副厂房上游边墙、主厂房上游边墙、岩锚梁和 3号…  相似文献   

20.
潘伟 《人民珠江》2003,(3):59-61
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系统开挖较集中,其开挖量大,出渣量多,出渣强度高,开挖工期与施工方法、地质条件、施工通道布置等各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枢纽布置、地下硐室施工特点,确定厂房开挖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开挖的施工程序,另外,在尽量利用永久洞作施工通道的前提下,为加快施工进度适当布置必需的施工支洞,以保证工程如期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