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泰安市大汶河管理局2007年在大汶河砂河砂资源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了包括雨情、水情、重点河段监控、现场监控、调度会商五部分的防汛信息化工程。该系统在该局和所属的7个河道管理单位投入使用后,达到了雨情实时采集、水情自动测报、现场视频远程上传、防汛数据汇总查询、远程汛情会商和指挥调度等功能,实现了对大汶河洪水全程监控和数据采集,提高了处置河道安全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水库防洪调度会商模式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水库实时防洪调度中涉及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形成会商因子集;提出水库实时防洪会商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总体框架;并提出了会商初始方案的生成方式、会商主界面功能设计、会商方案集管理、会商系统前台界面与后台支持模型系统的耦合原理以及会商过程中相关辅助功能的实现方式。在全国数十座大型水库防洪调度中的实际应用表明,这一会商模式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清沙河水库工程水情测报系统内容展开相关分析和研究,对水情自动测报的相关内容、设计工作原则、系统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水库工程水情数据传输设计系统等相关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充分发挥出水库工程水情测报系统的工作优势和特点,保证水库工程的水情测报信息对准确收集和应用,为水库工程的水情监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后续的水库工程水情测报信息收集工作提供出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信、自动控制及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将其运用到数据采集和处理中,可提高水情信息的传递效率。本文以红谷田水库为例,阐述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方案。该系统可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存储、人工置数和自动传输、图表化处理等,从而实现水库水情数据和工情数据的实时传输、处理及分析,并为水库的经济、安全运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情会商是提高水文预报成果精度的重要途径,为解决水情会商不形象不直观,会商难度大、时效性差、精确度低的情况,研制了一个以网站为载体,电视墙为显示终端的水情视频会商综合平台,通过平台可以进行水情和气象信息查询、调用数据、远程察看一线水文测验实况,使水文预报过程直接在电视墙上显示,提高了水文情报预报的实时性、准确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从而使水情会商形象化、动态化、信息化,通过该平台还可进行水文业务管理平台展示和召开远程视频会议,共享了水文数据和水文资源。  相似文献   

6.
1 前言 近二十多年以来,采用非工程性措施防 洪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重视。建立水情 自动测报系统可提高水库电厂的防洪能力, 投入小,收效大。特别是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与水库电厂的自动化管理系统结合起来进行 优化调度,可节约相当可观的水力资源,增 加发电量,使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为 此,越来越多的大、中型水库水情自动测报 系统相继上马。测报系统收集的水文资料经  相似文献   

7.
黄河上游气象水情预报的有效形式会商秦云全(西北电业管理局,西安,710004)1986年龙羊峡水库投运以来,黄河上游形成了国内最大的梯级水库群和电站群。由于龙羊峡水库是多年调节水库,年度乃至多年的气象水情预报变得十分重要,成为安排龙、刘、盐、八、青梯...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利》2004,(24):i014-i014
水文情报预报是实施防洪决策、水资源优化调度、水工程运行管理的科学依据。多年来,水文部门为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提供了大量准确及时的水文信息和预测预报成果,为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目前,全国有1134处水文站发布水文预报,已建立七大江河干支流主要控制站、全国防洪重点地区、重点水库和蓄滞洪区的洪水预报方案。水利部水文局组织开发的《防汛抗旱水文气象综合业务系统》《防汛抗旱WEB水情查询系统》《洪水预报系统》《防汛抗旱水情会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业务系统,在历年防汛抗旱减灾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山东省水利防汛调度会商系统升级项目建设,为全省16个市、166个县、34个大型水库配备了视频会商终端,实现省市县三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时会商和指挥调度,满足值班轮询、水情会商、防汛调度的可视化需要,为山东省水利系统汛期政令畅通和突发事件处置提供了扎实保障。  相似文献   

10.
《江苏水利》2013,(3):51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结合江苏防汛防旱、水资源管理等工作实际需求,我省开发了集水情数据实时交换、水情业务管理、水情会商、水情数据维护等系统于一体的水情业务平台。基于MVC三层结构设计,运用Web Service、Ajax、WebGIS等技术,首次构建了江苏省水情综合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