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阐明南矶山碟形湖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采取了多样性指数等调查方法对代表性碟形湖优势植被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植物物种共有10科18属28种,其中丰富度依次为芦苇群落南荻群落苔草群落;多样性指数依次为芦苇群落南荻群落苔草群落;均匀度指数依次为南荻群落芦苇群落苔草群落;优势度指数依次为苔草群落芦苇群落南荻群落。在研究的3个群落中,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在不同群落中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体现出多样性指数以及丰富度高的群落往往优势度指数就小的一般规律。南矶山湿地碟形湖区物种多样性差异与湖泊水位、植物繁殖特性、物种种间竞争力是显著相关的,并充分体现出南矶山湿地生境的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沿黄湿地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省沿黄湿地、滩地选择10个典型样地,以草本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开展沿黄湿地植被多样性特征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大,随高程增加而呈先升后降的格局,样方间植物物种从1~27种;均匀度指数(E)一般在0.8上下浮动,多样性指数H值介于1.44~2.36之间,均总体呈逐渐减小趋势;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0.7~0.9之间,差异不显著。沿河岸高地至河道的方向,各群落优势种从陆生的白茅等过渡到适应水生的柽柳,伴生种也由狗牙根等旱生植物过渡到芦苇等湿生植物。总之,河南沿黄河湿地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水平较低,区域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比较大,植物多样性显示出强烈的过渡效应、干扰效应,并充分体现出河南沿黄湿地生境的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卧龙湖湿地位于辽宁省康平镇西郊,其范围112km2,东西长16.5km,南北宽53km,包括水面、沼泽、塘、湿草地、滩涂等组成的内陆型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区域。卧龙湖湿地保护的根本问题是水,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威胁,缺水是主要原因。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将辽河水引入卧龙湖是解决卧龙湖湿地缺水的最有效的捷径。对阻水严重或影响湿地水文情势的环湖堤、遏水道路采取相应改建措施,扩大桥涵或入水渠道,打通湿地内所有修建的堤坝围堰,恢复原湖区的水文格局,增加湖内鱼类种群数量,尽快恢复鱼类资源,保证鸟类有充足的食物。通过水源补给工程措施的实施,在原有的水生植物生长区补种蒲草、芦苇等水生植物,恢复湿地野生动物种群,逐步恢复原有的生物种群。  相似文献   

4.
正通过对富有地域特色的湿地植被群落的梳理和补充,以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兼顾景观效果,采用生态设计的手法,应用生态防护实用技术,以植物为本,建设适宜各种植物群落生长、繁衍的湿地示范植物园。通过生态防护植物品种的合理配置和应用,对震泽长漾湿地采取建设性保护的措施,在保护原生态的基础上,恢复湿地类型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辽河保护区湿地在辽河干流污染负荷削减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综述了辽河保护区湿地近40年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及其主要驱动因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湿地保护措施与未来研究展望。1980—2010年,湿地面积总体呈减少态势,辽河口保护区段以外的辽河保护区植物资源稀少且种类单一,不适宜大部分鸟类和鱼类等动物的繁衍生息;2010—2020年,湿地面积快速恢复,宏观植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明显改善,鸟类与鱼类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多。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是湿地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自然驱动因子,大规模农业开发、水利工程修建、油气开发、城镇化和外来物种入侵等人为驱动因子在湿地演变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当前可重点从严格保障生态需水、多层次重建水陆交错带及敞水区水生植被、物理化学与生态防治措施联合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开展湿地保护工作。未来重点开展基于流域尺度的辽河保护区湿地发育机制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由于湿地的蓄水量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本文重点针对卧龙湖特征蓄水量进行了研究,采用水文地貌评价(HGM)法,结合湿地蓄水量、生物多样性、水质(污染)等参数,以生态环境的角度综合分析了卧龙湖的生态环境与特征蓄水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湿地的最大生态蓄水量5287万m~3和最小生态蓄水量495万m~3,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敦煌西湖湿地草本植物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海荣  董小刚  王永胜 《人民黄河》2012,34(11):91-93,96
以甘肃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草甸沼泽、芦苇沼泽、盐沼和盐碱地4种湿地类型,采用常规植物群落学调查方法,研究了敦煌西湖湿地草本植物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①4种湿地中共观测到43种物种,分属17科40属,其中禾本科和菊科物种占总物种数的46.5%。草甸沼泽湿地植物群落物种数最多,观测到29种,而盐沼最少,仅有8种。②草甸沼泽为多优群落,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大,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小;芦苇沼泽植物群落结构单一,形成芦苇绝对优势种,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小,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大;盐沼和盐碱地以耐盐耐旱植物为主,物种优势地位明显,Pielou均匀度指数较大,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较小。③4种湿地呈阶梯分布,地形起伏影响水流方向和积水季节,是4种湿地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形成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靖德兵  洪剑明  尹炜 《人民长江》2008,39(16):22-24
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常用的人工湿地植物种类及相应多种类复合湿地植被的生态特征与净化功能,指出复合植被有利于处理多种类物质形成的复合污染、丰富湿地微生物种群和提升湿地的景观娱乐价值.在复合植被系统中,植物个体间通过对光等环境因素的竞争以及根系分泌物、枯落物释放化感物质来影响植被群落的稳定性,普遍地进一步提高了人工湿地系统的污水净化效率.因此,建设多种类复合湿地植被不仅是提升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率和生物多样性、游憩品质效果的重要途径,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湿地占地面积大的缺陷,促进了湿地在人口密集区域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水文要素是控制湿地生态过程发展与演替的主要驱动因子,在湿地形成、发育、演替直至消亡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湿地植被群落是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成分和主要初级生产者,其结构、功能和生态特征综合反映着湿地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功能特性。本文以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植被群落—水文要素丰度直方图和敏感性指数,分析探讨了保护区内5种典型湿地植被群落对水深和淹没频率两种水文要素的耐受性和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群落对水深、淹没频率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不同。其中:(1)虉草和蓼子草2种群落对水深的耐受性最强,南荻群落最弱;苔草群落对淹没频率的耐受性最强,蓼子草群落最弱。(2)相较于淹没频率,5种典型植被群落对水深的敏感性更强;(3)南荻群落对水深和淹没频率变化的敏感性最强,而蓼子草群落对水文要素变化的响应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
东江中游河边植被多样性调查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被多样性作为河流健康评价体系的指标之一,反映了植被稳定性对河流健康程度的影响。通过对东江惠州段泗湄洲的植被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夏侬-威纳(Shannon-Weiner)多样性和均匀度评价法,对河边植被多样性进行了评价,分析得出了不同高程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亚热带地域河边植被发育较快,植被演替主要决定于淹没频率与高程。从低滩到高滩,植被类型从草本向灌木、最后向木本过渡。植被的多样性也随着高程的增加而提高,高滩植被相对完整、稳定,其生物多样性指数比温带地区的指数高。水位的变化对低滩植被多样性的影响很大。低水位时,低滩散布多种草本植物;而高水位时,部分物种淹没死亡,余下以禾本科和沙草科植物为优势种草本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3年金沙江干流8个典型断面的植被生态现场考察资料,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对金沙江干流的植被空间异质性及其对生态恢复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干流植被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表现为上、中、下游植被景观格局、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均存在明显的差异;2金沙江干流自然植被群落的结构完整性不高、组分单一、多以灌木和草本为主,生长型和生活型上具有多旱生、寒生植物的特点;3自然植被及其空间分异对干流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建议在金沙江干流的生态恢复实践中,充分尊重植被空间异质性的自然规律,分区域、分类型地制定生态恢复策略,同时利用好本土植物种子资源,以旱生灌、草类植物作为先锋物种,分步骤、分阶段地开展生态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12.
卧龙湖湿地是辽宁省半干旱区向湿润区过渡的生态敏感带,对保护辽宁中部城市群环境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增加生态基流量的保证程度是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的前提条件。分析了卧龙湖湿地退化的过程和原因,并结合历史观测资料,运用长系列法,对湿地生态基流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人工生态补水措施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拉萨拉鲁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拉鲁湿地面积锐减、水文和水质状况恶化、植被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等问题,提出优化设计湿地水生植被、加强湿地水环境综合治理、增强保护意识、严格科学管理等5项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在严格管理和科学保护的基础上,拉鲁湿地恢复与重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鄱阳湖区的南矶山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内3种典型湿地植被群落表层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氮的含量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同种植被群落下各采样点土壤养分含量基本一致,而不同植被群落下相应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明显。其中有机质变化趋势:苔草群落南荻群落芦苇群落;有效氮含量变化趋势:芦苇群落南荻群落苔草群落;有效磷含量变化趋势:苔草群落南荻群落芦苇群落。典型植被下3种土壤养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有机质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有效氮呈显著负相关,有效氮与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相较于其他湿地类型,南矶山湿地的表层土壤中3种养分的含量总体不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河流整治带来的负面影响 ,论证对受损的河流进行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是指河道形态和河床断面的修复及恢复丧失的河岸带植被和湿地群落 ,可采用的具体方法有 :恢复河道的连续性 ;重现水体流动多样性 ;给河流更多的空间 ;慎重选择河道整治方案 .在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对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应用提出合理建议 .  相似文献   

16.
受水位波动的影响,水库消落区普遍存在植被退化问题,这一问题在北方水库尤为突出。消落 区湿地化改造是针对消落区的植被退化问题通过持续的水分补给构建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实现对落 干消落区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的提高。以碧流河水库蛤蜊河入库口旁侧消落区为研究对象,开展消落 区湿地化改造的实例研究,通过对比工程前后植物物种和 NDVI变化,分析其对区域植被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湿地化改造提高了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充分的水分补给使得植物物种由喜旱植物为主向喜 湿植物为主转变;2019年区域 NDVI平均值相比于 2015年增长 14.59%,方差降低 46.8%,工程实施后 消落区植被的覆盖度和均匀度得到提高。消落区湿地化改造能够有效改善消落区在落干时期植被条 件,是改善消落区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黄河河口生态需水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守兵  凡姚申  余欣  窦身堂 《水利学报》2020,51(9):1101-1110
黄河河口生态需水包括河流生态需水、湿地生态需水和近海生态需水。系统梳理了近20年来黄河河口生态需水目标、需水类别和需水量计算结果;结合黄河河口演变特点,提出生态需水研究的重点和主要方向。河流生态需水以满足重要渔业物种生境为主,重点研究指示物种对天然径流量节律的响应特征,量化水文-生态响应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恢复自然水文情势的生态功能。湿地生态需水应深入研究植被、土壤、水体的水盐平衡和蒸散发规律,从植被和鸟类生态位的合理设计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持出发构建生态系统结构,确定湿地合理规模。近海生态需水应研究入海冲淡水对渔业物种低盐产卵育幼场的塑造和维持机制,以及重要渔业物种习性、适宜营养盐水平与磷酸盐输送扩散机制。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利津断面径流量满足已有生态需水径流量各项研究成果要求的年份比例为37%~58%,春季经流过程经常缺乏流量脉冲。初步分析以湿地、河道鱼类和近海鱼类为主要目标的全年生态需水量为86亿m~3,径流过程需要阶段性场次洪水。建议对小浪底水库调度方案进行多年优化调整,兼顾春季流量脉冲的塑造,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河口生态需求。  相似文献   

18.
闫芊  蒋海涛  陆健健 《人民长江》2008,39(23):75-76
对比研究了崇明东滩围垦区和潮滩湿地环境因子、植被多样性以及生活型等生态特征。围垦区土壤环境因子与潮滩区相比差异性显著,更接近陆生生态系统。围垦区植被生物多样性高于潮滩湿地,潮滩湿地植被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为2.251,围垦区植被以菊科和禾本科为主,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为3.177。潮滩湿地植物主要以隐芽植物为主,占66.7%。围垦区域内植物主要以1 a生植物为主,占58.8%,并且出现了地面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潮滩湿地中水生植物占较大比例,围垦区水生植物的比例减少,陆生植物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9.
卧龙湖湿地距沈阳市120 km,是一个典型的平原湖泊湿地。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水量的平衡研究是湿地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能为其他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重要支持。根据实测降雨、径流、地形等资料,分析了卧龙湖的地势变化规律和近年来水文要素的年变化规律,并建立卧龙湖的水量平衡模型。模型的建立为研究卧龙湖的其它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分布着较多洲滩型湿地,存在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栖息地破碎等问题。以长江中下游典型江滩湿地——绿水湾湿地为例,针对其湿地生态系统原始风貌与结构完整性受损严重的现状,以近自然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作为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提出以涉禽、游禽为指示物种,在满足长江防洪要求、水文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生境类型及空间总体布局,采用湿地基底恢复、湿地水文水质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恢复3项关键技术进行湿地生态系统重构,并提出关键技术方案。提出的湿地生态系统重构思路、关键技术与方案,可应用于南京市江北新区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工程,并为长江中下游洲滩型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