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盾构隧洞工作竖井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三元  石裕  李蘅  马永锋 《人民长江》2010,41(24):47-50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盾构隧洞南、北岸工作竖井是穿黄工程中设计及施工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项目之一。经研究比较,竖井采取地下连续墙加满堂内衬的结构型式,并根据地质条件及竖井工作特点,对竖井采取了相应的加固及防渗措施,很好地解决了竖井基坑开挖深度大、地形地质和受力条件复杂、结构体型和基坑降封水难度大等难题。北岸、南岸工程工作竖井先后于2007年和2009年建成运行,经受了施工期与运行期各种工况的考验。可为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穿黄隧洞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上规模最大的特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全长4.25 km.隧洞穿越的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硬塑粘性土和全新统中密饱水砂层以及卵石层、泥砾石层等,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和风险较大.阐述了穿黄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对盾构施工隧洞的埋深、盾构机选型、设计与制造需要考虑的障碍物和不良地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保证盾构隧洞顺利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长征  凌霄 《人民黄河》2004,26(1):41-41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隧洞方案设计,根据穿黄河段特殊的地形地质、洪水泥沙条件和目前国内外隧洞设计施工的先进技术,设计采用预制和现浇双层结构和泥水平衡式盾构施工的先进技术。由于穿黄隧洞的规模和设计运用条件的特殊性,该工程的设计目前在国内外工程实例很少,因此方案布置、结构计算及施工等诸多课题都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翔  尹习双 《水电站设计》2007,23(2):1-4,14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盾构隧洞是整个项目的控制性工程,其施工进度受地质条件、盾构机施工参数和工程组织管理的影响较大。本文根据穿黄工程盾构隧洞的地质条件、已定货的盾构机施工参数和初定的施工方案,建立了施工进度仿真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动态仿真软件,对盾构隧洞的施工进度进行动态仿真,并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道掘进采用了泥水平衡盾构施工,管片安装前检查项目主要有三环拼装试验、检漏试验等,管片运输包括水平运输、垂直运输等;止水条粘贴应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监理工程师必须进行旁站监理,现场拼装时要满足下一环掘进,确保有足够的盾尾间隙;必须按程序逐步拧紧管片螺栓,背后注浆要选取合理同步注浆参数,确保管片受力均匀并尽早稳定.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盾构始发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的盾构始发深度大、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始发空间狭小,始发进洞时涌水涌砂的风险很大。施工中制定了严密合理的工序,重点对始发区进行高喷和冷冻加固,安全顺利地实现了盾构始发。  相似文献   

7.
穿黄隧洞工程采用先进的盾构法施工,地质条件复杂且掘进距离长,技术复杂,难度高,施工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和困难。因此,必须针对穿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设计和要求,对盾构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下进行重点研究,提前采取相应的技术对策,确保如期、安全、优质完成穿黄隧洞工程施工。  相似文献   

8.
范子福  李锋 《人民长江》2009,40(11):8-9
穿黄隧洞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的关键性工程,为保证施工用水,在黄河北岸施工供水水源地进行大口径抽水试验,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为施工供水设计提供依据。通过稳定流、非稳定流理论计算,提出渗透系数k为16~18 m/d,并用裘布依公式计算得出影响半径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接近,故影响半径推荐值为1 113 m,并根据开采试验,确定单井可开采水量为177 m3/h。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盾构选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志新  张龙杰  杨晓萍 《人民黄河》2006,28(8):52-52,77
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的设计方案及工程地质情况,指出隧洞方案与渡槽方案相比,避免了与黄河河势、黄河规划的矛盾,且盾构法施工技术国内外都有成功经验,因此选择了隧洞方案。详细介绍了盾构选型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盾构技术与穿黄隧洞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盾构施工技术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以及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工程的施工方案,针对穿黄隧洞工程实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道盾构注浆浆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隧洞盾构施工工法要求,对研制开发的水泥-膨润土-水玻璃系双液塑性壁后注浆材料,通过室内模拟注浆试验,重点探讨了材料组分对注浆材料流动性、稳定性、凝胶特性、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凝胶时间可控制在10 s左右;不同配比注浆材料1 h单轴抗压强度为0.08~0.12 MPa,28 d为7.81~8.52 MPa;渗透系数为2.0×10-8 cm/s;模拟注浆时浆液不被水稀释,充填良好;且不会对地层产生劈裂,也不会向开挖掌子面渗漏.  相似文献   

12.
于澎涛 《中国水利》2006,(20):29-31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施工中存在着地质条件差、工程结构复杂等问题,因此施工难度很高。结合实际施工特点和技术研究应用,介绍了地连墙技术、盾构始发加固技术、盾构施工技术、内衬混凝土施工技术、隧洞防渗等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隧洞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四"中线工程输水能力及冰害防治技术研究"所取得的部分水力学研究成果,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模拟平台的研制、中线工程数值仿真软件开发、分水口和节制闸的水力敏感性分析、闸前常水位控制算法、穿黄工程节制闸闸前水位确定、冰期输水能力及冰期运行控制等,研究成果紧密结合中线工程的实际情况,可应用于中线工程的运行、调度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入手,论证了实施代建制建管模式的必要性,探讨了代建制的概念和特点,以南水北调建设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为基础,对代建制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适应性进行了分析论证,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判断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最优的建管模式。代建制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实践中是成功的,代建制管理模式从实施过程的科学性、高效性、可控性及实施效果等方面均优于直接管理、委托管理的建管模式。工程实践表明,实施代建制有效地弥补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项目法人管理力量不足,减少了建管人员安置负担,分担了项目法人的部分建设管理责任,避免了地方性利益行为,显著提高了项目建设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中线全线自流,各渠段水头分配很严格,穿黄隧洞作为路线上的关键工程,正确估算其水头损失非常重要。文章利用1:29.17的正态模型对穿黄隧洞的沿程水头损失系数λ与Re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穿黄隧洞的总水头损失进行了测量,并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所获得的设计与校核流量下的总水头损失值,可供工程设计、校核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自2003年开工建设至全线建成正式通水历时11年,工程线路长、地质条件多样、工程技术复杂、参建单位众多。建设过程中,在合同、技术、质量、进度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创新探索,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对其他同类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工程.沿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现状条件下,场区黄河南岸段多发滑坡、崩塌、潜蚀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黄河河床及河漫滩段存在砂土液化问题;黄河北岸清风岭段存在黄土湿馅问题.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黄土高边坡失稳问题,可能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砂土液化、黄土湿陷、潜蚀塌陷、不均匀沉陷及地裂缝等可能使工程遭受危害.工程建设过程中需针对不同的灾害类型采取适当的预防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在充水试验期和应急供水期安全监测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安全监测实施的必要性及设计原则,介绍了安全监测仪器设施的布设情况。通过分析监测成果对工程安全进行了评价,认为部分渠道工程、大型建筑物、穿渠建筑物等在对充水试验期和应急供水期间发现的异常问题经分析和处理后,不会影响全线通水,对工程通水期及运行期的安全监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 ,水源水质优良。采用全封闭式管道输水 ,工程永久占地少 ,抗风险能力强 ,防渗、防蒸发 ,水质不污染 ,输水安全可靠 ,输水利用率高 ,满足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大中城市的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