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壤可溶性氟是地下水中氟的重要来源,明确高氟水地区土壤中可溶性氟的分布情况,对于防治地方性氟中毒有重要意义。预处理条件对土壤可溶性氟的测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陕西渭南高氟地下水地区的土壤为例,探讨土壤浸提土液比、土壤浸提时间、温度和振荡速度、以及土壤筛分粒径等预处理参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浸提土液比、时间、温度和振荡速度、以及土壤筛分粒径等参数均对土壤可溶性氟测定结果产生影响。通过综合比较,对于供试土壤可溶性氟在测定过程中,浸提土液比宜选择1:10,浸提时间50min为宜(粘土宜延长浸提时间),浸提温度45℃,振荡速度为180r/min,其筛分径可在0.5㎜~2.5㎜之间(粘土可选择2.5㎜);土壤样品测试前前处理方式宜选择0.45μm过滤纸以及0.22μm水系过滤头过滤,其中砂壤土样品测试前处理方式亦可采用8500r/min转速离心,然后使用0.22μm水系过滤头过滤。本试验为陕西渭南区域氟问题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对于分析土壤氟污染以及评估周边区域氟中毒情况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颗粒分析试验是测定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百分数的方法,借以明了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供土的分类及概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供选料之用。根据土的颗粒大小及级配情况可以采用四种方法进行试验。对于粒径小于0.075mm的细粒土我们常选用四种方法之一的密度计法。密度计法是采用沉降增量分析原理利用为土工试验制造的土壤密度计测量在不同时间和已知深度测定悬液的密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粘性Cu、Zn复合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采用酒石酸、草酸、柠檬酸三种有机酸作为淋洗剂对污染土进行淋洗修复,通过振荡淋洗方法,探究淋洗剂浓度、淋洗时间对重金属去除率的影响规律,采用BCR三步提取法对淋洗前后土壤重金属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有机酸对Zn的去除率优于对Cu的去除率,得到最佳淋洗方案为浓度0.4mol/L的酒石酸淋洗2.0h,对Cu、Zn的去除率分别为29.19%、67.8%。通过BCR形态分析发现有机酸可有效降低重金属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浸提浓度,并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残渣态含量,这有利于降低重金属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4.
葛鹏 《北京水务》2015,(4):17-20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水体中常见嗅味物质土臭素(GEO)和2-甲基异莰醇(2-MIB)进行分析测定。选取65μm PDMS/DVB纤维萃取头,经实验确定最佳萃取条件:Na Cl投加量为6 g;水浴温度为70℃;萃取时间为30 min。用内标法测定结果显示:GEO和2-MIB在5~900 ng/L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良好,且该法检出限低,对GEO和2-MIB的检出限分别为0.5 ng/L和0.7 ng/L;精密度(RSD)分别为0.31%和0.94%;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7%和103%,能够满足分析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5.
风积粉砂土不同粒级的分选是土工试验的基础。目前颗分试验总体可分为干式分级和湿式分级两类,湿式分级方法中常采用离心法和静水沉降法。为了寻求适用于粉砂土的有效分选方法,对目前常用的标准筛筛分法、过滤法、离心法、静水沉降法进行了对比试验,再结合光学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对分级后的土颗粒进行观察分析。总结了几种方法的适用性,指出标准筛筛分法不能有效分选细小颗粒,因此不适合于粉砂土的颗分试验。对于粒径小于0.075 mm细粒土分别对比了过滤法、离心法、静水沉降法,其中过滤法分级效果不理想,而离心法虽在时间控制和实验效率上有不可替代的优点,但就分级结果的精确性而言,静水沉降法比离心法精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反滤层的粒度组成和反滤层厚度及其结构对大坝渗流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针对某黏土心墙砂砾石坝,设计了黏土心墙两侧反滤层材料的颗粒级配范围线(上、下包线),配制了材料颗粒级配,并对其进行了4组渗透变形试验,获得了试验材料的临界坡降、渗透系数和渗透破坏形式。根据渗透试验结果和双层反滤结构,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对两层反滤料厚度的11种组合(厚度变化范围为0.5~2.5 m)的大坝渗流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反滤层的第一层粒度较细,包线内土料粒度由细变粗时,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较小,对临界坡降和破坏坡降的影响较大,且破坏类型由流土变为管涌形式;第二层反滤砂砾石颗粒较粗,且粒径5 mm以下细颗粒含量很少,渗透特性取决于粗粒材料的含量,为过渡型破坏类型。(2)当双层反滤层总厚度不变(厚度3 m)时,改变反滤层的厚度组合和粒度组合,对大坝单宽渗流量和心墙出逸点高程的影响较小。第一层反滤料厚度从0.5 m增加到2.5 m,心墙和反滤料的出逸比降均呈非线性增长,第一层反滤料出逸比降增幅为92.7%,第二层反滤料的出逸比降增幅为70.0%。第一层反滤料粒度变化比第二层反滤料粒度变化对心墙和反滤料出逸比降的影响小。(3)反滤层厚度保持3 m时,建议第一层反滤料厚度取1.0~1.5 m,相应地第二层反滤料厚度取2.0~1.5 m;粒度组成选取两层反滤料都靠近下包线位置,即粒度较粗为最优。  相似文献   

7.
土体黏粒含量越高则吸附能力越强,从而影响土体的持水特性,因此,黏粒含量与土-水特征曲线之间理论上存在特定关系。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质量分维数与黏粒含量的关系式,利用已有试验数据验证了该式的合理性,并从理论上解释了质量分维数随黏粒含量增大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之上,结合Bird等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分形模型描述土体黏粒含量对土-水特征曲线影响规律,该模型预测的土-水特征曲线与已有不同土类样本的试验数据吻合较好,从而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利用该模型同时预测了不同黏粒含量典型土体的土-水特征曲线,形象的阐明了黏粒含量对土-水特征曲线影响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采用Shear Trac-II型直剪仪,对废旧轮胎橡胶颗粒与黏土混合土的剪切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橡胶颗粒掺量、粒径对黏土混合土抗剪强度的影响,建立了抗剪强度指标与橡胶颗粒掺量及粒径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轻型压实法分析了混合土的压实指标。结果表明:混合土的最大干密度与最优含水率均随橡胶颗粒掺量增加逐渐减小,当掺量高于15%后,其减小趋势明显减弱。当橡胶颗粒掺量为40%时,混合土的抗剪强度最高,其抗剪强度较黏土提高了20%~40%。橡胶颗粒掺量低于20%时,增大橡胶颗粒粒径可使混合土的抗剪强度显著提高。混合土的黏聚力随掺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内摩擦角则逐渐增大。在剪切过程中,试样表现出先剪缩后剪胀的特性,且在低压力、掺入大粒径橡胶颗粒时,其剪胀特性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某沿海港域吹填场地的砂土和黏土为试验土料,通过掺入自制固化剂和WK-G1型固化剂在室内制备固化疏浚土试样,采用土力学直剪和压缩试验方法,着重分析了固化剂掺量和养护龄期对固化疏浚土试样抗剪强度与压缩变形特性的影响。此外,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固化疏浚土试样的结构特征,采用Image-Pro Plus(IPP)图像处理软件和自编MatLab程序,提取和分析与颗粒、孔隙及颗粒表面起伏相关的微观结构分维数,基于分形理论,探讨了固化过程中试样微观结构变化与宏观强度及变形特性的宏微观关联。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砂土还是黏土,试样压缩模量和抗剪强度均随固化剂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增加呈现出非线性增长规律,在微观机制上,试样压缩模量和抗剪强度的提升与颗粒平均面积与平均半径的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高原湖相沉积粉砂土是昆明滇池地区典型的软土之一。受其颗粒级配差、黏粒含量低等特点的影响,其持水能力较弱,基质吸力的变化较大,工程结构易破坏。为研究其土水特性,本文采用滤纸法对昆明滇池区域和成都平原岷江流域的粉砂土进行了土水特征曲线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粉砂土的基质吸力对数反比于体积含水率,土水特征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成都平原粉砂土的持水能力优于高原湖相沉积粉砂土;同时,选取Gardner和Van—Genchten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两种土壤的土水特征曲线利用两种模型均可较好的拟合,相比较而言,可以采用三参数的Gardner模型来拟合高原湖湘粉砂土的土水特征曲线。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河口海岸地区大量管袋坝工程因充填高含黏(粉)粒土料导致脱水固结速度慢而无法进行赶潮施工的问题,通过吊袋排水效率试验和充填泥浆沉淀规律试验研究初步提出了放水排泥的加速脱水方法;通过室内单元管袋脱水模型试验和现场大尺度充填试验对所提出加速脱水方法的可行性和实际工程效果进行了验证。在归纳系列室内试验结果和现场施工经验基础上总结出一种充排结合、边充边排的管袋充填高含黏(粉)粒土料高效脱水技术,并给出了具体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2.
通过离子色谱法,对大连地区重要水库及主要河流共22个断面进行氟化物的测定。结果显示,大连地区水质较好,氟化物浓度低,平均值为0.23 mg/L,检测断面中只有同益大桥断面超标,其他均符合标准,可作为水源区放心饮用。此外,对3个不同类型的水库,考察10个月期间氟化物与蓄水量的关系,得出氟化物浓度与蓄水含量呈负相关,并且蓄水量越大的水库氟化物浓度波动越小。  相似文献   

13.
离散型流道结构叠片过滤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叠片过滤器中,叠片流道的结构决定着其工作性能。为提高叠片过滤器的水力性能和过滤性能,设计了一种离散型流道新型叠片过滤器,并与直线型流道传统叠片过滤器进行对比。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两种叠片过滤器的水头损失、除沙率、拦沙量、拦截泥沙粒径分布等指标。结果表明:清水条件下离散型流道新型叠片过滤器最大水头损失为2.34 m,传统叠片过滤器为3.46 m,前者比后者小32.3%~50.0%;含沙水条件下,两种叠片过滤器拦沙量与流量呈负相关关系,随着流量的增加,过滤器拦截泥沙量逐渐减少,前者平均除沙率为18.94%,后者为15.15%;离散型流道新型叠片过滤器的有效过滤周期长、水头损失峰值低,且对细粒径泥沙的拦截效果较好。综上所述,离散型流道新型叠片过滤器与直线型流道传统叠片过滤器相比,具有较好的水力性能和过滤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用30m深塑料排水板处理27m厚淤泥质粘土地基的工程实践。通过对两座5万m~3油罐地基堆土18m超载预压和充水17m复压测试,结果表明:塑料排水板的有效作用深度可达30m;预压后地基承载力可达340kPa、最大沉降量达3.36m,固结度95%。测试还表明:在含有“千层饼”薄层粉砂结构的淤泥质粘土中,插排水板后排水团结较快,可以每层30cm、每天1.5~2kPa的堆土速度,不间歇地一次加荷到位。安全控制应以沉降速率为主、水平位移速率为辅,其标准可分别采用20mm/d和4mm/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