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龙头石水电站初期施工导流两条导流洞与泄洪隧洞结合布置,既缓解了狭窄地形上布置水工建筑物的紧张,又达到了节约工程投资的目的,文章介绍了龙头石水电站初期施工导流隧洞与永久泄洪洞结合布置的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2.
河口村水库导流洞是工程建设的控制项目,其开挖衬砌断面大、洞身长、进出口施工困难,能否按期完工关乎水库工程的顺利实施。通过分析导流洞工程的施工及建设条件,在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提出了可行的施工设计方案。选择了导流洞与两条泄洪洞结合布置、运用的方案,即导流洞在非汛期为施工导流专用,汛期与1#泄洪洞联合度汛;导流洞下闸封堵后经过龙抬头改建为2#永久泄洪洞。为满足导流洞工程施工交通需要,沿河布置了连接导流洞出口与现状乡间沥青道路的3号施工道路,布置了从出口至进口的8号施工道路,同时为满足进出口上部开挖需要,布置了连接3号施工道路和泄洪洞进口的2号施工道路。根据总进度计划安排,导流洞工程与水库工程的场内2号道路、3号道路、建设管理营地及生活供水、施工变电站等列为项目的前期工程。导流洞施工时,变电站尚不具备供电条件,供电方案选择接引当地农用电,结合自备发电机。  相似文献   

3.
西藏满拉水利枢纽是以灌溉、发电为主,“一江两河”地区综合开发的骨干工程。为减少施工期导流工程量,本枢纽采用导流洞与永久泄洪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导流泄洪洞的结构布置、导流泄洪洞开挖等施工概况。  相似文献   

4.
糯扎渡水电站工程具有坝体高、库容大、导流流量大、蓄水历时长等特点,因此导流方式、导流标准等的研究是导流设计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分析研究,初期导流采用河床一次断流、土石围堰挡水、隧洞泄流、主体工程全面施工的方式;中、后期导流采用坝体临时断面挡水、导流洞泄流(或泄洪洞和溢洪道临时断面泄流)方式。糯扎渡工程施工导流设计为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甲岩水电站右岸泄洪洞采用竖井旋流消能方式,由导流洞改建而成。从水力计算、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结构设计等方面,论述了竖井旋流泄洪洞的设计研究。甲岩水电站发电至今,右岸泄洪洞已安全运行数年,说明其竖井旋流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积石峡水电站采用土石围堰一次拦断河床、大坝基坑全年施工、左岸隧洞过流的施工导流方式。主河床截流后枯水期导流洞单独泄流,汛期导流洞与泄洪排沙底孔联合泄流。该工程施工期的洪水流量选择充分利用了河段梯级上游龙头水库龙羊峡水电站的调洪控泄作用,导流洞下游段与中孔泄洪洞结合,且汛期利用泄洪排沙底孔参与导流,减小了导流建筑物规模,节约了工程投资,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 1月 8日至 12日 ,应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的要求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水力学专委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和中国三峡总公司、国家电力公司水规总院的有关专家和代表 2 0余人 ,对溪洛渡水电站导流洞改建为非常泄洪洞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咨询讨论。专家们结合设计院的设计原则和要求提出了具体的咨询意见。对于 2 0 0m级的水头、大流量的、由导流洞改为泄洪洞的工程 ,国内外无先例。鉴于溪洛渡工程水头高、泄量大、场地狭窄以及施工导流隧洞较多的特点 ,研究如何将大尺寸的导流洞改建为非常泄洪洞 ,将这一临时建筑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要介绍和总结了徐村水电站施工导流设计,充分结合工程枢纽布置和施工导流的具体情况,采用上游围堰与坝体结合,导流洞与泄洪洞结合的施工导流方案,经实施结果表明,取得了显著的工程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出口位于特别狭窄的河谷导流泄洪洞而言,选择合适的鼻坎形式非常重要。本文在分析各种挑流鼻坎体型及其适应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一种Y型窄缝挑流挑坎形式,并借助某水电站泄洪导流洞的模型试验研究资料,对该体型的水舌形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泄洪导流洞出口采用Y型窄缝挑流鼻坎后,既能在各种工况下都形成纵向拉开水舌,又能满足工作水头变幅巨大的运行要求,且导流期和永久泄洪期采用同一挑坎,无须改建。  相似文献   

10.
孙双科  刘之平  周胜 《水利学报》2000,31(10):0022-0028
导流洞改建为旋流竖井式永久泄洪洞后,由于泄洪标准提高,对于某些大型工程,如小湾、溪洛渡等会遇到下游水位过高的技术难题,由于洞顶被淹没,泄洪洞内会出现水跃、不稳定气囊等不利流态,必须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进行调整与控制。作者在小湾工程大型导流洞改建为旋流竖井式泄洪洞的试验研究中提出采用竖向压板技术优化洞内流态,并以多孔平板技术解决导流洞出口的排气问题,使这一难题得到较好解决。本文着重对竖向压板的作用原理进行理论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紫坪铺工程施工导流设计充分利用永久水工建筑物,导流隧洞结合水工永久泄洪排沙洞,上游围堰结合左岸压重体布置。坝体分期填筑断面则根据大坝临时度汛要求安排,使整个工程导流布置最优、导流工程投资最省、工期最合理。  相似文献   

12.
溪古水电站泄洪建筑物布置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采用了结构简单、进出流方向不受限制的竖井旋流消能方式,在充分利用下部泄洪排沙(放空)洞具有较大的泄洪能力基础上,结合导流洞开挖后良好的围岩地质条件,适当减少了上部竖井旋流溢洪洞泄洪规模,将溢洪洞下平段与导流洞结合,优化了泄洪建筑物布置格局,并通过初设和施工详图两阶段水工模型试验分析对比验证,竖井旋流消能,是一种便于枢纽灵活布置、具有较高消能率的内消能工型式。  相似文献   

13.
小湾水电站大型导流洞改建泄洪洞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针对小湾水电站高水头、大流量的泄洪特点,通过大量的优化试验研究,将旋流竖井式泄洪洞技术应用于小湾水电站导流改建工程,并提出适合工程特点的体形布置形式,解决了下游高水位淹没泄洪洞出口的技术难题。研究表明,这种旋流竖井式泄洪的消能效率可达90%左右,涡室与竖井的水流流态比较平顺,压力分布分理,导流洞内水流速度低于20m/s,不失为高水头、大流量条件下导流洞改建为泄洪洞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公伯峡水电站特定的水头和泄量,研究了公伯峡水电站导流洞改建成水平旋流泄洪洞和竖井旋流泄洪洞两种型式,并对选定的水平旋流泄洪洞进行了体型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施工,初期导流采用枯期围堰挡水、汛期坝面和导流洞联合泄流的方式;后期导流采用坝体临时挡水、放空洞和溢洪道临时过流断面联合泄流的方式。本工程施工导流设计流量大、建筑物规模大、运行时间长、与水工枢纽布置关系密切,是我院大、中型工程施工导流颇具特色的一个工程  相似文献   

16.
高水头水电站 “三洞合一”布置的体型优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某水电站坝址河道狭窄现状,采用放空洞、旋流竖井泄洪洞与导流洞"三洞合一"技术优化枢纽布置。通过模型试验,分析旋流竖井泄洪洞泄流能力及相关水力特性,评价了结构尺寸设计的合理性。提出在放空洞连接段采用曲线型阶梯消能工的措施,通过试验得到了优化体型。研究表明,采用曲线型阶梯消能工后,连接段流态平稳,水流掺气充分,并且消能效果显著,在单宽流量为54.3 m3/(s.m)时阶梯段的消能率达到了43%。在洞内连接段布置阶梯消能工可有效改善枢纽布置。  相似文献   

17.
结合某枢纽工程龙抬头式泄洪洞(由导流洞改建)渥奇曲线段体型设计与出口泄洪消能问题,以及对收集到的国内已建龙抬头式泄洪洞工程实例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工程龙抬头渥奇曲线段体型设计合理,满足防蚀要求。同时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综合式消能工,从而较圆满的解决了该工程导泄"二合一"隧洞出口消能工体型选择及泄洪消能问题。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导流隧洞与永久隧洞结合,是一种较经济的布置方式,结合规划新建中型水库云南省中叶水库枢纽工程,提出了导流洞与泄洪洞、输水隧洞、放空洞1洞多用的结合型式设计方案的优化设计,解决了临时工程与永久工程相互结合存在的布置困难、施工干扰、施工安全施工进度等问题,为类似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导流方案设计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9.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过水隧洞有导流洞、泄洪洞、放空洞以及发电引水洞等,它们各自具有一定的水流适用条件,对单一用途的水工隧洞,其洞内水流特性较容易把握。当由于技术、经济条件让一条隧洞具备多种用途时,隧洞将面临着不同运行阶段显著的水力差异性考验。结合某水利工程多用途水工隧洞水力模型试验,研究了集导流、泄洪、放空及发电引水等功能于一体的陡坡隧洞在不同运行阶段的相关水力特性。结果表明当作为泄洪隧洞在正常工况下运用时,隧洞进口前和洞内流态均较正常,洞内最小压力满足水工隧洞设计规程要求;当作为导流隧洞和放空洞运用时,隧洞进口在一定水流条件下会形成吸气型立轴漩涡,并在洞内形成形态不断变化且不断溃灭的气囊,在较长的洞段及较大的流量区间内,洞内还会出现明满交替流以及发电支洞岔管引起的明流冲击波、水流折冲等不良流态,上述水流现象会引发洞壁的有害振动或空蚀破坏。通过试验优化,并结合隧洞末端工作闸门的合理调度,提出了多用途水工隧洞的安全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新疆某水电站导流兼泄洪洞水工模型试验,在原设计方案采用传统底流消能不满足消能效果的前提下,采用设置消力墩和掺气槽方式进行优化。试验证明:优化方案能有效地改善消力池内的水力特性,起到稳定水流流态,提高消能效率,消能率可达到59.32%-67.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