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东北黑土区试点工程坡面治理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光 《东北水利水电》2006,24(12):56-59
本文阐述了东北黑土区试点工程水土流失监测,对比分析了6种主要坡面治理措施的保土减沙效益。  相似文献   

2.
东北黑土区总面积103万km^2,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由于森林资源的破坏、草原开垦、耕地退化等原因加速了该区的水土流失。2003年9月启动实施了试点工程,文章介绍了东北黑土区的概况及试点工程取得的经验和需要完善的3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东北黑土区(黑龙江省部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的工程监理工作实践为例介绍了工程建设监理活动。黑龙江省黑土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历经3年对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的72条小流域进行了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共完成治理面积721.03㎞^2,达到了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抢救与保护珍贵的黑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3年9月,国家重点项目“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在东北4省区启动实施。拜泉县被列入“试点工程”项目区,列项小流域26条,治理任务200平方公里,实施期3年。两年来全县共完成17条小流域治理任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3.4平方公里,其中坡耕地治理工程新修梯田10.6平方公里,地埂植物带46.2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实行监理制是国家对水土保持事业高度重视的结果,作为刚刚起步的水土保持监理工作,以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拜泉县试点工程为例,就水土保持监理的方法、过程及效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目前水土保持监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是国家为实施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项目经过3年的实施,探索出漫川漫岗区、低山低丘区和农牧交错区等多种治理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成效进行了实例分析。在对项目管理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党连文 《中国水利》2007,(16):1-3,28
日前,国务院原则通过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也同时对包括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要求。2003年至2006年,水利部组织开展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通过3年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本期起,本刊将陆续介绍试点建设的有关成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随着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的实施以及国家粮食安全的提出,人们对保护黑土地的认识越来越高。我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块黑土地之一,位于我国的东北松辽流域,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这里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也是甜菜、亚麻、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的  相似文献   

9.
张超 《中国水利》2014,(17):76-76
2014年8月20日,《云南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项目技术成果通过了云南省水利厅水保处组织的验收。该项目由云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牵头,省水文水资源局及下属临沧、红河、文山、保山、大理分局在5个试点工程项目区与治理工程同步开展坡耕地治理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自1999年内蒙古、黑、吉、辽4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向国务院报送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以来,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于2002年8月18日和8月23日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关部门特别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多次深入黑土区实地考察调研,积极向中央建言献策,对促进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水利部本着简化程序、抓紧实施的原则,从2003年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中安排4000万元,用于启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先期在4省(自治区)8个不同侵蚀类型区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尽管试点工程的实施范围与投资规模不大,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标志着长期没有中央投资的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从此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建设的范围,因此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熊艳  樊连生 《人民长江》2018,49(20):107-111
为加快解决大中型水库移民特殊困难问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以来,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在各地陆续开展,为移民安稳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对部分地区试点工作情况的监测评估,总结了试点工作在管理体制、政策保障和移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多项实践经验;就存在的移民搬迁入住进度较慢、住房拆迁难度较大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试点工作积累的经验,对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围工作的继续开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石匣小流域坡地水土流失监测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匣小流域为坡地水土流失监测试点,以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手段,以坡地径流小区定位观测为依据,建立石匣小流域坡地水土流失监测系统,定位、定性、定量监测各种坡地类型的水土流失量、污染物流失量,为水土流失监测预报提供数据,为全市山区水土流失监测预报工作提供经验及方法,为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方针政策及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晋中市地处黄土高原非重点治理区,在国家投资少的情况下,水土保持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首先是调整工作思路,转变观念,用新的理念探索水保工作新方法。目前主要是抓好生态恢复建设、退耕还林、淤地坝建设、重点治理项目、监督监测等。  相似文献   

14.
高健翎 《中国水利》2005,(22):21-22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措河示范区经过6年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示范效果,工程建设管理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试行了基本建设"三项制度",在前期管理、组织管理、资金管理、实施监督管理和激励政策、制度创新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项目为例,在构建土石山区生态修复效益监测指标体系、划分生态修复措施类型的基础上,采用宏观遥感与微观实测耦合技术,对项目区内生态修复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类监测及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域林草覆盖度明显提高;植被生长状况明显改善,生物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中央财政启动了“民办公助”小型农村水利建设,湖南省通过试点项目的实施,成功破解了农村水利建设投资、山丘区用水、新农村建设发展和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等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着试点覆盖面小、投资力度小、民办公助补助比例低和建设投入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民办公助”小型农村水利建设。  相似文献   

17.
宁夏青铜峡灌区水土盐量的衰减和积聚进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珊  张宏达  汪林 《水利学报》2005,36(3):0365-0370
本文以青铜峡灌区的水、土盐量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土壤、潜水和引排水盐量的演化进程,计算出灌区40年总计净引入黄河水1 257.7亿m3,年均净引入水量为31.4亿m3,水土总计排出5254.9万t有害盐量,积聚了769.3万t无害盐量。灌区内适用于农业灌溉的潜水和非盐渍化土的分布范围区显著扩大,标志着水土朝向脱盐淡化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市是我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集聚中心,加强成都市土壤侵蚀研究,建设“生态成都”、“美丽成都”对我国西南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标杆作用。利用四川省土壤流失方程(SCSLE)对成都市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土壤侵蚀状况总体上不严重,土壤侵蚀各项指标均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成都市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龙泉山脉和西部的龙门山脉、邛崃山脉,龙泉山脉土壤侵蚀比龙门山脉、邛崃山脉严重;受“5\512”汶川地震强烈扰动的龙门山脉局部地区土壤侵蚀强度高,在遭遇强降雨条件下极易发生突发性水土流失灾害,应重点加强这些区域强震诱发土壤侵蚀的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19.
开展水利现代化工作考核与进程监测,是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分析了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考核与进程监测的总体思路,提出了由水利现代化目标任务考评、进程监测、试点督查、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工作机制构建的江苏水利现代化工作考核监测体系,对江苏下阶段如何进一步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考核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河流水利风景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西林 《中国水利》2011,(16):63-65,44
城市河流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是当地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对水利风景资源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河流水利风景资源开发评价体系。以广东省肇庆市西江三峡为案例,进行了城市河流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