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川西北地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是长江、黄河水系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我国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综合运用GIS和RS技术,根据川西北地区实际情况建立了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选择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地形起伏度、沟壑密度和植被覆盖度5个因子,综合评价了川西北地区2000年与2015年土壤侵蚀敏感性等级情况。从两期评价结果来看,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状况总体有所改善。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域进一步规划与实施生态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榜沙河流域降水、地形、土壤、植被等土壤侵蚀因子调查,划分流域土壤侵蚀强度范围,结合淤积调查,分析土壤侵蚀特征。榜沙河流域土壤侵蚀(从高到低排序),绝对侵蚀量上:漳河流域龙川河流域榜沙河主流上游区榜沙河主流中下游区;相对侵蚀程度上:榜沙河主流中下游区漳河流域龙川河流域榜沙河主流上游区。东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榜沙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土壤侵蚀总体表现为南低北高、西低东高。  相似文献   

3.
河流生态系统影响评价是闸坝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综述闸坝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效应和闸坝控制型河流生态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建议运行闸坝工程的决策者通过采取优化河流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连通河流上下游水系、恢复河岸缓冲带栖息地的适宜性、精确估算河流生态需水量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负效应,不断提升河流生态系统的水体净化能力,最终达到满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中功能需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关键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  黄思平  杨轩 《人民长江》2010,41(12):7-12
在充分研究和详细总结国内外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及其评价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等方面的进一步识别,从河流生态系统活力、恢复力、组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管理选择、外部输入减少、对邻近系统的影响及人类健康影响8个方面归纳总结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标准,同时考虑河流生态系统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在进行河流系统健康评价时增加了生态服务功能指标。通过系统分析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系统,筛选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关键指标,提出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关键指标分级评价标准,并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总体评价进行了探讨,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库梯级开发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俊贤  蒋任飞  陈艳 《水利学报》2015,46(3):334-340
借助生态学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分析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影响因子,并构建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辨析河流生态系统对水库梯级开发响应内涵,甄别了典型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对梯级开发的响应过程。之后选取典型河流和代表物种,借助关键物种的生活繁殖习性,通过数据分析并考虑地域性原则,确立出生态健康等级标准,并评价了典型区水库梯级开发的生态系统健康程度以及生态水文过程调控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库梯级开发下,径流年内分配趋于均匀化,河流下游悬移质泥沙量减小;喜好浅水、急流的生物栖息地空间减小,该类鱼类资源呈下降趋势,鱼类物种多样性下降;部分河段水质超标。评估河段健康综合状况得分43.7分,健康状况"一般"。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土壤侵蚀类型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北省土壤侵蚀的分析,研究该区土壤侵蚀的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区域内河流的土壤侵蚀模数变化幅度较大,虽具有相同流域面积,但侵蚀量却相差数百倍。土壤侵蚀受地形、土壤性质、降雨量和植被覆盖率等的影响,通过1980年前后各水系侵蚀量对比分析,发现植被的改善对减少该地区土壤侵蚀起到了重要作用。分析该区土壤侵蚀量时空分布的结果显示,土壤侵蚀量年内和年际变化幅度均大于降水量变化幅度,年一次较大降水的侵蚀模数占全年平均侵蚀模数的24.5%~100%,最大年泥沙侵蚀模数是多年平均值的2.2~14.1倍。分析并掌握河北省土壤侵蚀主要类型及时空分布特征,可以为主管部门制定水保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GIS为支撑,选取三峡库区湖北段为研究区,采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与抗蚀年限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和分级评价了研究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并根据生成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布图,探讨不同高程、坡度、土壤等侵蚀背景条件下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空间分布特点。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以无险型和轻险型为主,占总面积的96.27%,主要分布在巴东南部、兴山北部和夷陵区东南部;危险型面积相对较小,主要分布于山丘中上部;极险型和毁坏型面积很小,零星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土层薄、植被覆盖率低的荒岭坡地上。综合不同侵蚀背景分析表明,200~500 m高程带危险度最大,35°坡度带侵蚀程度最严重,石灰土和紫色土地区土壤侵蚀危险度指数SEPDI值最高。  相似文献   

8.
河流管理中引入河流健康状况评价的意义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评价河流健康状况的方法主要有预测模型法和多指标评价法.河流健康状况评价不仅可以应用于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而且能够确定河流管理行为的有效性,提高河流综合管理能力,对我国正在开展的河流综合整治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水电》2017,(2)
河流生态流量的保障将对贵州省的生态环境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一是可以满足河流系统的生态功能,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促进江河源头水量保障、湿地的保护、土壤固化,减少水土流失、石漠化。二是有效的提高河流自身的自净能力,促进河流污染物的降解、转化、运移。三是保障动植物生态多样化,特别是对水量、水质有特殊要求的水生动植物,生态流量的保障对其生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生态流量的分析确定了清水江不同断面的生态流量。  相似文献   

10.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水文学和生态学原理,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将评价结果分为优、中和差三个等级。并以华北地区河流———潮白河为例,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潮白河2000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最终得分为0.52,即潮白河处于中等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解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制定水土保持政策与规划及实施水土保持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系统总结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发展历程、基础理论重点与亮点及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科研平台建设等取得的成果。但总体来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还比较薄弱,理论研究还落后于水土保持实践。通过明确今后的研究重点,即土壤侵蚀动力学机制及其过程、水土保持措施防蚀机理及其适用性、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机理及其技术研发、重大生态治理工程生态过程及其效应评价,对于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流域水土保持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地区土层薄,蓄水容量差,由于雨量集中,容易导致洪、旱灾害交替发生,进行坡面径流调控降低土壤含水量是流域治理的有效手段,坡面径流的快速测评可为径流调控提供数据支持。研究采用野外调查和取样分析的方法,得到长江上游不同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和物理性质;统计分析长江上游不同地区 5 年一遇最大 24 h 降雨量,基于径流形成原理,计算得到长江上游地区径流系数为 0.53 ;不同地区壤中流占总径流量的比例均值为 30% ,研究结果可为坡面径流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川中丘陵区资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忠 《中国水利》2014,(2):42-45
资阳市坡耕地多、生态脆弱、人口密度大、水土资源匮乏,加之频繁的生产建设活动扰动地貌和地表,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破坏较为严重。客观分析研究其水土流失原因和规律,采取"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策略,探索以小流域、水库集雨区和城市(镇)开发建设园区为单元,实施工程配套、植物隔离护坡(顶)、生态自然修复、农业耕作等技术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水土流失,修复生态系统,为实现长江上游沱江中游生态屏障、建设绿色资阳和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环境的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壤侵蚀模型是定量评价土壤侵蚀影响,进行土地利 用和水土保持规划的科学工具。总结了长江流域土壤侵蚀模型的主要成果,对长江流域国外 物理模型的应用、USLE模型的应用、经验性模型、物理过程性模型作了详细介绍,以期为今 后长江流域的土壤侵蚀模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降雨侵蚀力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降雨侵蚀力改变,从而影响区域土壤流失过程。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降雨侵蚀力的影响,对适应和预防全球气候变化、争取环境外交主动权、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具有积极作用。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国外相关研究由侧重单一的降雨量变化对降雨侵蚀力的影响,发展为气候变暖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土壤侵蚀环境的综合影响;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侧重于不同区域降雨侵蚀力的计算,在长江流域,气候变化对降雨侵蚀力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加强相关研究,既可为长江流域降雨侵蚀力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又可为长江流域降雨侵蚀的防治和气候变化下水保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将栅格新安江模型与改进通用土壤侵蚀方程进行耦合,建立基于栅格尺度的水沙模拟模型,以淮河上游息县水文站以上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流域DEM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以及息县站2000年-2010年水文数据,模拟了淮河上游2000年-2010年输沙过程。并基于构建的水沙模型,结合流域2020年和2030年土地利用远景规划数据设定两种土地利用模式情景,定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模式情景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栅格新安江模型的水沙耦合模型在淮河上游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模拟的输沙量相对误差小于15%,确定性系数0.6以上,满足泥沙模拟精度要求;林地用地面积增加5%,流域土壤侵蚀量减少8.78%,城镇用地面积增加8%,流域土壤侵蚀量减少12.73%。研究成果可为淮河水土保持治理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是我国主要水土流失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2.8万km2,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四大片"之一,从1989年开始实施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以来,经过20 a的连续治理,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对库区湖北省秭归县、夷陵区、重庆市云阳县等典型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三峡库区"长治"工程20 a来的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库区水土流失恶化趋势得到扭转,2007年与1985年相比,水土流失面积减幅高达28%;通过水土保持规模经营,把山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了以茶叶、柑橘为主的经果林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库区群众增产增收,减缓了人地矛盾,提高了环境容量;同时"长治"工程对减少三峡入库泥沙和面源污染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学总结“长治”工程经验 扎实推进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震 《人民长江》2010,41(13):1-4
长江上游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20多年来,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各治理区坚持以科学规划为指导、以小流域为单元防治水土流失的技术路线,坚持严格管理,重视队伍建设,注重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积累了我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的宝贵经验。针对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提出要充分发扬"长治"工程的成功经验,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以前期工作为抓手、以强化建设管理为重点、突出治理重点、创新建管模式的指导方针,扎实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努力促进我国广大山丘区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98洪水看鄱阳湖流域的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8洪水给鄱阳湖流域造成了严重的灾害 ,笔者在分析洪水成因和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现状的基础上 ,指出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单一、毁林开荒、林地林种结构单一等是影响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并针对鄱阳湖流域的情况 ,提出了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