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四个具体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对应水资源开发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对应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对应入湖排污总量控制红线;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三条红线制度的利用,关系到开发利用取水、用水、排水三大环节。三条红线对应的具体水资源管理领域,涉及水资源配置、水资源节约、水资源保护三大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研究"三条红线"的考核指标,科学、公正、合理、公平的分解"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中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文章利用和谐论方法,以郑州市2015年各二级行政区实际用水量为基础,确定郑州市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最优分解方案。结果表明,根据和谐度计算公式得出最优方案为方案5,其和谐度为0.97;通过和谐论方法分解得到的郑州市用水总量指标不超过郑州市用水总量红线指标22.47亿m~3。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各二级分区现状用水量,影响供水的可供水量、人口、面积等影响指标的各个因素,计算方法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3.
<正>"三条红线"是指围绕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3个核心领域,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水利部积极探索"三条红线"划定和考核办法。沧州市沧县是一个以开采深层地下水为主在北方平原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的典型区域。因此,本文选取沧县为典型区探讨研究深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与  相似文献   

4.
实施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进  黄薇 《中国水利》2011,(6):118-120
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核心内容是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三条控制红线。通过分析三条红线的内涵,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我国河流水资源的特点,分析三条红线管理区域差异性和不同地区的控制重点;根据水资源工程体系和管理系统的薄弱环节,讨论水资源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的重点领域,提出有效实施水资源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四个具体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对应水资源开发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对应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对应人湖排污总量控制红线;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三条红线制度的利用,关系到开发利用取水、用水、排水三大环节。三条红线对应的具体水资源管理领域,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多水源联合调度,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思想的指导下,研究探讨"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即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并在充分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雨水等不同水源供水潜力和未来需水情况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三条红线"约束的滨海区多水源联合调控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莱州市,确定了莱州市不同规划水平年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提出了多水源联合调度方案,该方案各项供水指标满足"三条红线"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制度与实施规划(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关系的基础上,从既要满足规划(建设项目)论证范围内水资源承载力的要求,又要满足"三条红线"控制指标要求的角度出发,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三个方面探讨新形势下开展规划(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相关问题。通过实例分析,为在具体规划(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中体现"三条红线"控制指标要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三条红线"为切入点,以源头取水和谐、过程用水和谐、末端排水和谐三大量化准则为框架,构建了基于"三条红线"约束的人水和谐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人水和谐量化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新密市的人水和谐程度进行评价,确定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背景下影响新密市人水和谐的关键性因素,可指导当地政府有针对性地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榆林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统筹水资源与其他规划的关系,结合榆林市供水现状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建立基于配置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型,分析榆林市水资源承载能力。通过对评价因素的分析探讨和水资源配置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2020年取用水总量为113586.58×10~4 m~3,小于12100×10~4 m~3的三条红线总量控制指标和可供水量;2030年取用水总量为144769.8×10~4 m~3,小于166200×10~4 m~3的三条红线总量控制指标和可供地表水。2020、2030年取用地表水、地下水等各项指标均在用水效率(Index)之内,符合水资源承载能力要求,这将为实现榆林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省松桃县中部区域的城镇发展规划为背景,通过对松桃河流域的水资源调查评价,预测中部区域内城镇规划水平年的供水、需水、排水及用水结构,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约束下,研究山地城镇水资源的配置特点和规律,提出水资源配置建议方案,以供同类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和谐目标优化的流域初始排污权分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区域间因初始排污权分配不合理而引起的矛盾,将和谐论量化方法引入到流域初始排污权分配研究中,提出了基于和谐目标优化的流域初始排污权分配方法。该方法在确定和谐分配原则的基础上,选取具体表征指标构建了流域排污权和谐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流域初始排污权进行初次分配,并运用和谐方程对其进行和谐评估,以流域和谐度最大为目标建立优化调控模型,采用Matlab fmincon函数实现对初始排污权的优化分配。将该方法应用于沙颍河流域行政区间的初始排污权分配,从区域和谐的角度得到了初始排污权分配优化方案,经对比分析,优化方案更符合各个区域的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排污现状,表明基于和谐目标优化的初始排污权分配方法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引黄灌区普遍特征及存在的水资源问题,构建考虑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多维目标的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建立引黄灌区水资源和谐评估指标体系,并将模型和评估体系应用到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基于模型解集中选取的4种代表性优化调配方案进行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效益分析,选定P4方案为赵口二期水资源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并基于该方案开展和谐评估和多方案调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优化后灌区和谐度明显提高,通过对和谐度较低的地下水开采率、农业用水比例、城镇化率、人均粮食产量、绿化覆盖率等指标调控后,和谐度可进一步提高到0.790。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水资源配置理论不完善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区域水资源智能配置方法,以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合理度,为区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首先提出由水资源配置决策模型、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模型及配置预案库等构成的水资源智能配置模式,其中,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模型由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用于对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评价,它一方面对配置方案进行预检验,另一方面为配置决策模型提供配置预案等经验知识;水资源配置决策模型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在对配置预案库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建立,用于提供初始配置方案。应用嘉兴市2010年相关数据对该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水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考虑嘉兴市整体协调发展和重点发展兼顾整体的两种用水思路,基于数据驱动的水资源智能配置模式均能给出符合预期目标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并且具有自适应、容错性、智能化等特征,从而为区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撑工具。  相似文献   

14.
水质恶化是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合理配置水量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供水保证率,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将和谐论思想引入水资源配置,结合水资源分质配置思路,基于水资源配置量化指标体系和水资源配置模型,开展了新密市城区水量水质配置研究,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定量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水质恶化引起的缺水问题是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合理配置水量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供水保证率,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将和谐论思想引入水资源配置,结合水资源分质配置思路,基于水资源配置量化指标体系和水资源配置模型,开展了新密市城区水量水质配置研究,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定量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合理配置有两个层面上的意义,其一为遵循某些原则在流域、区域尺度上进行的水量调配,即初始水权的分配;其二为各区域在获得配置份额后,在供水对象尺度上再次进行分配,即在区域范围内各用水户之间的调配。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新时期,水资源合理配置对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起到关键的纽带作用,充分认识和正确处理各种配置要素显得尤为重要,现尝试从概念、内涵、外延等方面对水资源合理配置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以洪汝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库、河道、地下水、区域地表水及其他水资源5类供水水源与12个需水区、县单元的“多水源—多用户”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构建系统模拟模型,并进行可视化软件开发。模型采用流域内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实测降雨资料计算的分区来水成果和通过需水预测得到的2030年水平需水量进行模拟计算,通过供水保障程度等计算结果评价模拟模型和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合理性,另外软件通过可调节参数的设定增加模型的适应性。结果验证表明,本模型对于研究洪汝河流域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关系及既有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合理性,以及模拟预测各年型区域水资源配置保障程度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区域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价与调控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和科学管理手段。可供水量与需水量是区域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活动对水资源系统的综合体现指标,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直观地揭示水资源系统的单元供需均衡和空间均衡程度。针对水资源空间均衡研究现状,首先以供需差占供需总量比定义并计算水资源系统的单元供需均衡度;再以各单元面积、人口和经济占比确定单元的系统权重,并运用七元联系数将各单元均衡度综合为系统空间均衡等级并识别均衡状态;以淠河灌区现状及远景规划年为例,对有无水量调配下水资源空间均衡状态开展评价计算与对比分析,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灌区水资源空间均衡状态的优化调控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现状水平年灌区水资源空间均衡状态经系统内水资源调配后有明显提升;远景规划年不同来水情景下,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尖锐,只有在充分节水基础上借助系统内、外多水源调配方能使灌区水资源系统达到基本均衡;单元供需均衡度能同时表达缺水型失衡和余水型失衡而更有普适性;改进的七元联系数评价模型可更加细致地刻画复杂水资源系统的不确定性,为准确判别区域水资源系统所处空间均衡状态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大型灌区内部由于县市之间自然禀赋和经济社会不同导致水资源均衡度差异明显,而通过系统内单元间水资源优化调配以及系统外多水源调配能有效改善区域单元供需均衡度和空间均衡状态,对促进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保障区域远景规划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