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洞庭湖钉螺扩散与疫区水情变化的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洞庭湖区是目前我国钉螺分布范围最广且血吸虫病疫情最难防治的疫区。受长江中上游干流及洞庭湖流域季节性洪水影响,近年来洞庭湖区洪涝灾害渐趋频繁,湖区钉螺面积呈不断增加趋势。为揭示近年来洞庭湖区钉螺迁移扩散与疫区水情变化的相关关系,本文以城陵矶站汛期平均水位作为疫区水情变化的表征指标,定量分析洞庭湖区钉螺面积变化与疫区水情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区钉螺面积与以城陵矶站汛期平均水位为指示性指标的疫区水情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区水利工程建设与血吸虫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凯平  徐陵琦 《人民长江》2009,40(15):101-104
洞庭湖区是我国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钉螺分布面积占我国有螺面积的1/2。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资金开展防治,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合湖区水利建设,积极开展了水利工程措施防治血吸虫病。主要措施包括:高围垦种、封堵湖汊、硬化堤防、改造进螺涵闸等。 对洞庭湖区各种工程措施的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进行了总结、评价,探讨了进一步完善水利血防的工程方法。另外,对三峡工程运行后湖区钉螺滋生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近几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湖区钉螺滋生环境与以前预测性研究成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血吸虫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长江流域血吸虫病疫情出现反复,钉螺扩散加速,急性感染明显增加,血防形势相当严峻。对此,提出了结合水利工程建设,抑制钉螺孳生环境、修建沉螺池或拦螺设施等措施,阻止钉螺扩散,同时提出了“疫区优先治水,治水结合灭螺”的综合治理原则,并建议在疫区新建或加固改造水利工程时,必须将血防设施建设纳入项目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4.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现状与研究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受长江季节性洪水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频繁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出现反复,钉螺面积扩大,患病人数增加,急性感染呈上升趋势,疫区在逐步蔓延,血防形势严峻。本文在回顾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目标和策略,总结半个世纪来积累的血防经验、防治对策措施及主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血吸虫病疫区分布、环境特征、流行特点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其原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现阶段血吸虫病防治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区是我国血吸虫病最严重的流行区之一,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血吸虫病疫情明显回升,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已成当务之急。防治血吸虫病主要是要消灭钉螺。灭螺的办法很多,其中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灭螺是洞庭湖区灭螺工作的成功经验。文章分析了洞庭湖区水利血防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防治对策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河湖洲滩是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钉螺的主要分布区域。洲滩钉螺垂向迁徙与水位密切相关,但一般滞后于水位变化,以往研究没有考虑这一滞后现象,难以准确把握钉螺垂向迁徙规律。为了准确预测洲滩生境条件变化后钉螺的垂向分布高程,对钉螺迁徙过程进行概化,推导了水位变化后钉螺理论分布高程的计算模型,揭示了钉螺随水位变化的迁徙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钉螺分布高程随着水位增加而增加,随水位降低而降低;2水位上升时钉螺分布高程与水位之间距离有减小趋势,水位下降时钉螺分布高程与水位之间距离有增加趋势。利用洞庭湖区东口洲滩实测资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滞后响应原理的钉螺垂向迁徙预测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洲滩水位变化后密螺线的分布高程。  相似文献   

7.
浅谈洞庭湖区血吸虫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洞庭湖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使洞庭湖成为我国洪涝灾害和血吸虫病感染最严重的地区。分析了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长期存在的原因、疫情变化、流行形势,提出了全面治理湖区血吸虫病的措施与方法,即水利结合灭螺,整治血吸虫病源头;通过湖区环保疏浚,抑制钉螺扩散;实施血防新策略,引导湖区群众远离虫害。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系统评价洞庭湖区已有水利血防工程不同工程措施的血防效果,分析其防控钉螺的机理,在洞庭湖区选择河道综合治理、涵闸防螺改造、灌溉渠道硬化护坡3类水利血防工程共12个试点进行研究。2个河道综合治理工程、3个灌溉渠道硬化护坡工程和1个中层取水涵闸防螺改造工程血防效果好,钉螺分布面积和钉螺平均密度均下降了90%以上;其余3个河道、3个沉螺池防螺改造工程血防效果较差。河道与灌溉渠道工程灭螺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干扰钉螺生存、繁殖,进螺涵闸防螺改造工程主要是建立阻螺设施、阻止钉螺向垸内扩散。提出了从项目立项、工程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管理、血防效果、经济社会效益等6个方面综合评价水利血防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区土地覆被对长江水位变化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长江水位的变化对洞庭湖区土地覆被的影响,基于洞庭湖区近26 a土地覆被遥感影像的解译成果,分别构建了东洞庭湖区和西+南洞庭湖区水域、泥滩、草洲、芦苇地、裸地和防护林面积与对应时段城陵矶水位之间的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东洞庭湖区水域、泥滩、草洲面积和西+南洞庭湖区水域面积与城陵矶水位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而芦苇地、裸地和防护林等面积与城陵矶水位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城陵矶水位变化对东洞庭湖区土地覆被的影响明显高于对西+南洞庭湖区土地覆被的影响。此外,依据所构建回归方程,预测长江上游大型梯级电站运行将导致洞庭湖区呈现泥滩和草洲挤占水域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环保疏浚生态系统恢复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环境疏浚后可降低湖区高洪水位,有利于提高水环境容量。经计算,整个疏挖工程完工后,全湖CODMn的浓度可降低0.3mg/L,水环境容量可达到74460t/年。疏浚对洞庭湖生态系统恢复具有十分显的效益:(1)河湖疏挖将抑制洲滩湿地向水面的发展,有利于洞庭湖湿地的稳定;(2)极大改善湖区生态环境,湖区动植物无论在种类、数量和质量上都将会发生新的变化;(3)将破坏湿地的阶段性积水、调整主要植被覆盖度和植物群落类型,改变钉螺的孳生的环境因子,降低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水位,造成不利于钉螺生长的环境,可以有效地控制钉螺的孳生和限制钉螺的生长;(4)降低地下水位,抑制和缓解稻田土壤次生潜育化,而且湖泊底泥含有丰富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可以调整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促进洞庭湖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为洞庭湖区的景观恢复和生态旅游开发提供环境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蓄水期洞庭湖区水文情势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庭湖湖区的水文情势变化直接影响到区域洪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安全维护,意义重大。基于实测资料分析了三峡水库运行前后洞庭湖区水文情势变化,受三口分流量减少和来水偏枯等综合因素影响,2003~2016年8~11月洞庭湖入、出湖水量较1981~2002年分别减少26%和23. 7%,湖区水位下降0. 76~1. 27 m。建立了长江与洞庭湖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模拟计算了三峡水库蓄水期初设调度方案、优化调度方案和规程调度方案下长江干流及洞庭湖区的水文过程,3种方案对应的城陵矶站蓄水期多年旬平均流量分别减少1 220,928,900 m~3/s,湖区鹿角站蓄水期多年旬平均水位分别降低1. 47,1. 23,1. 20 m。实际调度流量减小812 m~3/s,水位降低1. 14 m,表明实际调度最优。从不同调度方案比较来看,实际调度提前了起蓄时间,减缓了对洞庭湖区水文情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运行对洞庭湖区钉螺及血吸虫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运行是否导致长江中下游血吸虫病蔓延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2003~2010年先后在洞庭湖区布置了26个螺情监测站,进行跟踪监测。监测数据表明, 2014年与2003年螺情比较,洞庭湖洲滩有13个监测点未查到钉螺,9个有螺监测点活螺平均密度降低了96.27%;2014年有螺点占总监测点的34%,有螺洲滩面积和分布范围正在快速缩小,洲滩钉螺向垸内扩散机率大幅减小。  相似文献   

13.
仲志余  余启辉 《人民长江》2015,46(19):52-57
随着三峡水库及上游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的逐步投运,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得到极大改善。同时,由于蓄水拦沙,“清水”下泄,江湖关系已经并将继续发生变化,导致两湖水文情势进一步变化,对两湖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产生深刻影响。分析了洞庭湖江湖关系变化趋势和鄱阳湖枯水变化情势及其影响,结合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利的要求,研究了两湖水量优化调控总体思路,提出了优化调控两湖水量的工程措施,为两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变化环境下七里山水域高洪水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里山水域是洞庭湖汇入长江的江湖交汇区,受三峡工程及上游溪洛渡、向家坝水库运用清水下泄影响,江湖水沙输运、河道冲淤及河势演变、河段蓄泄关系、洪水位和泄流能力等出现诸多新变化,对长江中游特别是洞庭湖区的防洪蓄洪格局产生影响。在长江中下游水沙整体宏观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七里山水域二维水沙局部细致模拟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水库群运用后,在不同控制水位、不同蓄滞洪区启用条件下,针对各种典型洪水的防洪蓄洪问题。对于1998年型洪水,通过三峡等上游水库调节并抬高七里山控制水位0.5 m时,可不分蓄洪;对于1954年目标洪水,则需利用洞庭湖区24蓄洪垸和洪湖对等承担分蓄洪任务。  相似文献   

15.
荆江与洞庭湖汇流区演变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荆江与洞庭湖汇流区的水沙过程变化及河道演变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江湖关系的调整变化、洞庭湖人工围垦和泥沙淤积、江湖汇流区下游河道变化以及上游来水来沙变化等。可供江、 湖治理和三峡枢纽下游河道可能发生的演变及工程措施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鄱阳湖和洞庭湖水文特征并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湖泊水资源管理及江湖关系, 以两湖水系统为研究对象, 采用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 Mann2Kendall M2K) 分析方法和近 30 年两湖2流域2长江水位和流量长序列数据集, 解析湖泊水文变化特征、趋势和程度, 并通过两湖水文的对比来系统分析长江中游大型通江湖泊水文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旨在对两湖流域水资源的整体认识和把控, 丰富对江-河-湖复杂水系统作用机制与内涵的深入理解。结果表明: 两湖水位在近 30 年总体上呈“上升-非稳定状态-下降” 3 个变化阶段。2003 年前, 鄱阳湖和洞庭湖水位总体呈上升趋势, 且在 1980- 2000 年间基本处于不稳定的波动状态, 2003 年后两湖水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Mann-Kendall 分析得出: 两湖水位可能在 2005 年左右发生明显突变, 且鄱阳湖和洞庭湖水位与之前相比, 最大降 幅分别可达 9. 4% 和 3. 4% , 表明两湖水位变化的趋势程度存在差异, 鄱阳湖水情变化的敏感程度要强于洞庭湖。 对长江干流的补水期洞庭湖为 4- 10 月, 鄱阳湖为 3- 8 月, 表明两湖对长江干流水文的不同调节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7.
荆江三口是长江干流分流至洞庭湖以减轻荆江河段防洪压力的重要洪道。2017年长江1号洪水期间,荆江三口出现历史罕见的江湖逆流现象。为探明三口逆流现象成因并揭示其在江湖防洪中的作用,基于大量原始数据,对比分析了近60 a来尤其是三峡水库蓄水以来主要洪水期间的分流情况,并通过分析2017年三口逆流期间主要口门控制站的来水情况、水位演进过程、洪道沿程比降及同期三峡水库调蓄操作,明确了发生三口逆流的充要条件。研究成果能够为科学调度长江中上游水库群、有效缓解洞庭湖区的防洪压力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湖区最低生态水位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洞庭湖湖区最低生态水位,针对洞庭湖湖区复杂、不同湖区差异较大的问题,基于城陵矶、鹿角、南嘴、小河嘴和杨柳潭5个水文站1953—2013年的水文资料,采用天然水位资料法、年保证率法、最低年平均水位法、生态水位法、湖泊形态分析法及最小空间需求法,分别对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的最低生态水位进行了计算,并与前人关于洞庭湖生态水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的最低生态水位分别为22.62 m、27.19 m和28.11 m,相应的湖面面积分别为373.85 km~2、406.88 km~2和142.19 km~2,从保护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角度看,确定的最低水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