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除铁除锰水厂的工艺设计与运行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洁  刘志雄  李碧清 《给水排水》2003,29(11):26-28
在生物除铁除锰技术指导下设计建造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厂 ,是我国第一座成规模的典型的地下水生物除铁除锰水厂。它的工艺特点体现在跌水弱曝气 ,在同一生物滤层中除铁除锰及培养期、稳定期的反冲洗机制。生物滤层培养成熟后 ,滤池铁锰去除效率达 99%以上 ,出水水质优于国家标准 ,取得了稳定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除铁除锰科学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的水资源中,含铁锰的水源占有很大的比例,除铁除锰技术是水质工程界长久的研究课题。以历史文献为依据,铁锰的地球化学性质和氧化还原机制为基础,解析百余年来除铁除锰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和必然趋势,从而明确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南方某市经常发生的管网黄水机制不明的问题,用PE管搭建了中试装置,开展了初始锰浓度、初始余氯浓度、停留时间等因素对管网中锰氧化、沉积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6.67h的水力停留时间和小于0.1mg/L的初始锰浓度范围内,锰氧化量随初始锰浓度的增加呈指数上升的趋势。当余氯浓度在0~1.0mg/L范围内时,锰在管道内的氧化量和沉积量均随余氯浓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随着停留时间的增加,锰的氧化速率较为稳定,而锰的沉积速率呈现逐渐加快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除铁除锰机理的革新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对我国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进行了总结和评述.作者认为:在去除机理上,主要是活性滤膜内铁锰细菌所起的生物吸附氧化作用,而不是MnO_2的催化作用;单纯的曝气接触氧化工艺只能除铁,不能除锰.而生物接触滤池可同时去除铁锰.对铁、锰共存的水质,设计时应重点考虑锰的去除.  相似文献   

5.
为了去除某净水厂突发超标的锰和色度,采取了在预氧化接触池投加氯的措施,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好、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同时也查找了原水锰的来源,提出了应对建议,供净水厂设计运行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锰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影响饮用水安全和工业用水色度的参数之一,对城市取水水质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利用SPS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等工具,对长江经济带代表性城市的地表水锰含量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上游石鼓江段、中下游虎牙滩以下沿岸城市干流江段锰含量较低,攀枝花和重庆等江段锰含量偏高;锰浓度峰值主要集中在丰水期。锰污染控制需考虑区域和季节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生物固锰除锰技术的微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Mn~(2+)氧化细菌的微生物学研究是与除锰工艺直接相关的一个领域。已经发现许多细菌具有锰氧化能力。目前的研究工作基本局限在细菌形态观察和细胞悬液、细胞破碎液的活力动力学测量。因此研究了分离得到的Mn~(2+)氧化细菌,包括其形态、生理研究。同时对其氧化活性进行了测量。可以确认,滤池中存在着大量的Mn~(2+)氧化细菌,细菌参与了除锰。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薛罡  赵洪宾 《给水排水》2002,28(7):26-28
锰难氧化去除是地下水除铁除锰工程应用面临的最大技术难题。针对这一问题 ,分析了常规除铁除锰技术的局限性 ,论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新发展方向———生物法除锰的研究现状及技术特点 ,阐明了生物法技术今后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圈水库水质和底泥监测结果表明,底泥中富含锰元素。夏季水库形成温跃层,上层富氧,水体处于氧化状态,锰含量低;下层缺氧,水体处于还原状态,底泥中锰向上覆水体释放,造成下层水体锰含量季节性升高。王圈水库在夏季以外其他季节水体同温,锰含量低。针对锰含量的分布规律,提出降低锰含量的切实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0.
空气接触氧化法除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下水中锰的存在形态与铁相似,即常以二价重碳酸锰Mn(HCO_3)_2的形式存在。重碳酸锰是强电解质,在水中能完全离解,所以二价锰在地下水中实际上是以二价锰离子M_n~2+的形态存在的。用氧化剂将二价锰氧化成高价锰(三价和四价),则锰在水中的溶解度便大大降低,能由水中沉淀析出,可用沉淀、过滤的方法去除。空气中的氧是最经济的氧化剂,但它对二价锰的氧化速度受水的pH值的影响极大,只在pH>9.5时,二价锰的氧化速度才比较快。在天然含锰地下水的pH条件下(pH=5~8),水中二价锰的氧化极其缓慢,所以,若不人为地提高水的pH值,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