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明确环太湖各水资源分区入出湖总氮负荷与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基于2012~2018年环太湖各水资源分区水质水量监测资料,计算分析了各水资源分区年、季(蓝藻暴发期)尺度入出湖总氮负荷与浓度的年际变化及其负荷贡献率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环太湖入湖总氮多年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出湖,各水资源分区年、季尺度入出湖总氮浓度的年际变化特征相似,总体而言,湖西区、浙西区、武澄锡虞区年、季尺度入湖总氮浓度明显高于阳澄淀柳区和杭嘉湖区,西太湖出湖高于东太湖出湖,入出湖水质均未出现显著改善。环太湖入湖总氮多年平均负荷远大于出湖,各水资源分区年、季尺度入出湖总氮负荷年际变化规律相似,湖西区、浙西区在环太湖入湖负荷中的贡献排名前两位,在出湖负荷中太浦河的贡献最大,蓝藻暴发期武澄锡虞区入湖总氮负荷对全年的贡献最大,蓝藻暴发期太浦河和望虞河出湖总氮负荷对全年的贡献受丰枯年份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环太湖1986~2010年水文巡测资料的整理,使用分区域分阶段的对比分析方法,分析太湖入出湖水量变化情势及其成因。分析表明,太湖入湖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而流域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湖西区、望虞河入湖水量增加明显,而杭嘉湖区和武澄锡虞区自2000年以来入湖水量下降明显;太湖出湖水量与入湖水量变化基本一致。研究还发现,太湖各区域入出湖水量变化不仅与区域降水量有关,与"引江济太"等环境治理工程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3.
基于1986—2018年期间环太湖水文巡测资料,分析了环太湖及主要水资源分区出入湖水量的时空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环太湖入湖水量历年变化整体呈增加趋势,在2007年前、后2个时期年均入湖水量增加了29.9亿m3.太湖入湖水量增加主要集中在湖西区,浙西区入湖水量变化则相对稳定,但在年内水资源调度期时浙西区入湖水量表现出...  相似文献   

4.
太湖流域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快、需水量大,但本地水资源不足,主要靠从长江引水和上下游水重复利用来弥补。本文对2007~2012年流域沿长江口门及环太湖口门引排水量进行了统计,并论述其趋势及规律。分析得出,太湖流域引长江水量近年来有降低趋势,望虞河引水占比越来越大,骨干工程功能突显,但因东岸分水逐年增加,入湖效率不高。环太湖出入湖水量保持入多出少的相对平衡,其中湖西区是太湖的主要水量来源区域。  相似文献   

5.
利用环太湖水文巡测资料和湖西区、澄锡虞区主要入湖口门水质资料,对2000年前后的太湖水环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太湖湖西区和澄锡虞区由于受引长江水的影响,入湖水量大增,导致河网污染物大量入湖,使输入太湖的污染物量远远超过其本身的纳污(自净)能力,太湖富营养化有加剧的趋势。建议严格强化陆域控源减排,优化"引江济太"调度方案,适度控制引长江水量,以减少竺山湖、梅梁湖、太湖西部沿岸区乃至整个太湖的污染物入湖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环太湖河道入湖总氮和总磷通量的变化原因,分析了其与太湖流域上游降水量的相关性,并阐明了环太湖河道入湖氮磷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2010—2019年,太湖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为1322 mm,较1986—2009年平均降水量增加15%,湖西区和浙西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1263 mm和1552 mm;环太湖河道入湖总氮和总磷平均年通量分别为3.24万t和0.18万t,主要来源于湖西区和浙西区;太湖流域、湖西区、浙西区河道入湖总氮和总磷通量与相应区域年降水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使得湖西区河道入湖总氮和总磷通量随降水量增加的响应程度要强于浙西区;面广量大的城镇和农业面源污染是入湖氮磷的主要来源之一,降雨导致的部分雨污合流污水入河也是氮磷污染负荷增加的原因之一;湖西区和浙西区的降水量增加,尤其是强降水量增加,不仅会导致面源污染负荷增大,而且会导致太湖上游河网水系水力停留时间减少,降低水体自净能力,增大入湖总氮和总磷通量。  相似文献   

7.
入湖水量计算是太湖流域水量动态控制的重要环节,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太湖湖西区1986年~2015年入湖水量的变化情况分析显示,入湖水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利用已有的各口门入湖流量资料(2001年~2015),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遴选出代表性口门,建立其流量与巡测段入湖水量的回归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估算得到的湖西区入湖水量与实测数据拟合度高;因此,该模型方法可用于实现监测口门数量的精简,完成简化入湖水量计算模型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环太湖出入湖水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收集整理1986—2007年环太湖河道出入湖水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面积包围法及相关法,以太湖流域水资源四级分区为统计单元对环太湖出入湖水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降雨、水资源调度及太湖直接取水户取水量变化为影响出入湖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建议水行政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控系统,并加快制定和实施太湖水量分配方案,加强取水许可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苏南运河对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的贡献,基于一维平原河网水量、水质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2011年受苏南运河影响的主要入湖河流的入湖污染物通量(COD、氨氮、TN、TP),量化分析了苏南运河对主要入湖河流入湖污染物通量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苏南运河主要影响湖西区的太湖主要入湖河流,对湖西区主要入湖河流入湖通量的总体贡献率约为23%,其中对太滆运河的贡献率最大,约42%,漕桥河次之,约23%,对太滆南运河、社渎港、陈东港污染物通量的贡献率由北向南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10.
太湖流域湖西区入湖水量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收集、整理1986-2007年太湖流域湖西区实测入湖水量的基础上,从区域降雨量、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沿江口门引江水量变化等方面对湖西区入湖水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主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前,降雨量为影响入湖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随着湖西区沿江口门工况条件的改变,2000年后,引江水量成为影响入湖水量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1.
实施“引江济太”探索流域治水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生 《中国水利》2001,(10):65-66
太湖流域管理局按照水利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提出实施“引江济太”,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缓解流域水质型缺水矛盾。近期“引江济太”调水主要利用现有水利工程,对流域水资源实施科学调度,每年引长江水10亿-15亿m^3入太湖。远期将望虞河,太浦河等建成“清水走”生态河道,最终实现太湖流域山清水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对太浦闸和太浦河泵站进行联合调度的原型试验,观测太浦河流量对太浦河下游和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质的影响,利用太湖雨洪资源向太浦河下游供水,可改善黄浦江上游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3.
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地区长期存在着水环境问题,引江济太的实施使该问题更加被关注,大量污水不能排泄造成局部地区水环境恶化。以常熟市望虞河西岸地区为例,结合常熟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项目原型调水试验的实测数据,分析了望虞河引水对研究区域水量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徐慧  韩青 《水资源保护》2008,24(1):72-75
引江济太工程的实施使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的水环境问题更加凸现,引水期间大量污水没有出路,造成局部地区水环境恶化;污水的汇入使得引江济太工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从区域控制的角度,以常熟市望虞河西岸地区为例,建立研究区域的感潮河网水量水质模型,提出相应的排水出路,对研究区域的截污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金泽水库是上海市黄浦江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金泽水库水源地水质对保障上海居民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金泽水库的清水来源主要是东太湖,故研究了位于东太湖与太浦河之间的太浦闸调度方式对金泽水库水质的影响。分析了太浦河沿线水量水质监测资料,发现金泽水源地流量、水质与太浦闸下泄水量具有明显响应关系,加大太浦闸下泄水量可以减少太浦河两岸支流水量汇入,增加金泽水库水源地太湖清水所占比例,降低水源地关键污染物浓度。在此基础上,考虑金泽水源地水质需求,进一步设计了太浦闸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方案。通过典型年数值模拟后发现,太浦闸采取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方式不仅可以改善金泽水源地的水位条件,而且可有效改善该水源地水质,显著降低关键水质指标超过Ⅲ类标准的天数,从而提高金泽水源地取水安全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16.
王政祥  张晶 《人民长江》2018,49(12):49-54
根据2016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对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 2016年长江流域的年降水量为1 205.3 mm,较常年值偏多10.9%;② 地表水资源量为11 796.7亿m3,比常年值偏多19.7%;③ 地下水资源量为2 706.5亿m3,比1980~2000年的平均值偏多8.6 %;④ 水资源总量为11 947.1亿m3,比常年值偏多20.0%。分析还表明:2016年长江流域的降水、径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鄱阳湖水系、湖口以下干流和太湖水系,3个区的降水、地表水资源量较常年偏多20.0%,40.0%以上;湖口以下干流和太湖水系的降水、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均居其区域系列第1位;降水及地表水资源量的年内集中度也比常年高。  相似文献   

17.
《水科学与水工程》2020,13(2):83-94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have changed a number of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 flow in the Taihu Basin. Based on long-term time series of hydrological data from 1986 to 2015, we analyzed variability in precipitation, water stage, water diversion from the Yangtze River, and net inflow into Taihu Lake with the Mann-Kendall test. The non-station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water stage was first analyzed for the Taihu Basin and the Wuchengxiyu(WCXY) sub-region. The optimized regional and urban regulation schemes were explored to tackle high water stage problems through the hydrodynamic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e following:(1) The highest, lowest, and average Taihu Lake water stages of all months had increasing trends. The total net inflow into Taihu Lake from the Huxi(HX) sub-region and the Wangting Sluic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2) The Taihu Lake water stage decreased much more slowly after 2002; it was steadier and higher after 2002.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Wuxi urban flood control projects, the average water stage of the inner city was 0.16 e0.40 m lower than that of suburbs in theflood season, leading to the transfer of flooding in inner cities to suburbs and increasing inflow from HX into Taihu Lake.(3) The regional optimized schemes were more satisfactory in not increasing the inner city flood control burden, thereby decreasing the average water stage by0.04 e0.13 m, and the highest water stage by 0.04 e0.09 m for Taihu Lake and the sub-region in the flood season. Future flood control research should set the basin as the basic unit. Decreasing diversion and drainage lin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can take an active role in flood control.  相似文献   

18.
为强化上海市黄浦江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泽水源地取水安全,又兼顾太湖流域及太浦河沿线区域防洪、供水需求,开展了太浦河太浦闸与沿线88个闸控口门的多目标联合调度研究。在分析太浦闸及两岸河道现有调度方式的基础上,拟定了两类共10个联合调度方案。采用细化后的太湖流域水量水质模型,对各调度方案进行了模拟。然后,构建了反映防洪、供水、水环境需求的多目标函数,采用蚁群优选算法对所有调度方案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与现状调度方案相比,太浦闸同时根据太湖水位和金泽断面水质情况加大下泄流量,同时太浦河沿线河道闸门有序控制,可显著提高金泽水源地关键水质指标达标率、抬升金泽水源地最低水位,又基本不影响流域及区域其他调度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