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外流域综合管理的实践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欧洲莱茵河流域管理 莱茵河是欧洲大河之一,其传统的以水资源和航运为主要目标的流域管理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年年面临洪水问题,再次引发了关于流域水管理新的讨论.2001年1月,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莱茵河流域国家部长会议上,总结了莱茵河流域近50年的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经验(尤其是近10年来相继开展的一系列流域管理行动计划的成果),批准实施以莱茵河未来环境保护政策为核心的2020年莱茵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计划.这项计划由四个有机的和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即进一步改善莱茵河流域生态系统,改善洪水防护系统,改善地表水质和地下水保护.  相似文献   

2.
国际合作治理莱茵河水质的历程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茵河管理被视作国际流域管理的经典案例。为探究莱茵河水质改善的原因,通过描述分析1945~2008年莱茵河水质国际合作的发展历程得出,水质改善不能仅归功于某一单独因素,而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欧盟、国际论坛、国内立法、环境非政府组织与自来水厂的活动、不断增强的环境意识,以及流域内工业结构的改变。由于背景环境不同,莱茵河经验无法在其他流域简单予以复制,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恒  涂敏 《人民黄河》2005,27(11):60-61
莱茵河是一条国际河流,是欧洲的重要水道和沿岸国家的主要供水水源地。洪水灾害一直是危及莱茵河社会和经济功能的一个大问题,是莱茵河治理中面临的重要挑战。在1998年1月22日第十二届莱茵河流域部长级会议上,决定启动“莱茵河防洪行动计划”,这项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到2005年使洪灾危险下降10%,到2020年使洪灾危险下降25%。“莱茵河防洪行动计划”强调了洪水管理与非工程措施的重要性,因为继续靠过去那种不断加高堤防的手段来提高防洪能力在现实中已经不太可行了。人类对河流的干预、流域内土地利用的急剧改变以及对沿河地区土地的侵占,使得洪水泛滥的危险进一步增加。防洪工程措施带来的“安全”假象,使沿河地区的人们往往难以认清所处的洪水危险,也不知道如何应对突发洪水。对有效的防洪来说,洪水管理与非工程措施比单纯的工程措施防洪手段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一体化水管理是一个无休止的利益冲突的协调过程,并体现在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当中.这一过程不仅仅限于水方面,而且还包括空间、环境、自然、农业和生态等问题.这一概念对荷兰水管理部门的工作方法及其组织已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莱茵河与北海行动计划,已制订出一个为降低污染、恢复水系统并且适合于国家、区域、地方活动的相关框架,一体化水管理已经发展到国际领域.1995年发生在莱茵河和马士河上的洪水,进一步推动了整个流域朝着一体化水管理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流经瑞士、德国、法国和荷兰汇入北海,莱茵河全长1 320公里,流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是欧洲重要的水运航道,也是流域内工业、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莱茵河两岸居民密集,工业发达,在西欧经济及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流域气候及径流特征 莱茵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900毫米,源头区域可达2500毫米以上。莱茵河雷斯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为2 300立方米每秒,最低与最高流量之比在博  相似文献   

6.
莱茵河的水资源保护和流域治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6 5~ 1989年 ,莱茵河流域 5个国家耗资 6 0 0亿美元 ,用以建设和改进污水处理厂 ,经过 2 0多年的流域治理 ,到 1993年 ,莱茵河的 4 7种污染物中有 38种已削减 5 0 %以上 ,达到了其计划目标值要求。对流域治理的组织和经验进行了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7.
莱茵河流域的防洪措施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流经瑞士、德国、法国和荷兰汇入北海。莱茵河全长1320公里,流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是欧洲重要的水运航道,也是流域内工业、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莱茵河两岸居民密集,工业发达,在西欧经济及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莱茵河流域气候及径流特征 莱茵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900毫米,源头区域可达2500毫米以上。莱茵河雷斯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为2300立方米每秒,最低最高流量之比NQ/HQ在博登湖以下为1:10~1:18,而在  相似文献   

8.
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流经瑞士、德国、法国、卢森堡、荷兰等9个欧洲国家,是沿途几个国家近2000万人的饮用水源,是世界上管理最好的一条河,也是世界上人与河流关系处理的最成功的一条河。然而,莱茵河并不是一直就这样好,曾经也号称“欧洲下水道”、“欧洲公共厕所”。  相似文献   

9.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全长1320公里,流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流经瑞士、德国、法国和荷兰汇入北海,是欧洲重要的水运航道,也是流域内工业、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莱茵河两岸居民密集,工业发达,在西欧经济及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莱茵河流域气候及径流特征莱茵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900毫米,源头区域可达2500毫米以上。莱茵河雷斯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为2300立方米每秒,最低最高流量之比NQ/HQ在博登湖以下为1∶10~1∶18,而在博登湖以上阿尔卑斯山区达1∶50以上。莱茵河支流的NQ/HQ则由1∶120到1∶200,相差较大。莱茵河上游汛期在…  相似文献   

10.
莱茵河流域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莱茵河流域管理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曲折历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在给人们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河流一度丧失了应有的生命活力,导致灾害频发;严重的工业污染,一度使莱茵河成为“欧洲的下水道”,水生生物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河流生态系统恶化。人们开始更加审慎地思考对河流的管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实施流域综合管理,提倡工程、非工程措施并举,技术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并重;将公众参与作为决策、实施的必要前提;着力拓展河流空间,维护河流的生命活力,注重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从而维持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较好地实现了航运、发电、供水、旅游、防洪、灌溉、生态保护等多项河流服务功能,如今的莱茵河又重现了生命之河景象。  相似文献   

11.
河长制是以属地管理为主的河湖管理保护创新制度,流域统筹与跨省界联动不足是当前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薄弱环节。以珠江流域典型跨省界河流——东江为例,采用座谈交流、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梳理了东江流域河长制推行现状,系统总结了东江流域跨省界联防联控工作的主要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流域统筹、加快跨省界联防联控制度建设、加强跨省界联合监测、联合执法、信息共享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河长制下东江流域跨省界联防联控的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其他跨省流域整体性管理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长江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前长江水质总体尚好 ,但是局部水域污染严重 ,以有机物污染为主。当前长江流域水污染的主要特点为 :江河水污染特别是干流近岸水域污染未能得到遏制 ;流域内地表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白色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 ;非点源污染问题不应忽视。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角度分别对城市发展、工业发展、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水环境问题识别其影响 ,提出实现长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统一进行流域的整体环境保护规划 ,重点处理各个区域间的矛盾 ,尽最大可能满足各个区域对环保和供水等的要求 ,同时要进行水资源管理体制、水资源投资体制、水价政策的改革 ,并根据长江流域的具体情况制定 2 1世纪的长江水战略 ,以促进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汉江流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也是全国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试点流域。2014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两圈两带"发展战略,汉江生态经济带成为了我省的重点发展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用水需求的迅速增加,如何协调用水需求与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矛盾,实施节水控需,加强需水管理,抑制用水过快增长,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实施常规节水措施的前提下,对湖北省汉江流域规划水平年需水量进行了预测,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强化节水的节水控需总体方案,以保证流域内各地市需水量在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之内。  相似文献   

14.
河长制为区域性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如何在流域层面实现联防联控是当前河长制推行的难点与薄弱环节。以长江流域典型跨省河流——赤水河为例,针对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梳理流域内河长制推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河长制工作的主要任务,总结了赤水河流域保护管理的主要经验与不足;再从推进流域保护整体规划与立法、促进部门联动与联合执法、规范跨界断面监测评估、严格水量分配调度和完善资金投入激励等方面,提出了河长制下赤水河流域联防联控的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其他跨省河流的流域整体性管理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大力推进水安全保障机制建设是珠江流域治水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发展,在珠江流域层面初步建立了绿色珠江顶层设计、水量统一调度、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作、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省际水事纠纷调处及预防等治水机制。现阶段应围绕"跨区域""省界"等重点关键部位,聚焦流域"热点""难点",进一步加强治水机制及相应的科技手段建设,为流域水安全提供更坚实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6.
薛万功  刘开清 《人民黄河》2012,34(6):30-31,34
从讨赖河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中存在的缺乏整体规划、新建防洪堤替代河道综合治理等5个方面的问题着手,系统总结了以往治河的经验及误区,提出了以规划为先导,以建设生态型河道为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生态、文化相融合的可持续性治河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王守文  黄刚 《人民长江》2016,47(18):5-10
流域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区域类型,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着强大的动力和支撑。然而随着人口的日益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人地矛盾日趋严重,流域大规模经济开发对其生态安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河流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修复能力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以湖北省清江流域为例,针对清江流域生态安全问题展开了原因分析,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指标评价体系;在客观分析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体系,即完善流域生态安全法律保护体系、提高公众生态安全意识、创新流域生态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以及整合其他社会资源与力量,以此来探索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缓解我国干旱区经济生态转型的紧迫压力,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迫在眉睫。采用生态足迹模型以及三项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通过测定塔里木河流域1950—2015年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评价其可持续性。结果表明:在历经近70 a的变化环境尤其是人类活动的高强度影响下,65 a间全流域生态足迹增大近87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生态负荷逐渐增加,流域处于不可持续的赤字状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变化表明,塔里木河流域正逐渐偏离可持续性。研究成果有针对性的讨论了塔里木河流域的发展模式,并提出走降低经济发展速度但仍保持增长、减缓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使环境压力趋于回落发展等建议,以促进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莱茵河流域沿岸国家如何突破水资源合作治理的集体行动难题,分析了合作过程中存在的治理困境和关键性因素。莱茵河流域水污染问题从普通环境问题上升为国际政治议题进而成为沿岸国家的政治承诺,经历了利益相关者相互抗衡与博弈的漫长过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权衡、外部性问题和不确定性带来的高成本成为实现合作难以突破的困境,问题压力程度、非政府行动者参与程度、制度弹性、社会政治经济同质性、社会资本存量等是突破合作困境的关键性要素。我国在跨界流域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治理中应注重建立对话沟通机制,提供合作平台,培养互信关系;提倡多中心的制度安排,保持制度弹性;加强水质监控和预警网络建设;引导公众参与,发挥公众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内涵之一。黄河流域水安全问题是中国水安全问题的缩影,探索构建行之有效且具有黄河流域特色的纳污红线管理制度体系和工作格局,对于提高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意义重大。针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质量状况,探索建立流域与区域相结合、水利与环保相联合的黄河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构建流域水功能区划及水资源保护规划体系,依法强化以入河排污口为重点的水功能区管理,积极探索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为黄河流域实施纳污红线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能力支撑,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黄河流域实施纳污红线管理的整体构想与初步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