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的破坏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搞清坎儿井的破坏机理.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饱和及非饱和黄土在冻融和非冻融条件下的三轴压缩试验、三轴等压试验和弹性模量试验,揭示了饱和及非饱和黄土在冻融条件下的强度变形规律;通过非饱和土弹塑性有限元计算,分析了坎儿井竖井和暗渠的破坏特性.在这些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坎儿井的破坏机理.受季节的影响,冬季冻胀破坏土体结构...  相似文献   

2.
非饱和原状黄土平面应变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TS-526真三轴仪改造的平面应变仪,对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原状非饱和黄土的变形和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含水率下非饱和黄土的偏应力与轴向变形关系曲线均表现为硬化性或者强硬化性;在不同含水率下,非饱和黄土的偏应力与体积变形关系曲线存在明显拐点,在拐点之前土样表现为受剪压缩,拐点之后土样表现为受剪剪胀;土体的基质吸力随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基质吸力减小;非饱和黄土的抗剪强度参数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非饱和黄土的强度高于饱和黄土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非饱和黄土的显微结构与湿陷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陕西某抽黄河水工程黄土的原状土样进行了三轴浸水试验及湿陷前,后试样的显微结构扫描电镜分析,由非饱和黄土显微结构与湿陷性之间的关系,确定了黄土结构与湿陷性的关系,研究表明,黄土的显微结构与黄土的结构性及湿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少宏  骆亚生  郭敏霞 《人民黄河》2006,28(10):66-67,75
通过对非饱和黏性土的三轴拉伸试验,分析了三轴拉伸应力随周围压力的变化规律,并对拉伸破坏强度准则进行了探讨,发现现有的强度理论对于三轴拉伸情况都不能完整的表述,仅与黄土的断裂破坏准则比较接近,Mohr—Coulomb准则仅对围压比较大时合适,Griffith—Mohr联合准则在较低围压时有大的误差。同时,对非饱和黏性土三轴拉伸的极限应变和孔隙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黄土是一种水敏性颗粒材料,其强度受含水率影响十分明显。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利用颗粒离散元方法,建立了一种非饱和黄土的简化离散元模型。在对非饱和黄土的力学特性进行离散元模拟分析后,与室内三轴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对比模型和试验结果发现:不同含水率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受土体颗粒间摩擦系数直接影响,表现为试样含水率越高,摩擦系数越小,说明该离散元模型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反映重塑黄土的土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对陕西某抽黄河水工程黄土的原状土样进行了三轴浸水试验及湿陷前、后试样的显微结构扫描电镜分析 .由非饱和黄土显微结构与湿陷性之间的联系 ,确定黄土结构与湿陷性的关系 .研究表明 ,黄土的显微结构与黄土的结构性及湿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非饱和黄土强度的组成和结构强度的来源,通过常规三轴试验对非饱和黄土的抗剪强度和结构强度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黄土的凝聚力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大逐渐减小,呈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同一含水率下结构强度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围压下结构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呈较好的幂函数关系;结构强度与其粘聚力之间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黄土稳定孔隙比原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再强  谢定义  沈珠江 《水利学报》2002,33(8):0097-0101
通过对人工制备土样在充分扰动及饱和情况下进行侧限压缩、三轴剪切试验及等应力比三轴试验, 验证和证明了充分扰动饱和黄土存在稳定孔隙比并满足稳定孔隙比原理, 为建立黄土结构性本构模型, 揭示黄土结构性对黄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和作用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黄土的增湿变形问题,通过常规三轴剪切试验、等向压缩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初始含水率原状黄土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通过三轴剪切试验发现,原状黄土的临界状态线近似一条直线且不通过p-q平面的坐标原点,随初始含水率变化沿q轴上下平移。通过三轴压缩试验发现,原状黄土的e-lnp曲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且折点处对应的球应力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采用椭圆形屈服轨迹的假设,结合试验规律得出原状黄土试样的起始屈服函数,通过该起始屈服函数可以得出各应力路径下的起始屈服应力和起始含水率。该研究成果是后续建立原状黄土增湿变形本构模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非饱和重塑黄土固结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延安新区工程建设中填方区的重塑黄土为研究对象,以准确计算填方区黄土地基的沉降为主要目标,以工程实际中填方区黄土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为参照,室内制取了 Q3重塑黄土固结样。开展了4组控制吸力的非饱和土固结试验,得到了非饱和重塑黄土的压缩曲线,分析了吸力对重塑黄土固结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初始状态相同的重塑黄土土样,压缩系数随吸力的增大而减小;非饱和重塑黄土试样的压缩指数除了受竖向压力影响外,也受吸力作用的影响,压缩指数随着吸力的增大而减小;在2 MPa 的竖向应力下,重塑黄土土样总的竖向应变较小,最大的竖向应变为0.7%。  相似文献   

11.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条件多样且复杂,导致了地质灾害发育强烈,种类繁多、危害较大。地质灾害与工程建设活动密切相关,既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1]。电力工程项目遍布全国,特别是输电线路大多为人烟稀少的山区分布,线路长,跨越的地质地貌区域复杂,存在的地质灾害多种多样,或多或少面临着各种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2]。通过电力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现状及评估工作流程的介绍,进一步分析电力工程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氮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氮在环境介质中的各种形态分布及相互之间的转化,概述氮转化的途径及机理,综合分析氮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归纳研究氮迁移转化机理的模型,提出氮污染物的控制措施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The system concepts of importance to hydrological sciences are reviewed. The epoch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ystems sciences are discussed and their links with hydrological and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are illustrated.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ystem approach are discussed and the perspectives of further applications are sketched.  相似文献   

14.
水土流失六项防治指标是评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是否达到验收条件的重要依据。目前,六项防治指标主要根据定义计算,存在操作性差、繁琐等问题。利用六项指标的反向计算公式,在对项目区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反向计算六项指标。其具有增强可操作性和提高准确度的优点,对水土保持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岩土工程安全监测异常值属性的识别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对施工期间岩土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具有不完善、干扰和影响因素多、人工监测比重大等特点,介绍了监测数据可靠性检查和异常值监测方法,在将异常值分为假异常、表观异常和征兆异常后,结合工程实践阐述了异常值属性的识别原则和方法,并以实例分析了常见的导致假异常和表观异常的原因。这些分析方法是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大型人字闸门主要构件的抗扭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某船闸的大型人字闸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抗扭性能试验研究,得到了其在启闭状态下的变形及应力分布规律,给出了门体各主要构件抗扭能力特征的定量定性分析成果,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的成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对四种波高计算经验公式进行分析,介绍了重力坝与土石坝两种设计规范下波高的计算方法,给出不同累积频率波高之间的换算系数,并结合具体算例进行波高计算,对两种规范的计算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对规范的选用情况提出建议,为水工设计中波高的计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含沙高浓度流体的极限含沙浓度、刚度系数和宾汉极限切应力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得出了相应的计算式。各计算式均得到试验资料的验证,尤其是得到了轻质沙-电木粉试验资料的验证,且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刻吸取俄罗斯"萨扬水电站事故"教训,提升二滩水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统计了二滩水电站机组振动区运行数据,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机组跨越振动区的次数及单次跨越振动区的平均时间,总结出发电机组的整体运行工况水平,最后提出了若干条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 meshless level-set method in the simulation of sloshing flows. The numerical moving particle semi-implicit (MPS) method and a grid based schemes of the MPS and level-set methods are outlined and two violent sloshing cases are considered. The computed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data for validation. The impact pressure and the deformations of free surface induced by sloshing a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an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ones.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MPS and level-set methods are good tools for simulation of violent sloshing flows. However, the second pressure peaks as well as breaking and splashing of free surface by the MPS method are captured better than by the level-set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