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虑权重灵敏度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模糊识别理论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利用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关因子自身的数据结构特性,通过循环迭代计算得到区域的承载力的相对隶属度和影响因子的数学权重,同时考虑到人的主观经验知识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基于互补理论的二元对比方法确定主观权重,利用权重灵敏度来平衡主观权重和数学权重.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水资源价值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工程可变模糊集理论为基础,利用模糊可变评价模型,选取有代表性、可定量性、独立性和简易性的评价指标,建立了评价标准,选取两组权重,对济南市水资源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济南市水资源价值属中等偏高,尚有很大提升空间;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克服了通常的水资源价值评价标准硬性分级的缺点,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3.
用变异系数法及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计算组合权重,并将灰色关联分析法中的灰关联系数应用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的模糊关系矩阵,结合定性、定量分析,对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改进。将改进后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江阴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综合评价结果相同,但是计算结果对于各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差距减小,降低了主观影响,说明改进后的评价方法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应用良好。  相似文献   

4.
模糊理论在区域水资源紧缺程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区域水资源紧缺程度问题,着重分析了经济、社会、水资源等多种因素,把模糊优选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起来,应用于区域水资源紧缺程度评价中。根据该模型可计算区域水资源紧缺程度,寻找其影响因素和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资源管理中流域与区域水资源管理相结合水平评价这一复杂的系统问题,初步探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区域水资源管理水平评价体系中的应用,为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区域水资源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水资源综合评价是一个多准则的评价问题。总结出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程度的若干主要指标,运用系统工程学原理,通过三标度法确定各评价指标对于评价目标的影响程度。以模糊数学为工具,建立二级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评价,并给出具体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可变模糊评价法及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陈守煜  胡吉敏 《水利学报》2006,37(3):0264-0271
本文在笔者建立的可变模糊集理论基础上,提出可变模糊评价模型与方法,该方法能够科学、合理地确定样本指标对各级指标标准区间的相对隶属度、相对隶属函数,并且能够通过变化模型及其参数,合理地确定出样本的评价等级,提高对样本等级评价的可信度。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应用实例表明,该模型计算简便,评价结果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8.
探讨模糊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介绍了模糊评价法的原理,对比了模糊评价法和单因子评价法对水质的评价结果,表明模糊评价法根据模糊集的理论和方法确定水环境质量归类,充分考虑到多个污染因子的影响,能够对水质做出较为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区域水资源价值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以石家庄市为例,从水资源昕具有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出发,充分考虑影响水资源价值的各种因素或指标,建立模糊层次数学模型,对区域水资源价值进行模糊综合评判,为提高水价、合理确定水价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浅析动态模糊聚类法在水资源区域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中动态模糊聚类的方法,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不同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科学的、合理的分类。  相似文献   

11.
将水资源开发利用看成是一个涉及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等多个目标的连续过程,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历程中决策者偏好结构的演变规律,将多目标决策权衡率的基本涵义扩展到与时间相关,揭示了不同水资源利用模式下经济效益目标和环境效益目标之间的权衡率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演变特性,并结合典型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熵权的水资源短缺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针对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中各指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将信息论中的熵值理论应用于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中,建立了基于熵权的水资源短缺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风险率、脆弱性、可恢复性、事故周期和风险度作为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的评价指标,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所反映数据本身的效用值来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有效地解决了权重分配困难的问题,并使得权重的确定有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此方法简便可行、科学可靠,结果相对客观可信。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水质监测断面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TOPSIS法权重计算的强主观性、相对接近度计算过程中出现与理想点及负理想点等距的问题,通过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将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组合对监测指标进行赋权,并定义\"虚拟负理想点\"代替传统负理想点,采用改进的距离计算公式计算各样本与理想点及\"虚拟负理想点\"之间的距离,对传统TOPSIS法进行改进并将其用于水质断面优化设计。以浦阳江干流9个水质监测断面2012年监测数据为实例,以相对贴近度为基础,将原有9个断面优化为7个断面,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改进的TOPSIS法优化结果准确、有效,因此对环境监测布点及断面优化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熵值和模糊贴近度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评价是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与非对称模糊贴近度分别计算评价各指标权重与承载力等级,并结合庆阳地区水资源现状进行了实例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熵值法和非对称模糊贴近度相结合,用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评价的方法可行而有效;生态环境因素、水资源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在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中的影响比重分别为0.4162、0.351、0.2328;同时,庆阳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等级为v4(贴近度为0.0907),表明该地区水资源现状承载力十分脆弱,迫切需要进行水资源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丛鑫 《东北水利水电》2007,25(7):55-56,63
由于水体质量的综合评价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因此,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引用模糊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通过确定因子集,评价集,评判矩阵和权重集,进行一定的计算来进行综合评价.本文采用此种方法对阜新地区水环境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结论符合实际情况,说明模糊综合评价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我国目前采用的节水效果考核指标存在缺陷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的角度提出了评价节水灌溉新的指标体系,即灌溉水资源利用系数的提出,为计算实际节水量及区域节水潜力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对宁夏彭阳县水资源拦蓄工程现状、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开发潜力、水资源的质量、水资源供需进行了分析、计算和评价,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了预测,指出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水资源系统的多目标综合评估模型和方法。以克服现有评价方法中采用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等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中的缺点。为了减小评价标准等级划分的主观性和简化指标值的划分,通过构建差距指数和协调指数降低评价目标的维数。在此基础上,通过考察评价对象的实际指标值与各理想区间的距离,采用基于理想区间的多目标评估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并以郑州市为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与方法能有效评估区域水资源系统所处的状态,并能揭示影响区域水资源系统状态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9.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评价的层次分析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把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系统分为人口、经济、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根据三个子系统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影响,建立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及其比重(P25)居第一,单位耗水资源量的GDP(P21)居第二,人口的节水意识(P15)居第三,单位耗水量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及占GDP的比重(P24)居第四;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P11)和植被的覆盖程度(P34)所占的权重最小。据此制定以提高区域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和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实现单位耗水量的最大GDP产出的区域发展战略,从而最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