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具有长连接管的阻抗式调压室水头损失系数的计算方法,给出基于Gardel三通水头损失系数经验公式、焊接三通水头损失实验资料以及截面突变管道水头损失资料;得出这种调压室不同流态下水头损失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将不同算法得到的调压室水头损失系数分别与水力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表明,基于Gardel三通水头损失系数经验公式及截面突变管道水头损失系数计算的调压室水头损失系数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比较了微机保护与传统保护的动作原理,对其的整定计算及调试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它在整定计算中对各种系数的取法以及调试方面的差别等,从而更深刻分析了保护整定计算中各种系数的取法和微机保护与传统保护的动作原理。  相似文献   

3.
坝基渗压力系数超限,是混凝土重力坝在运行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坝基扬压力观测中经常遇到且随时需要计算分析、论证处理的问题。通过回龙山、太平哨2座混凝土重力坝渗压力系数超限坝段稳定与应力计算成果的分析,揭示了超限对它自身的影响,并总结了渗压力系数资料的统计整理方法、步骤以及如何选择超限计算坝段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0-2014年西安市统计年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以及陕西省水利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采用能值分析基本理论分析计算了西安市2000-2014年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以及灌溉用水产生的效益值,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灌溉水效益分摊系数以及效益值的时间变化过程,同时,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效益分摊系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5 a来西安市的农业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多年平均值为0.34,并且在时间上总体呈下降趋势;单方灌溉水效益随着时间变化持续增大,总效益的变化趋势与单方灌溉水效益基本一致;灌溉用水、降水、人力投入、农药化肥施用、机械动力投入等是影响西安市灌溉用水效益分摊系数的主要因素,人力投入及灌溉用水与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其他因子却与农业灌溉分摊系数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依据水源地区域的水文地质勘察、机井调查、水文地质试验以及相关资料,通过计算分析获得了水源地区域的渗透系数、给水度、渠系水渗漏补给系数、田间水灌溉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发蒸腾系数和河道入渗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以及取值范围和特点。这些参数为水源地区域的地下水可开采量、补给量、水量均衡等的分析和计算奠定了基础,也为分析预测不同供水需求方案状况下地下水水位、水量特征及变化趋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天然河流纵向离散系数确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天然河流纵向离散系数的确定方法进行综述,详细分析了理论公式、示踪试验、经验公式这3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讨论了基于断面流速分布的理论公式的适用范围以及国内外学者对该公式使用的拓展;阐述了利用现场示踪试验数据计算纵向离散系数的矩量法、演算法、直线图解法和多种优化方法,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验公式。探讨了弯道和死水区对天然河流纵向离散系数的影响;阐述了针对传统一维纵向离散方程的缺点提出的一些其他模型,并提出了天然河流纵向离散系数研究中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影响改正系数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冰情及水位的变化,并论述了改正系数过程线的绘制方法,改正系数过程线定线方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GB 50179-93《河流流量测验规范》要求,在塔西河水文站进行了水面流速系数试验,采用流速仪五点法测流比测试验,分析该站水面流速系数,并确定为0.72。同时对试验及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挟沙水流综合糙率系数的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大量实测资料,发现挟沙水流综合糙率系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床沙组成、含沙量及弗劳德数,而糙率系数与流量、水位的相关关系较差。以含沙量、床沙中值粒径和弗劳德数为输入因子、以糙率系数为输出因子建立了BP网络模型和根据弗劳德数计算综合糙率系数的拟合公式,以及黄河上应用较多的赵连军、张红武公式,均是目前较理想的计算挟沙水流综合糙率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运用土力学基本原理,推导出地下连续墙槽壁稳定系数计算公式。槽壁稳定系数Fs由基本稳定系数Fs1、时效稳定系数Fs2、强度稳定系数Fs3三部分组成。通过某算例分析了超载q、泥浆重度γs、泥浆面超高h、有效黏聚力c′和有效内摩擦角φ′对Fs1、Fs2、Fs3以及所占比重Fs1/Fs、Fs2/Fs、Fs3/Fs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泥浆重度、泥浆面超高以及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可有效的提高槽壁稳定性;地面超载的增大,会降低槽壁稳定性。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大面积超载作用下深厚软土层的槽壁稳定性,采用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对软土层进行加固,加固后槽壁稳定系数均>1.0,施工过程中地下连续墙成槽顺利,证明槽壁稳定系数计算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11.
以函数拟合法、温度位移基本原理以及应用相关的数学计算方法进行分析解释坝体混凝土线膨胀系数的调整参数与反演的线膨胀系数出现一定差异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并通过实例计算予以验证。得出随着温度监测层数的增多,所反演得出的坝体混凝土线膨胀系数逐渐趋近真值,该结论对坝体材料性态参数的综合分析以及大坝相关方面安全评价具有参考价值。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一个考虑其晃动后结冰汽泡的物理模型分析了在连续相中结冰汽泡的生长及传热问题,推导了直接接触式冰蓄冷系统蓄冷罐内的容积换热系数,由此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温度对沥青混凝土低温收缩系数的影响,采用两种方法(标准试验法和Jones公式法)进行了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玛蹄脂的低温收缩系数试验研究,其结果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在-15℃--35℃,沥青混凝土的温度收缩系数随温度的降低呈线性变化,在-35℃以下,温度收缩系数随温度的降低趋势逐渐减缓,并逐渐接近矿料的低温收缩系数。同时,由试验方法和Jones公式法得到的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玛蹄脂的温度收缩系数差别较大,说明低温时采用Jones方法估算这类混合料的温度收缩系数有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标准试验方法难以测定大坝混凝土早期热膨胀系数的难题,采用温度-应力试验,以等效龄期为桥梁计算得到粉煤灰掺量分别为35%,80%的2种常态大坝混凝土的温度差与应变差曲线,并分段进行线性拟合,确定粉煤灰混凝土的早龄期热膨胀系数。结果表明:①2种粉煤灰混凝土在硬化初期热膨胀系数值在(20~30)×10-6/℃范围内变化,而后期则稳定在(4.6~10.0)×10-6/℃;②高掺粉煤灰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低于基准混凝土(即35%粉煤灰掺量混凝土),更有利于大坝混凝土的抗裂;③基于已确定的热膨胀系数,建立热膨胀系数模型,可较好地反映混凝土早期热膨胀系数发展规律,并用于计算2种混凝土的温度变形。  相似文献   

15.
针对采用标准试验方法难以测试早龄期混凝土热膨胀系数、难以分离温度应变与自生体积应变问题,本文利用温度-应力试验的特点,引入第一零应力时间作为有效应变测试的起测点;建立了以等效龄期作为时间尺度并考虑温度影响的混凝土自生体积应变的数学模型,实现了自生体积应变与温度应变的分离;提出分两阶段考虑早龄期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在升温阶段和降温阶段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均为常数。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水灰比和矿物掺合料对硬化水泥石在20℃~85℃热膨胀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石的热膨胀率和热膨胀系数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减小;粉煤灰和矿粉均可有效降低水泥石的热膨胀性能,其降低程度随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当矿物掺合料掺量相同时,粉煤灰水泥石的热膨胀率及热膨胀系数略低于矿粉水泥石。通过观察水泥石微观形貌和测定水泥石孔隙率等方法,对硬化水泥石的热膨胀性能进行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热对流、传输微分方程及有限单元法,研究了冷却水流速、管壁粗糙度及导热系数对混凝土与冷却水之间的等效换热系数的影响。在分析各单因素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冷却水流速、管壁粗糙度及混凝土导热系数等因素的冷却水管等效换热系数模型,可较好地预测多影响因素条件下混凝土与冷却水间的换热规律。模型表明,等效换热系数与冷却水流速、管壁粗糙度及导热系数均呈幂函数递增关系,其大小取决于多因素耦合效应。相较而言,粗糙度对等效换热系数影响仅在其取值较小时最显著;混凝土导热系数变化的影响较小;冷却水流速的影响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8.
为规范混凝土热物理参数测定仪产品的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法,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颁布了JG/T329—2011《混凝土热物理参数测定仪》行业标准,为此,同步研制了产品样机。所研制的混凝土热物理参数测定仪通过测试技术和方法上的多项创新,全面实现了新颁标准提出的技术性能要求,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性能超过国外同类机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新疆严寒地区,日气温变幅较大,寒潮频发,对混凝土采取保温措施后,进行混凝土热学参数的反演过程中,根据以往的经验公式及简化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误差较大.通过建立混凝土温度场的数学反演模型,推求混凝土的热学参数(导温系数、等效表面放热系数),并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求解过程.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坝温度控制与防止裂缝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朱伯芳 《水利学报》2006,37(12):1424-1432
首先对混凝土坝温控防裂技术的发展进行回顾与展望。在此基础上,对抗裂安全系数的取值、材料抗裂性能的改进、基础温差和上下层温差的控制、表面保温和养护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安全系数偏低和对表面保护认识上的片面性是导致无坝不裂的重要原因。文中提出,在适当提高安全系数,严格控制基础温差、做好早期表面保护的基础上,再做好长期表面保护,就有可能防止施工期出现裂缝,这些经验己在工程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若再把长期保温板改进为永久保温板,则可在增加工程费用不多的条件下实现混凝土坝的永久不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