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河内蒙古河段河床横断面调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大断面实测资料对比与河流能量耗散角度,分析了近50 a内蒙古河段的河床横断面调整规律以及断面主要特征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刘家峡和龙羊峡两水库相继投入运用,对黄河天然径流量进行了很大的干预性调节,体现在洪水过程的改变和径流的年内重新分配两方面;刘家峡、龙羊峡水库相继投入运用后,改变了宁蒙河段的水沙过程,内蒙古河段由冲淤基本平衡转变为持续性淤积,河床不断淤积抬高,宽深比增大,河槽过流面积减小,平滩流量减小,主流平面摆动频繁,河床更加宽浅散乱。  相似文献   

2.
黄河内蒙古河段冲淤量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测断面资料、来沙量资料和同流量水位的变化等,对黄河内蒙古河段的冲淤量分别进行了估算,其结果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表明,1986-2004年内蒙古三盛公—头道拐河段年均淤积量为0.616亿t是基本可靠的,而主槽的淤积量占全断面的80%以上。总体看,这一数值可以反映1986年龙羊峡水库运用以来内蒙古河道的淤积情况。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淤积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上游来水来沙特点和水沙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1987~2005年河床淤积抬升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天然来水量减少和人类引水量增加是近20年来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淤积严重的主要原因,上游水库拦沙量逐年减少和十大孔兑入黄沙量增加是河道淤积的重要原因,而龙羊峡、刘家峡水库的调节又加重了汛期河道的淤积.  相似文献   

4.
《人民黄河》2014,(9):38-40
通过对黄河宁夏河段河道演变的分析,研究了宁夏河段河道冲淤及河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3—2009年,黄河宁夏段下河沿至青铜峡河段河道多年平均冲淤平衡,青铜峡至石嘴山河段河道呈淤积状态。宁夏河段河道的冲淤变化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条件,1986年以后汛期水少沙多,泥沙全部淤积在河道主河槽内,主槽淤积萎缩,中小洪水水位明显抬高。宁夏峡谷河段及卵石河床冲淤变化及主流摆幅较小,其余河段河床冲淤变化及主流摆幅较大。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对控制河势变化有积极作用。黄河宁夏段水沙条件、河道边界条件及河床质地是影响河道演变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泥沙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三峡水库运用前后的入库水沙特点和变动回水区泥沙冲淤变化规律后认为:建库前该河段年际间河床冲淤基本平衡.三峡水库运用5年来,入库沙量比建库前有较大的减少;该河段总体淤积,主要淤积在边滩,深槽淤积较少甚至有冲刷,土脑子河段发生河型转化;由于长江上游水库拦沙的作用,变动回水区河段的泥沙淤积速率会比原来预计的要小.  相似文献   

6.
黄河河床的演变是挟沙水流与可动性河床相互作用 ,在相互制约下产生不停顿的变形运动。水流作用于河床 ,使河床发生变化 ,河床也作用于水流 ,影响水流动 ,两者是通过泥沙运动作纽带来达到和体现的。河床与水流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永远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 ,河床演变规律决定着各种不同类型河床不同河段护岸工程的部位和长度 ,合理的工程布局和长度可以稳定河势。1 黄河河道主槽淤积严重 ,河道变迁频繁   1986年龙羊峡水库投入运行后 ,控制了上游来水 ,洪水来量减少 ,水流挟沙能力减弱 ,河道内主槽淤积严重 ,由…  相似文献   

7.
姜涛  宋丽 《四川水利》2009,30(4):48-50
本文根据龚家堰河床的特点及近期演变情况,分析龚家堰水库扩建后对下游河床稳定性的影响,包括冲刷和淤积影响,最后得出下游河段泄洪需求和水文条件较现状变化小,不会改变下游河床河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长江中游荆江沙质河段的河床冲淤调整变化显著,河道及洲滩演变趋势备受关注。以瓦口子至马家咀河段为例,采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结合近期河段河道地形及来水来沙情况,对河段未来20年河床演变趋势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未来20年内瓦口子至马家咀河段的总体河势将保持稳定,河道主槽将持续冲刷且河床冲刷逐步向下游发展。金城洲变化不大,突起洲左汊淤积、右汊冲刷,继续维持"左支右主"的分汊格局,为河道和整治工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重庆河段航运地位非常重要,三峡水库提前蓄水后,泥沙淤积可能对该河段浅滩演变及航运条件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提前蓄水后重庆河段的泥沙淤积及浅滩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库运用初中期,提前蓄水后重庆河段泥沙淤积速率明显加快,但随着水库趋于平衡,提前蓄水方案与正常调度方案泥沙累积淤积总量差别不大.提前蓄水仅改变了重庆河段的泥沙淤积速率,并没有改变各浅滩河段的淤积部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水库泥沙冲淤数学模型,预演紫坪铺水库运用63年回水变动区河段泥沙淤积发展过程,计算初始条件(库区地形和河床组成)和边界条件(入库流量、沙量和级配过程、水库运行方式)与物理模型试验相同.结果总淤积量相近,淤积发展过程相符,沿程淤积分布基本一致.其次对入库悬移质全级配和扣除细颗粒(0.08mm以下部分)的部分级配进行对比计算,结果全级配计算淤积量偏大,水库运用初期淤积速度较快,接近平衡阶段淤积速度较慢,淤积平衡后淤积速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黄河水资源矛盾及其出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为武 《人民黄河》1996,18(6):54-57
针对黄河水资源日前紧张的状况,分析了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蓄水黄河下游的影响,提出了解决缺水问题的几条出路:(1)黄河上游水库群应从整体利益出发,尽可能满足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龙羊峡水库远在上游,其运行应重点考虑发电,而刘家峡水库应减少冬季泄量,更多地考虑宁蒙河段防凌,灌溉和防洪要求;(2)应促使大柳树反调节水库尽快兴建;(3)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应以保证下游防洪,供水和减淤为主,而三门峡水库则应以加  相似文献   

12.
在河床演变分析的基础上,从河势稳定及主流摆动的角度分析了适宜过江的河段及线路。通过模型试验,把不同线路的河势变化、主流摆动、流速、水位及河道冲淤等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进一步综合分析,认为孤柏嘴河段是穿黄工程良好的比选河段,而且隧洞方案优于渡槽方案,在隧洞方案中李村线为最优。  相似文献   

13.
来水与用水对黄河下游断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裴勇  乔西现 《人民黄河》1997,19(3):1-5,9
本文分时段、河段从来水和用水的角度探讨了造成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2 ̄5月份下游断汉的主要原因是下游引黄耗水量大幅度增加和游区间来水的减少;汛期下游断流的原因主要是全河耗水的增加、水游区间来水的减少和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进入汛期蓄水运用阶段影响;龙、刘水库非汛期的补水有助于缓解下游断流的程度,但中游区间来水的减少和上游引黄耗水量的增加削弱了龙、刘水库的补水作用;全河特点是下游此黄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计算丹江口、三峡水库运用前后坝下游不同河型的河床稳定系数,分析了建库前后坝下游河床稳定性的变化情况及不同河型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坝下游不同河型的综合稳定系数表现为,分汊河型的稳定系数最大,蜿蜒河型次之,游荡河型综合稳定系数最小;同一河型在不同的河流甚至同一河流不同河段上的综合稳定系数存在差异;丹江口、三峡水库运用以后坝下游不同河型的综合稳定系数均呈增大趋势,河道总体呈现渐趋稳定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黄河内蒙古段凌期槽蓄增量变化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河段凌期槽蓄增量的变化情况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刘家峡水库运用以来,内蒙古河段凌期槽蓄增量呈增大趋势,尤其是龙羊峡水库运用以来,槽蓄增量进一步增大;槽蓄增量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凌期径流量增大是槽蓄增量增大的主要原因,但龙羊峡水库运用以来槽蓄增量的增大还与河道淤积、过流能力减小有关;凌峰主要形成于巴彦高勒-头道拐之间,刘家峡水库运用以来槽蓄增量的增大对凌汛洪水影响明显,头道拐站凌汛洪水洪量和洪峰均不同程度增大;槽蓄增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气温条件、径流条件及河道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基本规律”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阐明了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方式和出库水沙过程条件下各业径组泥沙在黄河下游河道纵向调整规律,提出主含沙洪水期宽浅河道的河床演变模型,并阐述了含含沙水流输送过程中水位急剧变化,汉量沿程增大异常现象产生的机理,分析了1855年黄河改走现河道100我年来下淳河道纵剖面发育过程,指出上前下游河道尚未达到均衡纵剖面,人类活动造砀 水沙减少及其过程变化引起了河道萎缩,系统分析了干流水库调节水沙对其下游河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通航、调度及生态方面需求的提高,对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两坝间河段进行新一轮治理已迫在眉睫。根据葛洲坝工程运行以来的实测资料,对该河段30余年来的河势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葛洲坝工程运行后至1983年,两坝间河段明显淤积,其后至1998年,淤积进程趋缓;1998年以后有一定的冲刷,尤其在2003年三峡工程运行以来,两坝间河段处于累积性的冲刷状态,冲刷部位主要以深槽为主,冲刷深度较大的河段主要发生在乐天溪深槽段和南津关深槽段,河段中部较为稳定;2008年后,冲刷幅度变小,个别年份甚至有回淤。30年来,河段先淤后冲,渐趋平衡,河势较为稳定;三峡工程运行后,两坝间冲淤与三峡工程下泄沙量关系并不明显,而受汛期来水影响较大,考虑到三峡水库仍将持续进行试验性蓄水,逐渐进入正常运行期,其中小洪水调度及汛期滞洪作用都将增强,洪水流量过程的调平在所难免,因此两坝间冲刷将不易发生,小幅淤积极为可能,总的河势及深槽大小、位置将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以兰州市为例研究黄河兰州段河道渠化整治方案与泄洪等的关系。在对河道地形、河相关系,造床流量及河床演变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治宽度240m,泄洪宽度300m及相关建议,并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实验与计算基本吻合,该方案的实施不但可满足泄洪的要求而且并未引起水位,流速及河床断面地形较大幅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王进学 《西北水电》2004,(3):56-57,83
黄河宁蒙河段,在刘家峡水库投运前的1950-1967年间,宁蒙河段凌汛灾害引起堤防决口8次。刘家峡水库投运后至今,仅在开河期发生9次小范围决口,未造成较大的损失。梯级水库对宁蒙河段防凌的作用较为巨大。黄河龙~青段梯级电站调节运行需要防凌库容:词水前约为22亿m^3,调水40亿m^3情况下约为33亿m^3。刘家峡水库或黑山峡水库均能满足防凌要求。  相似文献   

20.
黄河宁蒙河段冲淤时空分布特征与淤积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催花  鲁俊  钱裕  罗秋实  崔振华 《水利学报》2018,49(2):195-206,215
在补充完善水沙、观测断面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沙量平衡法和断面法分析计算了1960年以来宁蒙河段的泥沙冲淤量,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接近、各有特点,可互为补充使用。分析冲淤量时间分布特征表明,不同时期年内的冲淤分配特征不同,1987年以来宁蒙河段泥沙淤积加重,且淤积加重主要集中在汛期和小于0.1 mm的各粒径组泥沙,大于0.1 mm的粗泥沙淤积量有所减少。分析冲淤量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宁蒙河段淤积主要发生在内蒙古三湖河口至头道拐河段和巴彦高勒至三湖河口河段,1987年以来以河槽淤积为主,横断面萎缩。根据宁蒙河段水沙来源情况,从多个方面分析宁蒙河段淤积变化原因表明,干流水沙条件变化尤其是龙刘水库联合运用对干流水沙条件的显著改变,包括减少了汛期水量以及大流量过程,是导致宁蒙河段淤积加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