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桂林城市化水文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在流域内的范围很小,但城市化对降雨径流的形成影响很大,城市化对水环境改变也十分显著,造成水资源污染和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水文水资源研究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苏州城市化进程中的水文效应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水循环的过程及分配方式,即雨水降落到地面以后。大约有10%形成地表径流,40%消耗于陆面蒸发和填洼,50%通过入渗蓄存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壤包气带中或通过重力形式补给地下水。而城市中由于建筑物和地面衬砌的影响,不透水面积的扩大,截断了水份入渗及补给地下水的通道,导致地表径流增大,土壤含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济南市城市化程度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济南市的工业、人文、地理等状况,与解放初期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改变了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了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1 城市化情况1.1 城市建设 济南市地处泰沂山北麓,北临黄河。市区处在山丘与平原的交接带。城区规模解放初期为23.2km~2,非农业人口50.5万人;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与环境水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环境水文的角度,探讨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有关气象,水文,水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化发展与水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给长江三角洲地区水文和水资源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该区域的水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通过对该地区水文水资源变化气候背景的分析,选择区域内的典型城市,以遥感和GIS作支持,开展以城市化发展为标志的下垫面变化对降雨、径流及暴雨洪水的影响研究,分析了城市化发展对河网水系与水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保证城市水安全的角度,对水资源持续利用与优化配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寻求地区城市化发展下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对策措施,从而为保障地区水安全以及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宁市城市化建设带来的气候条件改变、产汇流条件变化、城区防洪排涝日趋严峻、内河水环境恶化等水文效应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应对南宁市城市水文效应问题,水文工作应采取的一些对策与措施,为南宁市城市化建设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为深刻理解城市化对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从水循环过程、暴雨内涝及水体环境变化3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对城市化水文效应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城市化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体系,阐述了国内外应对城市化水文效应的基本思路与措施。针对目前研究中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如城市化水文效应的机理解析、城市水文监测系统与智慧水务建设以及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旨在为缓解城市化水文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滁州城区位于安徽东部,为省辖滁州市政治、经济、文教、科技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人类活动加剧,引起降水量增加、暴雨年均次数增大、水环境恶化、河道水位抬高、河流水流特性变化、水文资料系列一致性发生变化等水文效应.  相似文献   

9.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水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董增川 《中国水利》2004,(10):14-15
以太湖流域为主体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正以城市的经济增长与农村工业化为主要动力加速发展,与此同时,区域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水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洪灾风险损失指数越来越大,供水水源严重不足,水质日趋恶化,超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以及一系列相关问题日趋严重等.近年来,有关部门对这一地区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水问题进行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城市水文效应问题进行了探讨.城市规划中引进了水文循环健康这一概念,目的是通过多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形成城市化过程中规划水文效应的有效方法,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借鉴意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张康  杨明祥  梁藉  闫宝伟 《人民长江》2019,50(2):107-114
长江上游水库群的联合调度运行必然会对下游河道径流产生影响。选择北碚、高场、宜昌站作为水库群串、并、混联运行下的控制断面,通过IHA法选择出受水库群联合调度影响的14个水文指标,并采用CRITIC法改进RVA完成串并混联运行模式下的水文指标变化趋势和整体水文变异程度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水库群联合运行数量的增加,长江干支流河道水文情势改变幅度增大;②水库群联合运行会使汛期流量显著降低,非汛期流量增加,同时会造成年最大(小)流量呈减少(增加)趋势;③水库串联运行模式会使最大流量发生时间延迟;并联运行模式会使汛期流量坦化现象更加显著;混联运行模式对水文情势的改变程度主要受调度方式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上游混联模式使宜昌站水文情势为低改变度。  相似文献   

12.
夏军  陈进  佘敦先 《水利学报》2022,53(10):1143-1153
2022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遭遇从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特大干旱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基于长系列历史资料,统计分析了长江流域历史典型干旱及其致灾情况;剖析了2022年长江干旱发生的成因及特点;提出了科学抗旱减灾和综合施策的思考。分析表明:长江流域干旱发生成因受全球气候等多因素影响,尤其大气环流异常,夏季梅雨期过短,入陆台风少,副热带高压长时间大范围控制等,导致了流域大范围降雨量和径流量显著减少;长江干旱具有周期性特点,其中严重及极端旱灾中下游发生概率高于上游;2022年干旱显著特点是极端高温地区和范围具有实测记录以来第一,夏秋连旱问题十分突出。但是由于流域抗旱能力提高显著,严重干旱至今尚未引起严重旱灾。未来抗旱减灾的重点是,科学认识干旱的自然属性和成因;在进一步完善流域和区域水网及水利工程建设基础上,着力提高抗旱能力的基础建设,要加强以减轻重大干旱风险为主要目标的预警预报和调度等非工程措施,建立流域水旱减灾风险管理体系和适应性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根据珠江三角洲1951—2008年34个潮位站年极高水位资料和Nino 3.4区海洋尼诺指数资料,采用GEV分布进行洪水频率计算,分析不同重现期洪水位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洪水位重现水平在1980年前后空间变化特征。采用滑动相关分析,探讨珠江三角洲近50年来洪水位对ENSO(El Nino/La Nisa-Southern Oscillation)响应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整个区域的洪水频率分布自下游到上游逐渐增大,沿海比中上游地区更易受洪涝灾害威胁。绝大多数站点不同重现期洪水位变化趋势一致,部分站点水位变化方向不完全一致。洪水位有减小趋势的站点分布在三角洲上游地区,中下游地区则主要呈现为增长趋势。洪水位与ENSO之间年际变化关系有明显阶段性,在1980年发生明显改变,跃变前后滑动相关系数的符号或强度有明显差异。洪水位对不同季节的ENSO响应不同,不同时期ENSO对洪水位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长江、黄河源区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路遥  荣艳淑 《水资源保护》2012,28(1):46-50,70
利用1961—2010年长江、黄河源区22个气象站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长江、黄河源区的气候特征,用降水与蒸发的差值作为水资源量的代表,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降水、气温和蒸发都有明显变化,尤其是近20年有明显增加趋势,但是两个源区的变化并不一致,黄河源区水资源量一直呈波动变化,而长江源区在最近10多年水资源量有明显增多现象。降水增多可直接增加水资源量,但是气温升高会促进蒸发,导致更多的水资源消耗,因此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可相互抵消对水资源的影响,这是黄河源区水资源量变化不大的原因。但是近10多年长江源区气温显著增加,导致更多冰川融化,这可能是近年来长江源水资源量增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王金銮 《人民长江》1995,26(9):59-62
河口区是河流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区,河口水文学是涉及水文学、水力学、地理学、海洋学、河流学及生态学等的综合性学科。国外早已开展河口水文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伏尔加河河口早在1777年即开始进行水文观测及科学实验,此外,莱茵河、马斯河、些耳得河、泰晤士河、塞纳河、密西西比河、哈得逊河及萨克拉门托河的河口水文研究也较为深入。河口水文学有研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本文阐述了河口水文学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和水源区的特点和现状作了综合评述 ,指出缺水区黄淮海流域的缺水特点。虽然调水水源区长江径流丰沛 ,但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 ,缺水现象时有发生。通过长江口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对如何尽可能地减少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口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与鄱阳湖水文关系及其演变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振鹏  傅静 《水利学报》2018,49(5):570-579
鄱阳湖蓄水受到自身流域来水和长江流量的双重影响,利用长江汉口和鄱阳湖星子水文监测资料,统计分析后得到长江与鄱阳湖量化的水文关系:(1)如果汉口流量小于15 000 m~3/s,长江对鄱阳湖出流影响不明显,鄱阳湖基本上自由出流,湖水位变幅较大。(2)如果汉口流量超过18 000 m~3/s,长江对鄱阳湖出流顶托作用明显,汉口流量越大,顶托越显著,因顶托而滞蓄在湖盆的水量可达31.9%~81.4%。(3)如果星子水位10.5~16.5 m且汉口流量大于20 000 m~3/s,出现长江向鄱阳湖倒灌的可能性较大;星子水位低于8 m或鄱阳湖主汛期一般不会发生倒灌。2000年以后鄱阳湖与长江水文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长江对鄱阳湖出流顶托作用弱化,鄱阳湖枯水期提前并延长,湖水位日涨落幅度增大。定量研究这些关系,对于鄱阳湖水资源利用、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长江科学院院报》的长江特色,以2007年第4期至2010年第5期《长江科学院院报》刊发的论文为样本,从学科类别、论文下载频次、作者群、论文获得资助来源这4个方面,对从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挖掘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刊发的论文分布于41个一级学科类别中,其中以水利水电工程类为主,占总论文篇数的54%,其次是建筑科学与工程和地球物理学,均占12%; ②作者群主要是工作在长江流域水利行业第一线的科研工作者;③统计期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中,报道健康长江问题的论文占43%。长江特色主要体现在:论文主要是由工作在长江流域水利行业第一线的科研工作者撰写的反映水利水电类科研的成果;近年来论文的内容从工程水利逐步向资源水利扩展。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针对面积达100万km2的长江上游流域,依据100m网格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基于流域的地貌特征原理,构建了10km网格的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尽量利用相关的地理信息描述长江上游地区下垫面特点及其空间变化,并采用次网格参数化方法处理大网格内水文参数的非均一性。继而完整地模拟了1961~2000年的水文过程,结果表明,模型不仅较好地再现了河道的径流过程,而且能同时获得径流深、蒸散发和土壤含水率等水文要素在流域空间上的分布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