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南地区近年特大干旱灾害的启示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建华 《人民长江》2010,41(24):7-12
根据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和重庆等西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干旱灾害等基本情况,特别是近几年特大干旱暴露出的问题,全面分析了干旱灾害的成因及其所带来的启示,从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强化水利管理等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以提高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2.
2008年新疆塔城地区北部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干旱,干旱后果比1974年和其他干旱年份更严重,灾害程度更大。通过对2008年干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干旱成因包括自然和非自然因素,其中降水、气温等气候因子是影响干旱的主要因素;水、土资源是干旱地区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关键生境要素,提出要进一步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农牧业经济结构,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节水型社会,才能有效抵御区域性干旱灾害,确保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来中国干旱灾害演变规律及抗旱减灾对策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基于干旱灾害统计资料,对近30年来我国干旱灾害特点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全国农业因旱受灾呈现明显的加重趋势,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威胁愈加突出,并且区域分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东北、西南地区的旱情灾情呈明显的增加趋势。此外,干旱灾害对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威胁依然严重。干旱灾害呈现加重的趋势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区域降水变化、气温变化和河川径流变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水资源刚性需求增加、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抗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为了减轻干旱灾害影响,需要从强化抗旱责任制落实、开展抗旱规划、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抗旱应急能力建设和抗旱保障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吴玉成 《中国防汛抗旱》2012,22(5):10-11,29
针对我国重特大干旱灾害多发频发的基本事实,基于干旱灾害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理论,对我国重特大干旱灾害频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极端干旱事件频发是我国重特大干旱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而由于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量增长所导致的社会干旱灾害脆弱性增强是我国重特大干旱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应对极端干旱事件能力偏弱也是我国重特大干旱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当地水资源贫乏,而且分布不均,开发利用率低;水、旱灾害严重,而且不断加剧,损失越来越重;水环境恶化,而且治理难度大,有限水资源浪费严重;管理体制不顺等突出问题。根据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二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李晓燕 《山西水利》2008,24(1):67-68
分析了翼城县的干旱成因及抗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抗旱减灾对策,即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和完善旱情监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重庆市1990~2016年旱情、气象、水利工程设施等数据,对重庆市综合旱情等级、旱情经验频率、降水量及距平分布、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1)重庆市在1990~2016年的27 a时间里,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情发生,多年区域平均农业旱情指数为0.54,为中度旱情,多年因旱饮水困难人数为213.73万人,为中度干旱,因旱饮水困难旱情等级、农业旱情等级整体呈逐年减弱的趋势;(2)不同旱情等级出现频率有所不同,轻度、中度、严重、特大干旱的发生频率分别为48.15%,44.45%,3.70%,3.70%,总体来看,重庆市的旱灾易发等级为轻度干旱;(3)造成干旱的原因有气象性、地域性、人为性等多种因素。为应对重庆市干旱灾害,提出主要对策建议: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大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抓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强信息化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礼泉县旱腰带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分析了水利基础设施滞后给县域经济及生产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通过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怒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强大县域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9.
王业安 《水利科技与经济》1997,3(3):130-131,134
简要介绍了宝泉岭垦区人民历年与洪、涝、旱灾害斗争的实践中.充分认识到水利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增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水利资金投入和加强田间水利工程配套工作.收到很好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由于依兰县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地形、土壤及人为等特定因素,致使依兰县干旱灾害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及其他行业带来不同程度影响。鉴于此,制定完善抗旱预案,提高预警机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水源工程、农、林业工程及科学技术等应对措施,将对依兰县干旱灾害进行有效地防治,可以把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1.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水利事业波澜壮阔的70年。作为基础产业,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防洪抗旱作为水利的重要工作,70年来通过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建设,我国的大江大河干流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中小河流暴雨洪水防范能力也显著提升,旱区供水基本得到了有效保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梳理分析了1950—2018年洪涝、干旱、山洪、台风灾害基本情况,总结了防洪抗旱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体系及科学技术在防洪抗旱中发挥的作用,分析了70年防洪抗旱减灾成效,用数据说明了水利建设特别是防洪抗旱减灾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保障作用,为今后我国水旱灾害防御和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纪冰 《中国水利》2005,(9):54-56
安徽省在防汛抗旱和水利建设实践中运用"两个转变"取得了初步成效."两个转变"超越了传统的防汛抗旱范畴,容纳了广泛的经济、社会、自然、人文、法制、机制、体制等众多因素.结合安徽省实际,要加大"两个转变"的宣传力度,用"两个转变"指导防汛抗旱工程建设,建立完善旱情测报系统和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立完善的快速反应机制和正规化的防汛抗旱救助体系,建立完善规范化的政策调控机制,以"两个转变"促进水管体制改革和水价改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疆牧区干旱灾害频发,灾害影响范围和损失不断扩大,加剧了牧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制约牧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新疆牧区实际情况,分析了干旱灾害的特点及其成因,提出从逐步完成牧区抗旱减灾基础工程体系、完善牧区抗旱非工程体系、加强牧区抗旱减灾科学研究等工作建议,全面提高新疆牧区抗旱减灾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4.
降水是一个地区甚至是国家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等工作的基础资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环境与生态规划等工作的重要根据,对国民经济发展与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预评旱、涝、洪灾发生规律,对防灾减灾提供信息祈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干旱灾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安全.旱限水位是做好水源工程抗旱调度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综合考虑湖泊上游来水、区间用水、通航等因素,提出了有闸控制湖泊分期旱限水位和旱枯水位的划分方法,并以女山湖为典型区域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旱限水位和旱枯水位的划分基本符合女山湖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毕节地区地处黔西北云、贵、川3省交界的乌蒙山麓,区内地形、地貌复杂,各种自然灾害频繁,旱灾是该地区主要的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构成了极大威胁,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充分分析该地区旱灾成因、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搞好生态建设、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抗旱预案》编制和推行水资源危机管理等抗旱减灾对策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贺骥 《人民长江》2005,36(1):34-35
旱灾是影响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兴修了大批水利工程,坚持不懈地开展抗旱斗争,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变化,我国干旱缺水的形势日益严峻,旱灾发生的频率、范围和影响的领域不断扩大,同时,长期抗旱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体制、制度性障碍也显露出来,抗旱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依法抗旱,提高抗旱工作水平已成为新时期抗旱工作的基本方略,尽快通过抗旱立法来加强抗旱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郭跃  赵振江  王建华  高凯 《人民长江》2012,43(17):65-69
为了揭示重庆市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互动规律,根据重庆市各区县的灾害与社会经济资料,运用GIS技术分析了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耦合关系。在耦合分析中,选取人文影响指数、社会发展指数和经济活动指数反映社会经济活动强度,选取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经济、社会以及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反映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 重庆市区域社会经济活动与区域自然灾害损毁之间存在着高度耦合、较好耦合和基本耦合3种关系。研究结果有利于掌握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灾害的关系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方案。  相似文献   

19.
江淮丘陵区干旱成因与减灾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淮丘陵区由于特殊的气候、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供给不足,干旱灾害频发,因此,有必要探讨解决该区干旱成灾的措施。通过对江淮丘陵区气候、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水利工程、社会经济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剖析,探讨了该区干旱缺水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在工程措施方面,要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蓄水、供水能力;在非工程措施方面,要重视种植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推进中低产田土壤改良工作,不断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努力发展节水高效型农业,不断提高该区抗旱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