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是影响区域、国家甚至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资源脆弱性是制约水资源安全的基础性问题。本文从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脆弱性及评价方法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国内外水资源脆弱性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对研究中出现的水资源脆弱性概念及内涵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水资源脆弱性的内涵.给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并指出目前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中常采用的评价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提出在评价方法选取时应遵循的原则.指出应注重将水资源脆弱性定量评...  相似文献   

3.
黑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黑河流域水资源现状,采用了AHP法,分析了黑河流域水资源的敏感性、适应性能力及脆弱性,并对2010年黑河水资源的脆弱性水平做出了预测;得出了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接近临界状态的结论;并在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管理和规划全流域水资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流域水资源可持续脆弱性回顾评价不仅能够识别影响流域水资源可持续的潜在风险要素,评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能够回看水资源政策实施效果,从而为政府完善现有政策提供依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基于欧几里德空间原理,构建了流域水资源可持续脆弱性n维空间评价模型;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总脆弱度对资源、环境、社会经济3个维度...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3,(9):15-20
以地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对黄河上游地级行政区进行了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地区水资源脆弱性呈明显的空间分异,不脆弱地区主要为半湿润区,极脆弱地区主要为半干旱区、干旱区;干旱半干旱的自然气候条件是研究区水资源脆弱性的主要因素,随着水资源脆弱性的提高,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供需比迅速成为主导影响因素;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结果相近的地区,影响因素有可能不同。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量、积极开发新水源和控制污染排放等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滇中地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阐明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和内涵,提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以云南滇中为例,构建滇中地区在水循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领域内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相对偏差距离最小法对滇中地区的水资源脆弱度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滇中地区的水资源脆弱度普遍偏高;除丽江外,其他地区水资源介于中度脆弱与重度脆弱之间。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0项指标,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河南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口与经济、城市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特别是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值和总人口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最大;对比不同城市,济源市、三门峡市、鹤壁市、驻马店市和漯河市等具有较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而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和许昌市等则承受着较大的水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的集对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胜祥  潘争伟  赵明 《治淮》2011,(7):21-22
随着水资源匮乏的加剧,水资源脆弱性严重阻碍着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对水资源脆弱性的研究逐渐成为水科学研究重点。集对分析方法能够描述水资源脆弱性系统中存在的众多不确定性,利用联系数建立了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并应用于漳河水库灌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原理简单,评价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9.
武汉城市圈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武汉城市圈水资源脆弱性成因的基础上,基于DPSIR模型建立了评价水资源脆弱性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进一步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武汉城市圈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同时将其与湖北省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水资源脆弱性高于湖北省水资源的脆弱性,存在着较多不安全因素。在空间分布上,武汉城市圈水资源脆弱性差异较大,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的趋势。提出了防治水污染、维护和完善水利工程设施、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水资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构建了水量、水质、灾害3个准则层,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承载因素3个约束层,27个指标层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组合定权,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2007-2017年陕西省10个地级市水资源脆弱性进行评价和区划,采用障碍度模型探究水资源脆弱性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咸阳市和渭南市的水资源脆弱性为Ⅴ级;西安市、宝鸡市、铜川市、榆林市为Ⅱ级;延安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为Ⅰ级。研究期内咸阳市、渭南市、安康市、商洛市的水资源脆弱性呈下降趋势,西安市、铜川市、延安市、汉中市呈增高趋势,宝鸡市和榆林市两市脆弱性不变。在空间上表现出“南北低,中部高”的分布特征。影响水资源脆弱性的主要障碍因子为年降水量变化率、万元GDP用水量、旱涝面积受灾比、万元GDP废水排放量、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研究表明陕西省各地水资源脆弱状况差异较大,增强和降低趋势并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因地适宜的管理和调控。  相似文献   

11.
对水资源脆弱性的时空变化分析可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缓解水资源脆弱程度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用组合权重法分析贵州省2004-2017年的水资源脆弱状况。结果表明:2004-2017年间贵州省水资源脆弱指数总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全省脆弱指数平均值为0.486,属于中度脆弱;基于PSR模型计算结果为: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脆弱指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各市(州)面临的水资源脆弱性问题仍十分严峻;导致全省脆弱指数部分地区偏高的原因主要是水资源面临的压力过大,现阶段水环境状况较差;废污水排放总量、农用化肥施用量、降雨量和水资源总量是影响全省水资源脆弱性的重要因素。总体而言,贵州省水资源属于中度脆弱,脆弱性空间差异明显,水资源脆弱性的形势较为严峻。因此,研究贵州省水资源脆弱性可为贵州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喀斯特地区水资源脆弱性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欣 《治淮》2004,(6):22-23
河南省地处中原,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优良的地理环境,为河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长期以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愈来愈大,而且浪费惊人,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恶化.  相似文献   

13.
陈辉  宋全香  焦君让 《人民长江》2013,44(16):86-89
以45 a长系列水文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河南省水资源质、量、开发利用情况及供、用、耗、排的关系。结合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指导,针对“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复杂大系统,建立了多水平年、多层次、多地区、多用水户、多水源的大型区域水资源配置动态模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河南省规划水平年水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配置成果可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维水足迹模型,以水生态赤字与盈余、水压力指数、水资源集约利用指数和水资源可持续指数4个指标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指标评价体系,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析河南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并且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分析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水足迹由大到小为生产用水足迹、生活用水足迹和生态用水足迹,其中豫北和豫中各市的水足迹深度较大;河南省整体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差,其中豫北和豫中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最差;经济规模效应、人口规模效应对水足迹的变化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水足迹强度效率效应和水资源承载力效应具有负向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淡水资源及其脆弱性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由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关心的焦点问题。在分析近几十年来我国淡水资源变化特点及气候条件波动或变化对径流现实影响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总结了近10年我国在气候变化影响的某些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我国淡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水资源在气候变化情景下的脆弱性两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A模型评价河南省水资源绿色效率、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运用ArcGIS软件分析水资源效率的时空特征,依托GeoDa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不同类型水资源效率变化趋势不同,其中水资源经济效率呈现下降趋势,水资源环境效率和绿色效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河南省18市水资源效率差距变化趋势不同,其中水资源经济效率差距呈缩小趋势,水资源环境效率和绿色效率差距呈增大趋势,且水资源经济效率明显高于水资源环境效率和绿色效率;河南省水资源经济效率高和中高等级城市、低和中低等级城市各占50%,而水资源环境效率和绿色效率高和中高等级城市、低和中低等级城市则分别占55.6%和44.4%;河南省水资源效率相似的地区存在空间集聚效应,其中水资源经济效率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呈增强趋势,水资源环境效率和绿色效率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则呈减弱趋势;河南省水资源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和绿色效率低-低集聚地区均为安阳市,经济效率高-高集聚地区为平顶山、许昌、漯河和周口等4市,环境效率高-高集聚地区为平顶山和许昌市,绿色效率高-高集聚地区则为洛阳和许昌市,低-高与高-低集聚地区数都为0。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南省水资源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选择13项评价指标构建河南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河南省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水资源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特征主要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供需水平和人类生活活动的强度有关,全省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在2007-2016年间处于波动上升的状态;(2)河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与各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状况和水资源自然禀赋条件有关,其中郑州市的水资源承载力水平最高,漯河市、鹤壁市和济源市最低。研究可为河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其合理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As demands on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intensify, concerns are being raised about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WRCC),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maximum sustainable socioeconomic scale that can be supported by available water resources and while maintaining defin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is paper proposes a distributed quantitative model for WRCC,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optimization, and considering hydro-economic interaction, water supply, water quality,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constraints. With the model, the WRCCs of 60 subregions in Henan Province were determined for different development peri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level of Henan Province was suitably loaded in 2010, but that the province would be mildly overloaded in 2030 with respect to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ning goals.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for WRCC included the available water resources, the increasing rate of GDP, the urbanization ratio, the irrigation water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the industrial water recycling rate, and the wastewater reuse rate, of which the available water resources was the most crucial factor. Because these factors varied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the trends in predicted WRCC were inconsistent across different subregions and periods.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时空演变及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重心模型与ArcGIS10.2软件,探讨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时空变化趋势,采用岭回归模型对其驱动因素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重心轨迹整体由西南向东北移动,且呈阶段性变化特征;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程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豫中、豫西较高,豫东、豫南、豫北较低;济源等8市“农转非”程度均有所提升,三门峡等7市保持稳定,南阳等3市则有所下降;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驱动因素的时间效应存在差异,依据驱动因素的正负效应以及变化情况可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对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具有驱动、约束、调节和不明显的作用;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驱动因素的空间效应存在差异,不同区域驱动因素作用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