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现状农业灌溉存在的问题 丰县耕地面积7.67万hm,灌溉水源依靠“引进江湖水、蓄地面水、挖掘地下水”三水并用 根据“丰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预测”及2000年丰县农业实际情况,全县农业灌溉中等干旱年份需水量为5.82亿m~3,特殊干旱年份需水量为7.41亿m~3,由于受水源限制,相应供  相似文献   

2.
丰县地处全省及南四湖的用水末梢,地势高亢,降水量少,县内没有大的蓄水工程,干旱缺水矛盾非常突出。1999年,全县遇到了罕见的持续持续干旱,全年降水量仅462.4毫米。2000年春季以后,全县又遇到了历史上少有的春旱接夏旱。元月1日至6月23日,全县平均降雨量为91.6毫米,仅为历年同期值的48%,其降雨量之少、干旱持续时间之长,是1958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所没有。笔者作为丰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结合近几年全县的抗旱工作,就解决丰县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发表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3.
蒋伟  李善良  段圣福 《江苏水利》2006,(4):33-33,36
丰县属黄泛冲积平原,地势高亢,十年九旱,水资源十分贫乏,一般干旱年份,全县缺水3.3亿m3以上,加上地处全省调水末梢,引进外来水受到诸多限制,干旱缺水严重制约了全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年来,针对我县经常发生的旱情,我们把推广节水技术、实施节水工程当作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  相似文献   

4.
结合丰县水环境、水生态的现状,针对复新河流域水环境改善,从控源截污、水资源保护、水功能完备、长效管护及生态修复五大措施进行治理,为提升丰县复新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作出了深度阐述,进一步明确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丰县地处江苏省西北部,苏、鲁、皖三省七县交界处,地势高,水资源十分匮乏,属于饮用水高氟区。2005年国家核定全县99万农村人口中饮水不安全人口为52.4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3%,其中饮用高氟水人口44.46万人,水源保证率不足人口7.96万人。  相似文献   

6.
孙朝晖  徐红 《山东水利》2010,(11):39-40
近几年,高唐县按照"多库串联、库河串联,水系联网,优化调度配置水资源"的思路,通过调水、引水工程和水网配套工程,调剂余缺,以丰补歉,初步构筑了全县水利工程的"网络"体系,实现了水库之间以及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区间径流水之间联合调度、统一配置,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水资源潜力,发挥了其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7.
丰县属黄泛冲积平原,地势高亢,十年九旱,水资源相当贫乏。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了全县工农业生产,大旱之年,还会造成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开源,二是节流。近几年,丰县大干苦干水源工程,兴建了一大批骨干调水蓄水工程,扩大了南北两线的调水能力。但是南线凋水线路长,供水成本高,北线调水受到限制,再加上地处调水线路末梢,引水“肠子”细,盛水  相似文献   

8.
高明  李善良  刘东升 《江苏水利》2012,(8):I0006-I0006
近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徐州市丰县将按“先供水、后关井”原则,分期分批关闭主城区及开发区自来水管网覆盖内的43眼自备水井。丰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省1/3,多年来开发利用第三承压层地下水,引发地下水位下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地面塌陷和局部区域地下水水质污染等问题。关闭城区自备水井对优化配置水资源、保障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硬聚乙烯(PVC—U)管材在农村饮用水源井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营灏  井然  于建 《江苏水利》2010,(3):25-26,28
1基本情况 丰县地处江苏省最西北部,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高亢。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仅752.8mm,十年九旱,水资源十分短缺,且属饮用水严重高氟区。全县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400m^3,相当于江苏省人均水资源量的28%,全国人均水资源的15%。  相似文献   

10.
徐兆兵 《山东水利》2010,(11):52-53,56
宁阳县在实施"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发展县域经济进程中,一定程度上受到"水多、水少、水脏"的制约,特别是城市化、工业、农业、生态等方面发展对水需求的不断增加,与当地水资源的短缺形成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应通过科学编制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加强水资源的依法统一管理,特别是加强水源地保护、污废水治理和处理、水土流失治理;加强节水技术、节水工艺、节水设备等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强水生态和水景观建设,为县域经济提供可靠水资源和水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水文信息采集逐步实现自动化,水文信息管理维护要求也越来越高。自动对采集的水文信息进行合理性分析后,问题是如何将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报送给维护人员,使维护人员能第一时间对异常情况采取措施,保证遥测系统正常可靠运行。结合手机短信、ORACAL数据库和VB编程技术,实时对水文遥测系统的水位、雨量、信道进行合理性分析后,将异常情况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到维护人员的手机中,从而及时对遥测系统进行维护,保证遥测系统正常运行,为防汛防旱及时提供可靠的水文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水电站施工期专用短信报汛方案,基于GSM网络的短信业务开发了水电站施工期自动报汛系统。系统按照用户预先配置的手机短信方案,将水情测报系统中的流域水情信息自动编制成定时、振铃回复、预警、预报等报汛短信,通过GSM Modem设备直接发送至最终用户的手机。该系统已经在锅浪跷水电站施工期水情服务工作中投入应用,运行稳定、可靠,能满足水电站施工期水情报汛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Permalog+渗漏预警系统是本项目引进英国豪迈水管理公司的一套数字型漏水噪声监测系统,在农村供水管网漏点检测中的应用,发现该系统存在一些不足,项目纽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对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实现以无线方式从Permalog+噪声自动记录仪采集数据,用低成本短信将数据直接发送到办公室计算机或移动电话,能快速预警,降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辽宁省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现状,初步探讨了本地区应用遥测系统雨量数据进行水文资料整编的可行性以及整编方法,并分析了影响资料整编质量的因素,提出了今后的工作建议,旨在使遥测系统数据得到更多应用,进一步促进全省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提高水文资料观测整编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如何解决数据碰撞和多线程条件下的数据库操作是遥测中心站GPRS数据接收软件开发的关键,采用基于Delphi平台下的Indy控件编写软件,为每个TCP连接分配1个单独线程处理通信任务,是解决数据碰撞的办法之一。多线程条件下数据库操作需要考虑线程安全,采用“连接池”设计模式对多线程操作数据库的连接统一分配和管理,可以减少对数据库资源的占用。通过在山东省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应用,说明此设计方式对实现GPRS数据接收遇到的关键问题和功能实现能给出基本模型,很好地改善GPRS数据接收软件的数据库操作性能,减少系统资源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广东省水情遥测数据接收系统为分散接收的现状,在新的技术条件下,为加强水情报汛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可靠性,探讨全省水雨情数据统一接收方案,即在新的通信规约框架下,水雨情遥测站将数据一站双发至省水情中心和热备份中心(或水情分中心),建设全省水雨情遥测数据统一接收平台,实现水情报讯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通讯机房已成为水利行业运行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网络通讯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设计一套集成环境动力监控、视频监控、短信预警为一体的弱电监控系统,分别阐述3个分项解决方案中的硬件、软件要求,分析在部署和使用中发现的UPS主机通讯故障和指纹门禁系统远程通讯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实际应用说明,弱电监控系统具备监控功能齐全、稳定性强、人机交互明确等优点,机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到机房全面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防止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8.
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介绍了张家港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遥测预警系统构成和功能,并对水温、pH、电导率、溶解氧四个可比性较强的项目进行了比测分析。经过了1年的实际运行,表明自动遥测系统性能稳定,接受数据完整可靠,预警系统达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鹏  严华 《人民长江》2012,43(7):7-10
针对水文遥测数据长期性、数据量大,目前嵌入式系统存储设备存储空间有限,易出现数据存储溢出,无法保存遥测数据等问题,提出一种实时遥测数据循环存储机制。利用uClinux中MTD技术,以设备文件形式实现了对遥测数据的循环存储。所提出的数据存储方法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管理的灵活性,增强擦写次数,均衡了对Flash的损耗。系统开发完成后的实验室试验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应用性。  相似文献   

20.
泥石流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山地灾害,具有发生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沟谷型泥石流由上而下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3 个区段。基于泥石流产生、运动、危害的各个阶段的特点,采用雨量遥测、地声遥测、泥位遥测以及有线泥位、冲击力和摄像监测等子系统和综控中心组成泥石流自动化监测系统。系统的各监测站均可自带动力和自动控制,仪器设备集成度高,便于进行各种工况下的野外监测。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监测泥石流灾害,有效降低泥石流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