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索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多、水少、水脏”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努力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条件的关键因素。只有不断增加对水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增加可用水资源量,实现人与洪水和谐共处,对现有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统一的水务管理体制,以对区域的防洪、除涝、蓄水、供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用、地下水回灌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实行水务一体化,建立“生态控制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流域管理与区域控制相结合”的治水思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才能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丽 《江苏水利》2005,(3):47-48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可谓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人类文明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正经历着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人类也经历着以“自我”为中心向与自然相互依存、构成有机和谐统一体的渐变过程。认识客观规律。顺应历史潮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今天时代文明发展的主题。传承着先进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重要议题,直面越来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适应人民群众期待良好生存环境的愿望,体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远发展眼光. 生态通常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以及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则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  相似文献   

4.
河涌整治如何适应生态型城市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在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面临的任务.河涌的生态问题倍受关注,河涌整治中采用生态护坡形式是恢复河涌生态的基础,该文在分析了传统河涌护坡形式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后,介绍广州生态堤岸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并对工程实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美丽中国,这是党的十八大赋予人民生活的美好期盼,也是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的郑重承诺。实现美丽中国的愿景,建设生态文明至关重要。生态文明是什么?生态文明就是遵循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客观规律,追求并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从刀耕火种的原始文明,到探索改变的农业文明,再到革命征服的工业文明,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改造和利用,一步步迈向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日积月累的过度索取,致使资源约束趋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危害水生态系统的成因 ,例举了已开展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工作实践经验和成效 ;呼吁人类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治水新思路—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才能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丹麦不仅以安徒生童话为代表创造了绚烂的精神文明,而且以秀丽的自然环境创造了优美的生态文明。去年十月,笔者有幸率团去丹麦考察,切身感受到丹麦王国不仅是一个童话的王国,而且是一个生态的王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很多探索和实践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叶县绿化荒山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就是基于"绿水清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采取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应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和局面。希冀对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正>摄影有多种可能,向内可以表达自我,形成比较主观的艺术创作;向外记录客观,形成记录人类历史变迁的文献。我觉得不是每个摄影人都能成为艺术家,而每个摄影人却都可以真实地记录一些我们身边现实意义的影像,比如关注身边的生态,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一个有着社会历史责任感,关注生态的摄影师。其实无论你是否是一个艺术家,无论哪种创作形式,都不能脱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土地,都要尊  相似文献   

10.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水土保持工作提出实施生态修复的重大举措,为生态建设开辟了费省效宏之路。在实施过程中.只有因地制宜。选择适当地区实施生态修复,才能取得明显效果。在此.对实施生态修复的前提条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闸坝与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闸坝建设与生态保护问题,已经引发了社会各外的广泛关注。如何正确处理闸坝与生态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就此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正一、水生态文明内涵水生态文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人、水、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是在建设永续的水资源保障、完整的水生态体系和先进的水科技文化过程中,所取得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水生态  相似文献   

13.
《四川水利》2004,(5):1
1.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的长河中.科学,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水利.这个古老而不断发展的行业,需要不断地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探索.义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用科学的眼光审时度势.才能推动水利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卷首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这个时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知。水是自然界中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生命要素。作为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水资源量、质的变化对环境、生态以及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已日益成为当代社会关注的焦点。河流开发与河流健康生命保护的关系,成为这种关注的核心话题之一。各流域机构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做河流的代言人。“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和“做河流代言人”等理念与观点的提出,是我国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一大观念突破,也必将是21世纪中国水利实践的前进方向。但是,如何认识“健康河流”的概念,如何把握“…  相似文献   

1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流域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遵循人类、自然、社会相互间和谐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所取得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文化伦理形态,流域生态文明,指的是流域尺度上的生态文明。河北省是一个承受着人口、生态、经济、社会发展多重压力的极度资源型缺水省份。水资源是河北最短缺的资源,水旱灾害和水环境灾害是河北省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7.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之一,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新形势下城市化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是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只有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科学制定防治治理目标,加大对全社会的宣传力度,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注重水保科技的推广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与当代社会的脆弱性,使全球水旱灾害风险呈增长态势.如何加强水旱灾害的风险管理,构建满足发展需求的安全保障体系,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难题.我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基于水灾风险的利害关系更易激化.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把握适度,只有充分依赖科技与管理的进步,既遵循自然规律,又遵循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断增强应对重大水旱灾害的能力,才能有效抑制现代社会中灾害风险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水利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揭示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历史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和发扬,同时给水利建设带来了新机遇。水资源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控制性要素,是生态文明的根本基础和重要载体。但是水资源短缺、洪涝与干旱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只有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节约利用、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实现用水安全,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只有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才能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高度的精神明。当今实现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水及其环境却受到严峻的挑战,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及洪涝灾害严重地威胁和制约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如何处理人与水、经济与水、社会与水及发展与水的关系,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和伦理问题。认清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必要的,采取辩证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克服发展中的困难和与水资源环境的冲突,才可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才可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