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北京市中德合作城市雨洪利用理念及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北京水资源短缺,而仍有大量暴雨径流出境而未加有效利用.城市化发展又使暴雨洪峰增加,加大了河道防洪负担.为了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紧缺和城市河道防洪设计流量不断增加的困难,保障首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市从2000年开始实施中德合作"城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雨洪控制与地下水回灌"项目.通过引进、吸收德国先进、成熟的雨洪利用技术与设备,将汛期来自屋顶、庭院、道路、绿地等的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后,或回灌地下水、或贮蓄用于市政杂用.  相似文献   

2.
文松霖  张家发 《人民长江》2005,36(10):26-28
雨水流出抑制技术的实施,可以通过减少雨水流出建筑区域的总量、廷缓径流形成的时间以及减小流出水量的峰值来减轻排水系统和河道的负担;可以通过维持尽可能接近自然状态的水循环系统与过程,维持或增加降雨入渗的补给,保护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减缓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确保河道基流的流量。符合“综合治水”的基本思想,有利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社会、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出贡献。介绍了国外先进的雨水流出抑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及构造要求,并展望了此项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推广前号。  相似文献   

3.
城市下凹式绿地雨水蓄渗利用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凹式绿地是城市雨水利用的一种简便技术。介绍了下凹式绿地的几种形式及其应用效果,结合绿化景观设计,对绿地结构进行调整,就能实现下凹式绿地的雨水利用,几乎不需增加建设资金和运行能源的消耗,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和破坏。  相似文献   

4.
雨水利用工程既有集蓄雨水的功能,且对缓解排水压力、解决城市“内涝”也具重要作用.“7·21”特大暴雨后的调查发现,在建设了集雨工程的地方雨水外排量较小,道路无满溢现象,有效缓解了排水管网和河道的压力.设计各类雨水利用工程(例如下凹式绿地、集雨池及渗井等)的前提是合理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可收集雨水量.  相似文献   

5.
河道疏浚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对于河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必要工作。河道疏浚工作的合理性、可行性,是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防洪防灾、作物浇灌、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同时也能促进相关流域经济发展。研究河流疏浚工程,对疏浚河道、增加湖泊体积、缓解洪水压力,以及减轻河道治理工作负担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加强北京市雨水情遥测系统建设刘和平(北京市防汛办公室)北京市水旱灾害频繁,地域分布广,突发性强,部分河道、水库的防洪标准不高。多年来的抗洪斗争实践证明:要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小灾害范围和损失,除了继续进行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抗灾能力外;采取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杨丽丰 《西北水电》2003,(3):9-11,23
在对禹潼河段近期冲淤特点深入分析后指出:该河段近期河道淤积量尤其是主槽淤积量明显增加,滩槽高差减小,河槽排洪能力下降,已建工程防洪标准降低,工程临背差加大,险情频繁发生,防洪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的城市雨水利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了全球性问题。澳大利亚的城市雨水利用设计(WSUD)体现了一种暴雨源头控制的理念,其实质是将雨水在源头上进行收集、控制,减少暴雨径流,同时也减少水资源浪费,是一种新型的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9.
山区河道弯曲狭长,洪水期峰高流急,而受地形和线位制约,很多桥梁不得不采用斜交方式跨河,进一步增加了阻水面积,给河道防洪造成很大压力。以拟建兰江特大桥为例,通过二维数值模型计算分析斜交桥梁扭转桥墩和增大桥跨两种结构优化方案对山区河道防洪和河床冲刷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扭转桥墩轴线与水流方向平行可以减小斜交桥梁对河流的阻水效应,并且可以改善桥墩的挑流作用,减小河道冲刷;增大桥跨(减少桥墩阻水面积)也是减轻桥梁阻水的有效措施,再结合扭墩对桥梁结构进行优化,可以显著减轻桥梁阻水作用,改善桥墩的挑流作用,并且减轻对河道的冲刷。  相似文献   

10.
关于河道工程维护管理收费问题之我见张季农(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北京市100761)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而江河治理又是防洪之本。但当前江河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与防洪投入的严重不足,形成很大的反差。如何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防洪投入和费用负担体制是...  相似文献   

11.
以南京某小区为研究区域,采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模拟研究区域进行下凹绿地和透水路面改造后对区域内地面径流情况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下凹绿地和透水路面均可有效消减地面总径流量和峰值流量,减小径流系数,同时改善研究区域的地下水环境。通过进一步改变下凹绿地和透水路面在模型中的规模后可知:下凹绿地面积占小区总面积的比例不应低于30%;透水路面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不应低于20%。  相似文献   

12.
洛河位于黄河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是黄河十大支流之一,也是黄河下游主要的暴雨洪水来源区。60年代以后兴建了大量水利水保工程,流域下垫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流域产流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相同降雨条件下,径流量和洪峰流量大幅度减少;大洪水发生的次数在不断减少,但如果遭遇大暴雨,仍可能出现大洪水。  相似文献   

13.
暴雨洪水是主要的自然灾害,分析暴雨洪水特性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对流域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清流河流域102场暴雨洪水资料,系统分析了场次暴雨洪水过程特征、径流组成以及洪水特征要素与降水指标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场次降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洪水过程变化,水利工程修建和下垫面变化等人类活动对暴雨洪水过程特征有一定影响;场次暴雨洪水的产流系数总体具有递减趋势,但地表径流占径流总量的比率有增大趋势;场次径流量及洪峰流量与场次降水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雨强对清流河流域暴雨洪水特征影响相对较小,蓄满产流是清流河流域主要的产流机制。  相似文献   

14.
森林植被变化对径流及洪水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流域平行对比和自身对比两种方法,利用实测水文资料,从理论上分析了森林植被变化对小流域暴雨径流及洪水流量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覆盖率高的流域拦水能力较高,能显著地削减洪峰、延缓洪水过程,降低径流系数,使次暴雨径流量的变差系数c,增大。  相似文献   

15.
以汉江上游的两个代表站——石泉和安康水文站的年径流量及年最大洪峰流量时间序列为例,对径流特性和暴雨洪水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洪水年际变化极不稳定,流量变化幅度很大,年最大洪峰流量变化呈下降趋势;径流年内分配丰枯明显,径流年际分配不均匀,径流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现采用近似熵(ApEn)及算法复杂度C0作为复杂性测度,对石泉、安康水文站的年径流量和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进行了复杂性分析,分析得到年径流量的复杂性比年最大洪峰流量的复杂性大,即年径流序列的随机(复杂)程度越大。这一有益的结论表明年最大洪峰流量的可预测性大于年径流量,进一步研究年最大洪峰流量的预测方法对水库防洪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汉江上游的防洪与发电调度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对清涧河流域洪水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时间序列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清涧河流域水土保持对流域暴雨洪水过程及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了水土保持使该流域产洪次数减少、地表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减小、流域产流起始时间滞后,径流持续时间缩短,洪峰流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低影响发展)雨洪调控措施对消减城市洪峰流量,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透水性路面通过快速入渗径流及减少区域不透水性比例,从而达到消减洪峰的作用。利用SWMM(Storm WaterManagement Model,暴雨洪水管理模型)模拟软件,分别模拟了城市发展前(天然状态下)、发展后无调控措施(普通混凝土路面)及发展后利用透水性路面对2年、10年及100年设计暴雨进行调控的径流过程。模拟结果显示,城市化进程显著增大了洪峰流量,缩短了径流持续时间,透水性路面在消减洪峰流量和洪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与城市水文学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由此引发的城市水问题愈发突出,相关研究需求也愈加迫切.本文初步分析了城市化对降水和极端暴雨、流域产汇流规律及洪水、需水、供水及水资源保障、水质水环境及水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影响.在分析城市水文效应的基础上,从学科发展和应用的角度,提出了当前城市水文学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如城市极端暴雨的成因分析、城市暴雨洪水计算方法、城市雨洪资源化应用方法和关键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山区水土保持措施防洪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门头沟区赵家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MIKE系列模型软件,将水文模型与一维河流水动力学模型进行耦合,模拟了该流域在"7·21"及10年一遇降雨情况下的降雨径流及不同下垫面状况影响下的坡面汇流入河等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坡面措施能够有效削减洪峰及洪量,防洪效果显著;沟道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过水能力,有效缩减淹没范围,减少洪灾损失,但对径流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直接改变了城市暴雨径流形成条件,使其雨洪运动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日益严峻。文章以SWMM模型为基础,结合澳门大学横琴岛校区的实际资料模拟地面的溢流过程,并对造成溢流的可能原因地面不透水面积所占比例、管道粗糙度和管径进行量化分析比较,为城市土地规划利用和排水管网设计提供依据,有效减轻城市洪水内涝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