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据统计,在城市生活用水总量中,居民饮用水与厨房用水只占约2.5%~5%左右,而其余的95%~97%则用于其他用途,如洗衣、冲厕等。深圳市于1996年开始进行分质供水方面的研究,并于1997年在深圳梅林一村生活小区内做分质供水示范工程,已于1999年5月竣工。分质供水示意图见图1。净水站工艺流程图见图2。 出水水质检测水质状况见表,满足深圳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管道直接饮用水企业标准(Q/ZIS001—1998)以及欧共体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80/778/EEC)。  相似文献   

2.
分质供水解决城市饮用水水质问题的局限与作用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通过对国外实际状况的考证和对生活用水结构的分析,指出仅考虑少量饮水水质的生活小区分质供水与国外常见分质供水的区别及其局限。并根据城市用水量的分布及水质需求,认为上述分质供水方法不适合城市整体供水要求。但优质饮水的管道供应在生活小区内试行,作为缓解水质矛盾的过渡性措施,仍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质供水与<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为满足居民对生活饮用水日益提高的要求 ,一些城市的部分小区实行了分质供水。为规范分质供水水质 ,建设部颁布了行业标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 - 1999) ,并于 2 0 0 0年 3月 1日起实施。给出了标准中各项指标规定的依据及数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部分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和水质恶化,优水优用逐渐得到重视,统一供水方式被分质供水取代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供水水质、供水尺度、供水范围和供水模式对分质供水进行了分类。结合分类,介绍了我国分质供水发展历程,并从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分质供水、中水与自来水分质供水、自来水与纯净水分质供水以及城市范围分质供水等发展等进行了详述,最后总结了目前分质供水在水质、水价和负面效应等方面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详细介绍了上海市安全饮用水示范小区供水现状,从示范小区供水现状调查、示范小区与临近小区供水水质对比和用户满意度调查等几方面,考察了示范小区供水水质改善情况,为在上海市及国内进一步推广示范小区的改造经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区管道分质供水工程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源水的水质污染有愈来愈严重之势 ,尽管市政供水采取了一些必要的净化措施 ,但由于输送网管和中间水箱的二次污染 ,使到达住户的龙头水变成不合格的饮用水 ,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根据当前我国的国情和供水方式 ,通过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 ,阐明了实施小区管道分质供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农村区域供水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先清  王涛 《江苏水利》2006,(12):30-31
0引言区域供水是指供水范围覆盖多个小区、水源相对集中、管网连片统一的供水系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发展集中式供水,提倡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分质供水。在农村实施区域供水工程,是改善广大农村地区居民饮用水质量的一件实事。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通过实施农村区域供水工程,既合理调配了水资源,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又增强了供水工程系统的专业性、可靠性与经济性,全面改善了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供水条件,解决了农村饮水难的问题。同时,实…  相似文献   

8.
建筑与居住小区饮用水集中分质供水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虎城 《给水排水》2001,27(12):59-64
介绍了我国市政供水水质状况 ,现行的分质供水控制标准 ,以及常用的分质供水处理技术与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分质供水的运行管理模式和水价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高品质饮用水的概念,目前国内高品质饮用水的标准以及制定标准的思路.提出了实现高品质饮用水的几种模式,探讨了水厂不同深度处理工艺生产高品质饮用水的水质特点.同时介绍了苏州二次供水和分质水模式的高品质饮用水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为例,通过对该县所辖10乡2镇的264个行政村生活饮用水水样进行采集和分析,并应用SPSS15.0软件分丰水期和枯水期,对该县分散式供水和集中式供水两种供水方式下水样各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学描述及t检验和x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集中供水方式下该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比分散式供水方式下水质较优,但合格率仍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