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胡娟 《陕西水利》2016,(6):144-146
本文结合博河流域现状,综合评价了博河流域水污染现状及水资源质量,以博河流域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指标COD指数和氨氮评价博河流域的水污染状况,分析了博河排污口、干流、省界监测断面和全流域历年水质变化情况,结合入河排污口的实测资料,针对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需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评价结果可为博河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涑河水环境现状评价的基础上,计算涑河流域主要污染物入河量,采用完全均匀混合水质模型计算水体纳污能力、污染物消减量。初步分析涑河流域水污染存在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结合江苏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了近年来辖区内主要河流断面水质、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物排放强度等的变化情况,评价了江苏省在这一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存在问题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沈哲松 《治淮》2000,(10):19-20
淮河流域是我国“九五”期间水污染防治的重点,也是我国第一个按流域进行水污染综合治理的示范工程,其水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淮河水变清,意义十分重大。 按照国务院颁布、批准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以下简称《规划与计划》)的要求,2000年是实现淮河水体变清的目标年。本文在回顾几年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所做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基础上,针对淮河水体的水质现状和入河排污的情况,对早日实现淮河水变清的目标,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5.
对辽宁太子河主要河段连续 10年 (1991~ 2 0 0 0年 )枯、丰水期河道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水质呈下降趋势 ,主要超标污染物为CODMn,BOD5,NH3 N ,挥发酚等 ,导致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的原因是流域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指出要防治太子河水污染 ,必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并建立水资源核算和评价指标体系 ,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实施清洁生产 ,建立水资源实时监控优化配置系统。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黄河流域水资源及其面临压力的基础上,对20世纪80年代至今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水质变化进行了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量增加,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流域水质一度呈恶化趋势,2000年前后流域水污染达到高峰;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国家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水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及主要入河污染物量增长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并逐步降低,流域水质状况整体得到改善。从黄河干流、主要支流、省界水体、水功能区和水源地等方面,全面分析了2000年后黄河流域水质状况及其变化:黄河干流水质明显好转,主要支流水质有所好转,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重要水功能区全因子评价的达标个数及达标率均呈上升趋势,黄河流域省界水体水质逐步好转。同时总结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体系建设情况,对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效益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淮河流域水质污染时空变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取淮河流域的82个水质监测站,对各站点的1986—2005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全流域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时空变异特征,为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修复提供依据。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水体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流域范围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水质变化主要受到入河排污量、上游来水量、闸坝调控方式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蚌埠站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多年变化规律表明,1995年是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转折点,1995年前水体污染物浓度不断恶化,1995年后水体污染物浓度逐渐好转。DO浓度的年内变化主要受到水温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浓度高于夏季浓度;CODMn浓度同时受到闸坝调控方式以及区域来水量的影响,汛期浓度低于非汛期。从全流域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看,有机污染物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的河段主要分布在淮北支流上,说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虽然流域进入相对丰水期以及进行了大规模的水污染联防工作,淮河流域水质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2000年后,随着流域内入河污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淮河流域的水质污染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8.
金立新 《治淮》1998,(1):4-6
一、淮河流域水质现状 1、省界河段水质状况 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的规定,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负责跨省河流省界断面水质监测。1994年6月以来的监测结果表明,淮河流域31条跨省河流中大部分省界断面水质有不同程度改善,有的明显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河流域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排水量和入河污染物的基本情况,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实际缺水情况和现状水质状况。黄河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存在水资源总量不足、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用水效率偏低、水污染形势严峻等问题。为缓解流域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应在建设节水减污型社会的基础上实施跨流域调水。  相似文献   

10.
淮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分析及承载能力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淮河流域概况,分析了2000~2006年的水质资料、污染物人河量和水质达标状况,针对淮河流域水资源现状,总结了目前存在的水资源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缺水问题突出,水污染问题严峻;闸坝众多,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最后提出了在淮河流域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基本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1.
淮河流域水质及回顾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 1995~ 2 0 0 0年淮河流域水质进行评价及回顾分析 ,充分利用河道径流量资料 ,分析了淮河流域豫皖边界、皖苏边界、苏皖边界、鲁苏边界和淮河王家坝、颖河界首、洪河班台、涡河付桥闸以及淮河干流 6个断面的输污量及污染成因 ,指出目前的水质改善是高污染水平上的初步控制 ,实现淮河水变清的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12.
沙颍河流量和水质对淮河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颍河是淮河最大的一级支流 ,其废污水量和CODCr的排放量分别占淮河干流的 4 0 %以上。1989年以来 ,淮河干流共发生 5次较大的污染 ,都与沙颍河有关。针对这 5次污染情况 ,对沙颍河污水入淮前后水量、水质进行综合分析 ,说明污染发生的原因 ,找出沙颍河对淮河形成污染的时间规律 ,流量与水质的对比关系 ,以便于调整淮河与沙颍河水闸防污调控试行方案 ,防止淮河发生突发性污染。  相似文献   

13.
针对阜阳市地表水近年来污染依然严重、污染源组成及来源不明等问题,以阜阳市境内颍河、泉河、茨淮新河、淮河、黑茨河、谷河共6条河流为研究对象,按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采集34个水样,通过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及因子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水质评价和污染源解析。结果表明:①阜阳市地表河流污染物以COD_(Cr)、TN、TP为主,水体富营养化风险较大。②不同河流综合水质评价显示,颍河河水总体呈Ⅳ类水,从上游至下游呈好转趋势;茨淮新河饮用水保护区水质较好,但上游黑茨河污染较重,主要与支流雨污直排有关。③因子分析显示,颍河和泉河污染物来源主要为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排放等。研究成果可为阜阳市控源截污和水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长江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前长江水质总体尚好 ,但是局部水域污染严重 ,以有机物污染为主。当前长江流域水污染的主要特点为 :江河水污染特别是干流近岸水域污染未能得到遏制 ;流域内地表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白色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 ;非点源污染问题不应忽视。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角度分别对城市发展、工业发展、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水环境问题识别其影响 ,提出实现长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统一进行流域的整体环境保护规划 ,重点处理各个区域间的矛盾 ,尽最大可能满足各个区域对环保和供水等的要求 ,同时要进行水资源管理体制、水资源投资体制、水价政策的改革 ,并根据长江流域的具体情况制定 2 1世纪的长江水战略 ,以促进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淀山湖湖区和入湖河流2000—2009年水质监测资料,分析淀山湖及环湖河流近期水质变化趋势;从城市污水排放、工业污染及农业面源等方面研究淀山湖污染特性,分析淀山湖水资源保护形势;兼顾开发、利用、保护要求,统筹上游与下游,提出淀山湖污染源治理、水利工程调水引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断面浓度控制相结合的污染控制制度,建立环湖协商机制等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内涵之一。黄河流域水安全问题是中国水安全问题的缩影,探索构建行之有效且具有黄河流域特色的纳污红线管理制度体系和工作格局,对于提高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意义重大。针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质量状况,探索建立流域与区域相结合、水利与环保相联合的黄河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构建流域水功能区划及水资源保护规划体系,依法强化以入河排污口为重点的水功能区管理,积极探索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为黄河流域实施纳污红线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能力支撑,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黄河流域实施纳污红线管理的整体构想与初步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为保护保山市东河水环境打下基础,采用流域内北庙和柯街水文站的水文水质监测资料,运用水质分析模型分析了东河目前的水环境容量与水污染现状,并与区内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河目前水质未达到水功能区的水质控制目标,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和总磷。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保山市东河的水污染控制措施,以期对保山市水污染控制提供支持。   相似文献   

18.
淮安市地表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2000—2009年淮安市主要水系河流的地表水水质指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近年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以及对洪泽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主干线自身的治理,淮安市境内的主要河流湖泊总体水质略有好转,由于淮河入海水道水功能区划的调整,入海水道总体水质有所下降,而洪泽湖水体TP含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他水体水质总体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淮河淮南、蚌埠段动态纳污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淮河淮南、蚌埠段4个水功能区不同流量级条件下进行纳污能力计算,分析各水功能区的污染状况,结合相应河段污染物现状入河量,提出不同流量级情况下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及入河污染物削减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